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向解放军学习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5:56: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读了《向解放军学习》一书后,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使我受益非浅

向解放军学习,曾是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号。现在重提这句口号,主要缘于解放军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率的组织,始终高举为人民服务这面大旗,坚定信念不动摇;始终保持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人类发展历史证明,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组织是军队。世界企业100余年的管理实践证明,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企业最好的榜样,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有许多出自解放军,他们用军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创建了中国最有效率的企业。

心有多宽广、事业就有多大,创造财富的过程同样如此。

富民强国,是多少代中国人的共同使命和目标。

为人民服务是解放军的宗旨。

使命和宗旨是组织的DNA;是组织生存的核心和基础,需要确定组织的宗旨和使命。

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在内的任何一个领导人,都希望自己的部下和成员具有“忠诚、服从、完成”的品质。

忠诚:是对组织要始终不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绝不背叛组织。

服从:组织成员要下级服从上级,服从董事会的领导。

完成:要有能够千方百计创造完成任务的能力,仅有忠诚、勇敢、服从是不够的,要具有独立完成的能力。

服从是军队的天职,更是解放军这个组织具有效率的基础和前提。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能自觉遵守组织规定的士兵,是不可能当上将军的,服从命令听指挥,不仅是口头上的、而是行动上的,服从就是在执行中不问为什么,只想怎么干,服从无条件,不讲价钱,不问为什么,只有集中精力考虑怎么样完成。

一个好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机会,这样的企业,员工自然会用业绩与忠诚回报组织。

一个企业,需要有不折不扣完成任务的邱少云式的员工和忠诚于事业的雷锋式员工,这样的企业才具有竞争力。

向解放军学习,企业上下唱响“我是一个兵”。对企业所有者来说,要永远用创业心态经营管理企业,对职业经理人来说,要时时懂得尊重企业的所有者老板。

企业的建立是人们通过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完成单个人、家庭、组织所无力完成的财富创造的活动,给所有参与企业者、投资者、股东、雇员、管理者以及社会予以回报,是企业的责任之一。

一个没有物质回报,忽视员工物质利益的企业是无法生存的企业;一个不能与员工分享企业成果的企业是注定做不大,走不远的企业。投资者办企业是为赢利,员工进入企业是为了获取报酬,来实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目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薪酬,员工则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体力、智力回报企业,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二者良性互动。

企业的成长需要员工分享,让企业员工分享企业成长的快乐,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础,成员与组织共赢,是组织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激励机制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激励手段是灵活多样,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

激励机制如同挂在树上的果子,果子的高度只有让摘果子的人跳一跳,就能够摘到的时候,才具有吸引力,我们应当让大多数人都能摘到树上的果子,起到激励作用。

一是要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理念,企业需要敢于舍身堵炮眼的黄继光式的员工,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二是企业竞争如同打仗,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谁能够胜利,完全看谁能够坚持到最后五分钟,在市场竞争中,大多数时间不是胜者为王,而是剩者为王。

三是培养敢于“舍身炸碉堡的”英雄。拿破仑在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拿破仑一看河面并不宽水不深,端着猎枪对落水者说:“你若不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男孩见求救无效,却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共2页,当前第1页1

向解放军学习读后感

读后感解放军学习

《男欢女爱》读后感

上海男人的成长史与梦幻曲

《男欢女爱》,四个小中篇,一部男人的性爱成长史。

这不仅是从内容方面来说的。从故事内容上来看,这是很明显的。第一篇的“我”是个14岁的少年,再性早熟,对男欢女爱的理解还是书本上的,是对一份美妙感情的窥探与期待。第二篇的“我”是个游离在情节之外的叙述人,一个听故事的人,真正的主角是一个于情窦初开的年纪在路上强吻了一个女孩子的小伙。第三篇与第四篇的“我”在年龄上差不多,都已步入中年,又都是在故事开始时单身,却在感情上似乎“曾经沧海”。如果这四个小中篇是个系列,系列的线索就是年龄。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故事的叙述。这四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但“我”是一点点进入故事的。第一篇的“我”其实与他叙述的故事距离最远,“我”其实不太理解他所看到的,他所复述的,甚至他所参与的事。第二篇的“我”虽然只是故事中的倾听者,但他能体会到故事的男女主人公的心情,勾起他复杂的心理感受,因此,也可以说他就是故事中的角色,或者说,他像一个演员,借别的故事里的角色心情,来理解他所扮演的角色心理。第三篇的“我”已经进入故事中,但他更多的还是一个观察者。尽管“我”对女主角红阳已经动了真情,但还是觉得对这份爱“一点信心也没有”,看起来是红阳“对此一点信心也没有”,其实是他对红阳还吃不透。到第四篇,“我”真正进入故事,并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我”的行动决定了故事的新走向。“我”的地位在故事中越来越重要,这是作者有意的安排,但这个意图(或说倾向性)在故事中隐蔽得很好。

我说作者的创作意图隐蔽得很好,首先它很像是一部刻意投女人所好,或者说“很懂女人心”,甚至有点“女人中心”、女权主义的小说。四篇小说里出现的男人,似乎都是很对龙应台女士胃口的“上海男人”式的男人。然而,这些男人,特别的那些“我”,实际上都用如水柔情慑服了那些看上去很独立、很男人的女人心。在这部小说里,男女角色性格似乎与社会普遍认为的性别性格颠了个倒,但仔细想一想,它揭示的可能正是文明的男女关系的真相,或者说是应然的文明的男女关系。之所以我们在阅读时有角色性别错位的感觉,包括小说中的男女也有这种感觉,而且,他们折腾来闹腾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感觉到了这种性别错位,要肯定或纠正这种错位,就因为受到了传统观念中不文明的话语的歪曲投影的影响而不自知。如果参悟了这一点,他们的心态就可能平和得多,就能适性自然享受生活和情爱,而不要像第四篇中的女主人公路秀园那样,在医生宣判自己只能活两年,才大胆征婚,争取一个享有爱情的机会。但参悟到这一点是需要有相当的生活阅历的,因此,这本书作为《中年客丛书》的一种,是很合适的。

也许是作者对男欢女爱的应然的文明的状态也信心不足,也许是为了指明男男女女在这方面的苦恼、求索、试探、纠缠,本是“如梦幻泡影”,这些现实的故事,都蒙上了一层梦幻色彩,种种计较,都被扑朔迷离的语调叙述成梦游似的,这使本来隐蔽的倾向性就更加隐蔽了。对小说来说,倾向性隐蔽是好的,越隐蔽越好,但这套丛书里面还有散文集,读者如果将此作为散文来读,能不能品出其中之深意呢?我想,应该也是一样的。至少,使世人对上海男人式的男人的情怀能有深一层的透视。

所以,开头的话要补充一下,这是一部上海男人的性爱成长史与梦幻曲。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