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四川2005高考满分诗歌体作文:永远的谭嗣同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12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2005年我省的高考满分作文中,首次为诗歌这一体裁打了满分。据了解,2005年我省高考作文平均分在45分左右,获满分的作文不到10篇。

  满分作文一

  永远的谭嗣同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水”意思就是:今生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刻骨铭心。)

四川2005高考满分诗歌体作文:永远的谭嗣同

08年高考作文宁夏/海南卷满分佳作:鸟的评说

  宁夏考生?

  有人放鸟,有人捉鸟。如此之恶性循环,何时了……?

  ——题记?

  天穹苍茫,映你孤弱身影如汪洋里的一叶孤舟,举你欲起的双翅如断崖间飘荡的一片秋叶。你背负长天飘然万里,整个天空都是你的。你一路东风来去自由,所以一路东风也是你的。想云路遥遥,关山冷落,一茎苇叶下的渡宿,异乡的梦里,可有亲朋的呼唤?远天的云影,误作北上的列车,可怜的孤雁,哪里才是你的栖身之地??

  麻雀的旧调,布谷的民歌,斑鸠的土谣。如今这仙乐,又有几人闻?面对儿童一双双质问的眼睛——哪儿能听到夜莺的歌唱?满怀虔诚地跪向苍茫的落日,殷殷渴盼人类的朋友——鸟。人类在不断地扼杀自己的朋友,自然的大手,总有一天伸向我们,如同我们扼杀自己的朋友一样。?

  曾几何时,枝头的歌唱已停止。曾几何时,人类的魔爪伸向了你。一个可怜孤弱的生命,就在那一刻停止。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被剥夺了。不知何时,小鸟搬家了,从枝头搬到了笼子里。笼扼杀了天籁之音,扼杀了自由飞翔的梦。鸟是朋友,我们应该保护朋友。?

  儿时,那一群屋檐下的啾啾,那枝头的高歌,还有那漂亮的外衣……人与鸟应该建立一种彼此依赖、彼此共存的关系。当我们看到受伤的小鸟时应该主动为它们包扎,还原它们的亮丽;当我们看到孩子用弹弓打鸟时,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告诉他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当看到城市街边一个个人工搭建的鸟巢时,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已经行动了。让我们加入到爱鸟的行列中来。?

  让我们用双手托起爱的鸟巢,让我们用心去为受伤的小鸟包扎,让我们用行动来证明一切。奥运即将来临,我想那“鸟巢”是你我爱的见证。那“鸟巢”不仅是奥运场馆,更是对人类朋友的一种呵护,让我们用心为小鸟搭建一所鸟巢吧。

  【名师点评】?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跳动的音符。小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拉开了小鸟孤寂的帷幕,原可以在苍穹展翅的你,在苇茎里度过异乡之梦的你,如今却很少能看到你的身影。接着笔锋一转,是个别人扼杀了你的自由飞翔。文章的构思非常的巧妙,尤其是中间对布谷、夜莺等鸟的描写,让读者急盼再次听到鸟儿们的歌唱。当作者谈到人与鸟的关系时,是那样的迫切与希望,彼此依赖,彼此共存,才能建起美丽的家园,尤其是“鸟巢”的出现,不正是搭建和谐的象征吗?

  (朱为民张毅)?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