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2009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10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人被躯壳的长短而左右,因羞愧或甘心于三尺之躯而自修囹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盲了自己的心。

  人到达这样那样的高度,对低处多少有了鄙夷,然而更吸引眼球的在于仰望时的那方景致。生活的阶梯上,人各拥其位,这高度或成阻碍,或与期望值尚有一段距离。聪明的人啊,在暂无法登往高处时,学会了,踮起脚尖。

  有弹性的不光是身体,还有心。又或许,我们能理解为,踮起脚尖不过是某类外化,真正的内核是我们的那颗渴望攀升的心。

  我想起了登埃菲尔铁塔。它那么自然而然地平地而起。在塔下仰望塔尖,扶住帽子,抬起头,踮起脚。眼再抬一寸,脚再高一厘,望见的不过是塔身。眼睛到不了的地方,让心到达。搭乘塔内的货车,在尖顶与自己的心会合。方才的踮脚虽是徒劳,可心中所升腾的征服感最终引我站在这里。巴黎城慵懒地在塞纳河畔小憩,正午的城市在午睡,而我的心却在狂跃不止。我再次踮起脚尖,让猎猎的风灌满我的胸膺。

  原来,人踮起脚,是要去望向更远的风景,去吸进一口常日里所缺少的高处的活泼。踮起脚,把希冀已久的梦揽入怀中,入目之景,春深夏浅之间,年轻的心在旷野中引吭高歌!

  澳网冠军小威倔强地说,叩开成功之门的是有力的网球而非网球裙。她自知没有库娃俏丽的脸蛋,但在她的人生征程中,哪怕前半程充斥着不堪入耳的嘲讽,她也从不低下她骄傲的头。这份骄傲是成熟的独白。“妈妈默许我趴在小木屋的窗边发一下午的呆”,她回忆着:“她知道我没有发呆,我是在眺望远方。”

  李安自觉在台湾待得过久,他的创作灵感逐渐消退。没有人知道隐没的那些年他读了多少书,走过了多少城市,只看到他的身影伴随《断背山》与《色戒》浮出。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刚毅的面容,被时光铸就的更沉稳的步伐。他还依旧带着淡淡的笑容说,他不甘临摹,他只想往前走,走自己的路。

  人借助于身体与世界连线,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心为形役的人生境遇中来回兜圈。踮起脚尖,撷一手高枝的果珍,让梦境延伸,与现实交汇!

  【评点】文章前三段引论舒缓,不仅切合题意,且认识水平超出一般。本论部分以自己登埃菲尔塔经历、小威的独白、李安的“向前走”三例论证自我提升之意义,紧扣主题,前后连贯,且暗含有“身一心一行”的层进意味。结论部分归纳准确,有力地呼应了前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切合议论文文体要求。发展等级从“观点有启发性”和“论据充实”方面计10分。计分:内容25+表达25+发展l0=60分。

2009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踮起脚尖》

2003河南优秀高考作文-与你同行

  他们一路同行,一个汲着水,一个负着火,形影相随。在他们携手共进时,就产生了智慧。

  ??写在前面

  理智与情感战争,从亘古,到如今;

  情感与理智同行,由沧海,至桑田。

  每天每年,我们在这样的战争中整编记忆;每日每月,我们在这样的同行中梳理我们总也凌乱的灵性。辨着火的脚印,水的足迹……

  他们似乎不共戴天。凌云壮志中夹杂了儿女情长,就好像总也难逃西楚霸王的悲剧,四面楚歌仍时时在历史深处回响;纯粹的情感中掺拌入世俗实务的因素,终将使美珍碧玉粉身碎骨,坠入泥淖,红楼遗梦,终难掩那“原应叹息”之声。水,难与火同行……

  可是,沉睡多年的智慧偏要在水深火热之中诞生。在火热的情感中锤炼,在静如冰水般的理智中复苏??淬火后,它获得了爱与美的涅?,情与理的新生。

  与你同行??爱是智慧的眼睛,它会将一切嫉恶所难寻的真理,剥离在智慧的面前。

  与你同行??理是智慧的头脑,它要把一切虚妄和表象,在智慧中过滤。

  千年万载的人们,都陷入感性与理性的困惑。自然为感性的人提供抒情与再现的场所。也为理性的人提供征服与探索的余地。

  一路走来,谁与同行?

  人类最丰富的情感,在情理交界中延伸;人类最可怕的念头,是千方百计为情感所牵绊的错误寻找合理的藉口;人类最残忍的生存方式,是将感情封存,只迷信“理智”所能带来的物质哲学。

  也许,一个截然相反的判断,不来自情境的不同,只依赖于对对方不同的情感。

  也许,一个最理性的抉择,却基于对真与美无情地屠杀,他对此,毫无感情可言。

  这样的认识中,只有对人情世故的亲疏,只有对财物俗华的迷恋,没有智慧与他们同行。

  情感的死角即是认知的误区,永远看不到美好的人,只要把自己捆绑在偏颇与猜忌的十字架上,永远难以企及智慧的圣餐。

  让水与火同行,情与理同行。坚持爱与美的真理,让冲动与成见在你的足下沉淀,带上淬火之后的智慧

  ??与你同行!

  点评:本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作者自己对情感与认知的独到见解。2003年作文命题思辩性强,因此不少考生的文章显得思辩有余,但文采不足。本文却文采斐然。“写在前面”的话,形象精炼,寓意深刻,而且统摄全篇,只此一句话足以使本文熠熠生辉,何况正文中还有妙语连珠。文中既有句与句的对称,也有段与段的对比,整齐上口,言简意赅。

  而且文章视角独特,观点精辟。“汲着水”的理智,“负着火”的感情,尖锐对立,激烈碰撞,但就在这“水深火热”中诞生了智慧。发人之所未发,想人之所未想。如此精妙的议论,如此形象的说法,非一般考生所能及。文中“水”与“火”“不共戴天”,却又水乳交融,而且一路同行,贯穿全文,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以上文章由河南语文高考语文阅卷评价组成员、郑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魏新磊推荐并点评。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