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2007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谁出事了?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11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漫画描绘了大街上一个小孩子踩到西瓜皮摔了一跤,小孩子坐在地上迷茫看着分别代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个人——他们关切而又警惕地说:“出事了吧!”这样一幅场景,作为一个孩子,看了这幅漫画自然认同地笑了: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予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

  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两个家长甚至祖父母辈关注、教育着一个独苗,除了溺爱问题、孩子交往能力问题、孩子自我心理问题,还导致了漫画中过分、夸大的教育问题。仅仅摔了一跤,或者生活中出现的小磕小碰和一些小挫折,三方面的教育者便以“不听老人言”的说教者姿态围住孩子,孩子既失去了自己反省错误、总结教训的机会,也失去了独立地、勇敢地自己爬起来的机会。

  有一个熟悉的报道,美国的小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倒,孩子痛得龇牙咧嘴,忍不住哭起来,高大的父亲站在一边,微笑着鼓励儿子自己爬起来,孩子于是含着泪花爬起来。而一位中国父亲在对待类似的事情时,都会大声地喝斥孩子不听话到处乱跑,“出事了吧!”然后抱起孩子。

  日本的经济起飞重要的一点是靠教育、培养人才。中国的教育同样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近年来,中国高度关注教育问题,大付出大投入我国教育。然而这则漫画表现的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样是关注教育,我们的“关注”是否存在问题?

  教育者过多过分的关注、不必要的指责让孩子少了磨砺锻炼的机会,少了培养自己处理问题能力的机会,少了独立战胜挫折的机会。这必然会导致畸形的人才和人格的不健全。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穷人的孩子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正是靠自己打拼磨砺才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必然比富人家孩子和“关注”下孩子更见人的品性。

  中国富裕起来了,中国这个“富人家”的孩子该怎样教育?

  不禁要问:谁出事了?孩子?教育?

  【点评】

  这是一篇立意准确、内容充实、有启发意义的佳作。文章对漫画的主题把握十分准确,通过细致观察,提炼出主题——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予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这篇文章语言流畅,比较朴实,有较为充足的事例,论证比较有力。更可贵的是本文能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辩证地看问题,能运用对比进行构思。不足之处在于语言还不够准确丰富,论据稍显陈旧。

  ◇点评名师:任维东

  【亮点透析】

  基础等级切合题意

  文章对漫画的主题把握十分准确,通过细致观察,提炼出主题——家庭、学校、社会常常给予现在的独生子女们过多、过分的关心和夸大、不切实际的、不必要的教育与指责。

  内容充实文章围绕主题选择素材,中国、美国、日本以及洪战辉等事例的运用充实了内容。

  发展等级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漫画作文难在透过画面看到其中的生活道理或哲理,本文做得很好。并且能结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辩证地看问题,很深刻。

  现场评分:内容20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8分

2007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谁出事了?

2007年高考作文北京卷:试题评析

  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目先给材料,而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联唐诗和对它的五种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次作文写作要求:根据自己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作文。在作文要求中,题目限制了不能写作的文体,没有给话题,其他跟话题作文要求差不多。

  面对这个作文题目,首先要读懂材料。作文题目中提到的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两句诗,出自其七言律诗《赠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诗中写的是在一个春寒料峭、天气多变的日子里,作者在苏州城外惜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诗的情调和意蕴都是十分低沉的。其中,题目给出的两句诗的意思是:看不见的细雨把衣服淋湿了,花瓣悄悄落地听不见声音,这是字面上的意思。但我们要读懂字面后面的意思,这才是审题立意的关键。当然,对这两句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正如题目中提到的那样。你可以根据给出的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来确立自己的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而不应该是毫无顾忌地谈论“春天的美好”;“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重点则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实就是对“品格”的具体化,假如海阔天空地阐述做人的境界,则又离题万里了;“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你当然可以谈“寂寞”,但准确地讲,这里的寂寞应该是具备恬淡地做人品格的人所必须面对的处境;再看“‘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则是面对寂寞处境时所导致的结果,可简单理解为不在寂寞中平庸,就在寂寞中伟大吧;至于“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谈论同一个问题而已。

  接着再“展开联想”,谈“自己的体会”。你当然可以对提供的五个“有人说”进行体会,也可以另辟蹊径。细读诗的意境,那种独处寂寞的滋味会一点点滋生,烟雨朦胧的江南细雨中,独自黯然感怀,衣衫已浸湿,却全然不觉,心已经完全沉浸在那伤感惜别中。假如你是多愁善感的人,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一份恬淡的品格,浑然不知世界之外的人对你心生悲哀和怜惜,读这句诗,你会陷进去难以自拔,假如你是体贴细腻的人,能用心把亲情、友情滋润,因而也会得到更多的爱的回报;读这句诗,你会读出一种人间至情,假如你是闲散无求的人,虽然平凡,但懂得生活,你的世界也许并不宽广,但足以让自己舒心开怀;读这句诗,会顿然领悟那种无欲的境界……可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综上所述,就用这个题目的内容进行立意,至少有以下几种思考:

  1.春天般的品格(和风渐染、润物无声,引申出人间的各种真情);

  2.恬淡也是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一种境界等;

  3.面对寂寞需要一种超然的心态,需要忍耐与执著等;

  4.大音无声,大爱无言,默默无语并非无所作为,多一些默默奉献,少一些哗众取宠等;

  5.追求功利导致社会的浮躁,缺少淡定做人将会失衡等。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