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情与理的抉择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14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

  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

  [简评]

  本文属议论文写法的一等卷。开篇分析了中国是一“人情大国”的历史,然后提出人情不应成为正确认识事物的障碍,举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例子,分析紧扣话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呼吁。

  判分:内容:24分;表达:25分;发展等级打在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10分,总分:59分。

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情与理的抉择

2009上海高考同题作文:成就“板桥体人生”

  郑燮《难得糊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我在初中的时候学过的一首郑板桥的诗,特喜欢,随着时间的流逝,每每吟这首诗的感觉很不一样,如同一坛佳酿,时间越久醇香越厚……其实,郑板桥不是诗人,确切的说,他是一位清代的书法,留有著名的“板桥体”。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俗话说:“字如其人”,但我要说:“字如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吗?郑板桥奉贤“难得糊涂”的生活哲学,这与“板桥体”的精髓不谋而合。他一生也颇为坎坷,他四岁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从板桥曾经给乳娘的一首诗中可以想象他的童年是经历了怎样的苦难!诗曰: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郑板桥的书法独树一帜,看似歪歪斜斜却透着“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性格。寻找一颗星很很佩服这样的字,这样的人,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他表面上是那样的很不羁、很自在、很惬意,但令狐冲的骨子里却渗透着大侠的风范。令狐冲的人生就是“板桥体”的贴切写意:隶非楷,非古非今,看似歪歪斜斜,但感觉错落有致……

  何为板桥?在寻找一颗星看来,板桥代表着正直、善良,代表着坚持与执着,这也是中国当代学子应该具有的品格。我们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如今又是一个讲究个性,讲究时尚的年代,正直、善良、坚持与执着似乎远离了我们,我们也似乎失去了“定海神针”般的理想追求,恍恍惚惚,飘飘扬扬。“板桥”与“板桥体”最大的不同是板桥是内在灵魂的直接体现,而板桥体恰恰是我们的行为举止,可以另类、可以时尚、可以小沈阳,可传递出来的还是正直、善良、坚持与执着,这才是独一无二的人生境界。

  高考如同过“板桥”,然,随时开放的深入、时代的进步,高考不再是独木桥一座,进入高等学府的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这种与时俱进的高考制度,不正是“板桥体”的最佳体现吗?

  每个人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但每个人的人生道路是可以自己掌握的,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海纳百川的社会大环境里成就“板桥体”不是梦想。郑板桥已经为我们亲身垂范,接下来就看我们的了!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