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爱的就是你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16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爱的就是你———中国话。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小时候,妈妈教我唱《祖国妈妈》,我只知道我的祖国是中国,她的名字叫中华,我说的话叫作中国话。似乎就是那个时候,“中国话”这三个字便已植入了我的心中。

  渐渐地,我学会了写充满着美和力的汉字,学会了读美妙动听的汉语拼音,学会了用中国语言表达我的思想,抒发我的感情。我知道,这一辈子,到哪儿都离不开中国话了。你已经深入到我的灵魂,渗入了我的骨髓。每次,我用那支有力的钢笔描绘我眼中明媚的春光;每次,我在洁白的纸上写上满天繁星讲述的话语;每次,我用精美的小本儿记下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我的心,都那么澎湃起伏,那么热情激动。因为我终于有能力跟我的祖国对话,跟我的灵魂对话,那是你,是你成全了我。是你啊,中国话。

  可是对不起,有一段时间,我冷落了你。那是我最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我被English那柔美的线条吸引了,我渴望掌握那流畅得让我心醉的文字和让我心动的声音。我一心扑在她那儿,留在你身上的心思全部被一点儿一点儿地抽走,我不知道你的寂寞,直到有一天我厌倦那些繁杂的单调,厌倦了那些毫无变化的字母,我突然地那么失魂落魄,那么地想念你。中国话啊,找回来了啊,因为我刻骨铭心地依恋着你。

  可是,我为什么偏偏钟情于你呢?我明白了,因为你是中华民族的魂啊,我怎么能离得开民族的灵魂呢?

  还记得,在古代埃及,古代罗马,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这四大文明起源时,你作为中华民族的使者,传递着我们中国人的声音,传递着中华文明,宣扬了华夏民族的辉煌!几千年过去了,古代埃及、罗马、巴比伦的文明早已被历史尘封,他们的影子早已灰飞湮灭,可唯有你,越发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唯有中国,挺直了脊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东方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永远都是那么顽强,历史无法抹灭,它只能为你喝彩!

  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你?远古的甲骨上有你的身影,张骞带到西域的古籍上有你,记载古老中国文明的史册上有你,中华民族的血液流淌的就是你的魂啊!

  我真的全身心地敬仰着你,你不用怀疑。我真的爱的就是你———中国话,爱的就是你———我伟大的祖国!

  【点评】

  本文感情饱满、真挚,抒发自己与母语的血肉联系,反省自己对母语曾经的冷落,回想“几千年”母语传递的文明与创造的辉煌,表明自己对母语“刻骨铭心地依恋”的情怀,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完整,首尾照应,表达自然流畅,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灵活、恰当。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个性色彩。

爱的就是你

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黄河需要诚信

  走西口在那个年代是再普通不过的了,我们可以从余秋雨写晋商历史的那篇文章里深深体会到那揪人心弦的夫妻别离、母子分手的感人情景。

  古道口,四月天,不见艳阳,只见沙。风丝毫不逊于腊月正月里的疯狂。渡口凌洪汹涌,冰块一堆挤着一堆,像去赶集,又像是走西口的精壮男人们,一伙一伙相跟着,去外面寻找钱,寻找生活。可又有多少再踏上这块故土,见见娘亲和娇妻?

  乔老三上船了,头也不回,妻子扶着老娘抖在风沙里,她们一句话也不说,甚至抬不起那长满老茧的手。但她知道,老三不会忘了他发过的誓:“你放心,我一有了钱,就会回来接你的,变心,就让黄河吞了我!”

  船逆着风,逆着流,艰难地消失在大拐弯处。但愿这婆媳俩不会像船一样行得艰辛,等得焦急。她始终相信:黄河会见证一切。

  春去春来,风行风止,水涨水落,总能看见她挎着篮子徘徊在黄河渡口。采一会苦菜,她就站直了腰向远处瞧瞧,红围巾随风招展,散发着信号,让老远的船夫看见,叫个不停:“大妹子,还等哪?”

  她默默地站在沙旁河口,注视着古道口,祈祷着河神,不知不觉低吟起那《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

  哥哥你别变心,妹妹我守在村头……”

  听别人说过,乔老三在那边修了店,成了家,她不信,也不哭,倒是老娘受不住这流言和折磨早日归西了。她坚信,老三不会骗自己,不会背叛黄河———他们心中的神。

  20年来,她经常到渡口询问,向别人打听,一有消息就把人家请到门上,好酒好肉,每次都听到同样的话语:“别等了,他不会回来了。”

  扑到路口,踢打着沙上泛黄的矮草,今年春风来得迟,小草绿不起来,她想着,自己还不是一株苦苦等待的小草吗?

  凌洪又来了,出乎意料的是,她看着轰隆而来的冰的巨峰,恨死了黄河。为什么老三一去不回,你不能把他带回来了吗?来啦,上游下来一只船,像老三正在船头招手呢,她心潮澎湃,迎了上去。但一颗失望的心冷却了,她趟进黄河,去寻找她的老三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又过了几年,村里来人了,可是不一会儿就冲向了渡口,人们只听见模糊的呐喊:“黄河爷,我来认罪了!”

  听了这则故事,走西口的小伙子们再也没有失信过家妻,再也没有失信过黄河。一代一代,再也没听说过这么凄惨的故事,只有远去的嘱咐和归来的欢笑———晋商文化的根。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