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同题作文:我想握住农民工兄弟的手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17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在这个城市里,活动着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戴着安全帽,手抄着家伙,走向工地。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他们就像蜘蛛一样在那里织着生活。是的,在世界上所有的作品中,我最欣赏蜘蛛网这幅杰作,真是精妙绝伦;同样地,民工编织的大楼,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杰作。

  我有时感觉到他们真是在创造奇迹。

  而我们的城市竟是民工一砖一砖,用他们的血,用他们的汗,用他们的灵巧和智慧,给创造出来的。

  他们自在地生活着。这个城市往往有另外一种眼光,它们仿佛被安在银河系上,俯瞰着眼下衣着腌的民工们。可这些民工们全然不顾,仿佛沾满灰泥的工作装比鄙夷的眼光更高尚。他们从工地上下来,收拾了家伙,进入他们临时搭建的工棚,敲起饭缸,旁若无人地唱着。

  他们的歌声并不好听,有时候近乎野嚎,又五音不全,把好端端的流行歌曲改造得面目全非,但他们唱的是自己的歌曲。我非常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真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时候在夜间,一阵风从身旁席卷而过,一位民工蹬着三轮车扯着嗓子在喊他不成调的歌曲,我同样七尺男儿,为什么就缺乏这份潇洒和胆量呢?我也喜欢在路上哼着小曲,那确实是哼的,只在嗓子眼里打转,只有自己的耳朵能够听到,那声音是多么微弱,多么可怜,多么微不足道,一阵旋风就被淹没在民工歌声的汪洋大海中。

  他们是真正的原生态了。

  上海美术馆前有一群雕塑,我觉得那雕塑的就是一群民工。一群民工,松松散散地面对着大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你或许觉得有失雅观,然而这恰是艺术家的匠心所在。正是这雕塑的群像,构成一个时代我们中国最本色的生活。

  我看到过这样一群民工,他们住在不属于他们的房子里,像作画一样,用他们手中的粉刷在涂抹着不属于他们的城市豪华的生活。他们的辛劳是为了“城市更美好”。我有时候把他们请到我的家里来,让他们帮我修理坏了的淋浴器或抽水马桶,吃个便饭,如果有酒也顺便喝上两盅,有什么不舍得扔的玩意儿我爱人就慷慨地送给他们,他们就感激涕零,就把有些费用给我们免了,就认我们是这个城市中难得的朋友,这个时候我就公开宣布:我也是民工!

  我也是民工啊!我有时候西装笔挺走在城市的天空下,以一种高昂的姿态,但血和肤色掩盖不了我民工的本色。我和你们同样来自贫困的乡村,熟悉乡村的每一寸土每一棵草每一片庄稼,甚至能够分辨谁家树上知了的叫声。也就是因为一张考卷,从此把我们分成这面和那面。

  无非是机遇!

  所以,我想握住你的手,我的民工兄弟!我们是兄弟啊,本是同根生,何分作城市的正面与背面?兄弟!

同题作文:我想握住农民工兄弟的手

2000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

  我进入时空隧道,输入1666-英吉利林肯郡沃尔斯索普村。按下“前进”钮,只觉一股强大的加速度,恍惚间,我抵达了目的地。

  眼前一幢农舍绿树掩映,我来到牛顿家--就是那位经典物理的奠基人,鼎鼎大名的伊萨克-牛顿。

  叩门,屋内传出浑厚的声音:“请进。”我推门,奇怪,怎么推不动?莫非里面锁住了?再叩,还是那声音:“请进,门没锁!”我运足力气,腿绷脚蹬,头顶在门上,小门终于无声地动了。刚闪开一道缝,我赶忙挤进去。他就是牛顿吗?青春焕发,神采奕奕,全然没有科技楼的大幅画像那般老成啊!哦,他还只有24岁呀……不管太多,寒暄之后,我便开始抱怨那扇门:“牛顿先生,您身为物理学家,怎么连自家的门都不修?该上润滑油了吧?为了推开它,我可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呀!”“No~,太谦虚了,”他莞尔一笑,“其实你用了270牛的力呐!”我更纳闷了:牛顿怎么会知道“牛”呢?这不是后人用来纪念他的力学单位吗?我也更惊异了:这样的一瞬间,他是怎么计算出我用力的精确值呢?未容我问,他又带着睿智的微笑说:“这扇门还是我像你这么年轻、上高等中学时设计的小玩意儿:每位客人进门,都会为我的蓄水池添上6000加仑的水。”天哪,太不可思议了,像我这样年轻……

  接着,他又和我谈了微积分、万有引力、光色理论一大堆我课本里全有的“最新成果”,还说午后要给我看一个特别有趣的玩具。牛顿的小妹安娜一听说“特别有趣”,也吵着要去。午间不过家常便饭。我的心思根本不在饭菜上,早已飞向那“有趣的玩具”了。

  放下刀叉,我们就来到牛顿的实验室。天气晴朗,鸟语花香,可窗帘却厚重地垂着。漆黑中只一道光线射在白色墙壁上。白光忽然化做七色彩带,“oh,it'sbeautiful(噢,太美了)!”安娜欢呼起来。习惯了黑暗,我看清那彩虹发自一根三棱玻璃柱:三棱镜而已嘛!但那人造的七色彩虹实在美丽,我不由也发出由衷的赞叹。牛顿潇洒地拉开窗帘,让明媚的阳光一下子灌满整间实验室。他开始饶有兴致地为我解释那些我早已耳熟能详的知识:“白色的阳光是由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组成的,白光照在物体上,物体反射的光色就是它的颜色。这是我的发现,譬如……”一抹斜晖中,年轻的牛顿,双颊绯红,神采飞扬!

  看着、听着,我恍惚入迷了,我感到了星移斗转的无穷魅力:牛顿,这位科学巨擘,分明成了一人为自己稚气的发现而雀跃的孩子;而我,倒成了容忍晚辈饶舌的宽厚长者--这,就是科学的进步;这,就是人类的成长吧?

  归程,我没有急于进时空隧道。漫步在沃尔斯索普的乡间小路,聆听着傍晚林间画眉嘹亮的啼啭,呼吸着十七世纪鲜润的空气,一种豪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才会有今天这样强大。而为了人类的成长,我将能付出多少“牛顿”的支撑呢?我也总有一天,要面对更年轻一代的探访和质询,我将会有怎样的发现,怎样的成果,值得显耀、可供雀跃,如前辈巨人那样呢?(李岩)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