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两个月助你大幅提高作文分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19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两个月内提高高考作文分数大有可能,关键是看你能否做下面三点:

  如何选择适合的文体

  近年话题作文解放思想,不再是单一的文体,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一部分考场作文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和个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五花八门 ” 值得探讨的现象。 大杂烩与四不像,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写出来的文章 “ 四不像 ” ,议论非议论,记叙非记叙,说明这些学生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盲目创新,有的学生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认为这是一个省力的捷径,竞相效仿,把相声、快板、三句半都搬上了考卷,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考生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应盲目地被此迷惑;诗歌与文言文,江苏考生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之后,文言文大量出现,但很难再得高分, 2002 年山东考生 209 个字的诗歌得了满分, 2003 年江苏就有十几个考生写诗歌,但很少有及格的, 209 个字的诗歌得满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 209 个字达不到 800 字这一要求; “ 秋雨体 ” 泛滥,不少中学生喜欢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平时训练 “ 单打一 ” ,有的考生只选择擅长的文体练,有人从高一至高三就只写一种文体。高考作文要求各种文体都要练一练,各种命题形式都要练一练, “ 单打一 ” 可不保险。

  因此,在 “ 文体自选 ” 的情况下,考生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首选最基础、最基本的文体,而且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轻易尝试所谓 “ 创新 ” 的、 “ 另类 ” 的文体。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文体,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

  1 、看看这个话题最适合写哪一种文体。或者说,这一个话题,用哪一种文体写最容易、最便当。话题作文尽管文体不限,用哪一种文体写都可以,但是,面对某一个具体的话题,总有某种文体写起来是最容易、最便当的。而文体选择不当,写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例如, 2000 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这个话题非常宽泛,用各种文体写都可以,但是,你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话题下面的 “ 提示语 ” ,你就会发现,用议论文写是最容易、最便当的。这一段 “ 提示语 ” 是这样说的: “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根据这三句话,就可以轻松地组织起一篇议论文的框架来了。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呢?

  分论点( 1 ):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存在);

  分论点( 2 ):因为疑问是层出不穷的(主观认识)。结论: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篇 800 字左右的高考议论文,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并且能从哲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而这一切,都是试题的 “ 提示语 ” 告诉你的,写起来不是很容易吗?

  2 .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 文体不限 ” 就是为了让你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这时候,你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3 .要考虑有没有相关的材料。各种文体对材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题目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那么,你有没有这方面的 “ 库存 ” 呢?例如,写记叙文,有没有富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相关的情感体验;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语言的积累,写小说,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等。总之,一定要根据试题的特点,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综合考虑。不要怕在这方面耽误时间,把思路理清楚了,写起来就顺手了。

  高考作文材料从哪里来

  现在的高考作文大都是 “ 话题作文 ” ,话题一般都比较宽泛,对材料的容受性比较强,也就是说,许多材料都是可以用来作文的。

  考生可以从 6 个方面去搜集材料:

  1 、到日常生活中去找材料,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经历,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最容易写出独有的个性特征。

  2 、到平时积累中去找材料,从小到大,你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读了不少书,在你的记忆中,其实已经积累了不少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是可以用来写作高考作文的。你只要读一读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你就会发现,其中相当多的文章就是从自己的平时积累中选材的。

  3 、到语文复习中去找材料。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题、句子仿写、名言名句等等。

  4 、到各科课本中去找材料。课本也是一个写作的宝库,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材料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语文课本就更不用说了,课文都是经典的范文,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开发利用的。

  5 、到平时作文中去找材料。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大考、小考、模拟考,还是平时作文,把它们收集起来,到高考前一星期左右,再拿出来看一看,自己用过的材料,写起来也会熟悉一些,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6 、到眼前试卷中去找材料。即使上了考场,搜肠刮肚也找不到材料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眼前这张试卷上的材料,高考语文试卷一般都有 2 万多字,上面很可能有你用得着的材料。这几年,我在高考阅卷时,每年都能看到有聪明的考生利用试卷上的材料作文的。如 2000 年,就有考生利用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写了《长城,生命的成长》,且得了高分。 2002 年,有考生用试卷上的《知音》,写了《失去知音之后》,也得了很高的分。有时候甚至作文试题中的材料也可以为我所用。

  “ 扭一扭 ” 将材料转化成作文题材

  要写好高考作文,当然最好是积累大量的材料,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在储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就要善于把已经掌握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 高 教授教给考生一个小窍门,就是将自己掌握的材料,尽量地往话题上 “ 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

  在考生所积累的材料中,有些看起来与试题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也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例如, “ 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 这样一个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结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包含着 “ 坚韧 ” ( 1998 年试题)吗?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地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 1999 年试题)吗?在他的记忆中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 2000 年试题)吗?袁隆平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 “ 诚信 ” ( 2001 年试题)品格的体现吗?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 大诚 ” 和 “ 大信 ” 呢?这里不也包含着 “ 心灵的选择 ” 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 “ 希望的田野上 ” ,这不正是 “ 心灵选择 ” ( 2002 年试题)的结果吗?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吗?从特定的角度来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认知( 2003 年试题)吗?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呢?他放大自己的痛苦( 2004 年试题)了吗?他在成为 “ 杂交水稻之父 ” 的过程中,不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坚定的目标吗?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 “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 ( 2004 年江苏试题)吗?

  据《扬子晚报》报道:高考作文研究专家、江苏高考阅卷作文组负责人之一、南京 师范大学 教授高朝俊 教授分析认为, 2006 年高考作文极有可能仍是话题作文,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作文,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就不难得到较高的分数。

两个月助你大幅提高作文分

高考作文立意创新12招?小题大作法

  有的话题作文,角度狭窄,涉及范围较小,要想使作文变得内蕴丰富、思想深刻,就要借助联想,跳出小圈子,扩大视野,挖掘思想的深度。小题大作,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大”和“小”是对立统一的。“小”是“大”的一部分,“大”必须通过无数的“小”才能体现其本质特征。当然,写作选材时,也并非随意捡来一件小事便可以表明一个大道理。这里还有一个深入开掘和精心加工的问题,即要从本质上把握住“小事”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生活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中选小,小中见大”,按照这条原则去做,我们的作文就可取得一斑而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的效果。那么,小题怎样大作?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如《“七?一”记事》、《劝君莫酗酒》等便是。单记“七?一”这天的活动和事件,容易停在一个平面上,有嫌单薄;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其次,要善于扩大。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意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使文章跃动时代脉博,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当然,小题大作应有个限度,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这也应注意。

  例文1

  小时候,我家的门常被人敲错,因为对面住着一位处长伯伯,爸爸为了避免开门时的尴尬,便在门上安了个猫眼,而不懂事的我却总爱搬个凳子在门边,只要听见脚步声和说话声,都要站在上面瞧一瞧。猫眼虽小,却令我领悟了一番有深刻哲理的情趣……

  晚上,经常有人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敲响对面处长伯伯家的门,而他则探出个头,先看看客人的礼品,再向左右溜一眼,压低了嗓门,说一声:“进来吧!”之后,门便关上了,里面的声音就一下子大了起来。这位伯伯虽与我家做了多年的邻居,却很少和我们打招呼。所以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将军肚”。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家搬走了。

  过了不久,我便在楼梯口撞见一位肩扛柜子的老人。老人50多岁,古铜色的皮肤,矮矮的个子,嘴角有颗豆大的黑痣,他声如洪钟:“嘿、小鬼!让开点,让开点!”接着他身后又来了个扛家具的年轻人,样子和他倒有点像。我恍然大悟,这是搬运工,新的邻居要来了。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告诉我,有一位爷爷要住在我们对面,也是个处长。当谈起那个搬运工时,爸爸禁不住大笑,对我说,他,就是那位处长,后面的人是他的儿子。我有点纳闷,轻声嘀咕道:“哪有处长亲自动手搬家的?”

  处长爷爷住下以后,到了晚上,对面依旧响着敲门声,我便又好奇地对着猫眼窥看。见客人提着大包礼品来找那位长处爷爷。爷爷彬彬有礼地打开门,热情地接待他们。客人辞别时,爷爷的大嗓门又惊动了我。只见一边热情地相送,一边严肃也跟客人说着什么,奇怪的是客人手里仍然提着进门的礼品,显得尴尬地走了。

  平时,我常到处长爷爷家去玩。他家很大,却没几件像样的家具。我挺奇怪地问爷爷:“你家怎么一点也不漂亮?”他看着我笑了笑,说:“这样不挺好的吗?”我把头一偏,说:“这有点不像你的家,从前那个处长伯伯家里可漂亮了,为什么人家送来的礼物你不要?”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爷爷的脸变得严肃起来,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你还不懂这些,人好比是一个天平,良心这头轻了,利益那边自然就重了。”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抬头看看爷爷,而此刻他正望着窗外橘红色的夕阳,夕阳映照在他的脸上,使他显得更加庄严了,他摇了摇头,长叹一声:“愁城易破金作马,世道可行酒为兵,不行,不行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爷爷也退休了,我也上学了。可是爷爷家门口还是挺热闹,有来探望爷爷的,也有来感谢爷爷的,我想爷爷一定是个大好人。春节的时候,还有一位客人在爷爷门口贴了一副对联:“骥伏千里为民乐,清袖廉政照汗青。”而此刻的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热情地为人,爽朗地笑着。

  每当我进出家门,都会不由自主地凝视着对联,我慢慢地理解了对联的含义,了解了爷爷的为人。俗话说:“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可猫眼虽小,我却看到了爷爷高大的形象,我坚信爷爷这样的人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本文小中见大,透过门上的猫眼,“我”看到同为处长的两位干部,在为官与做人上的不同选择。以小小猫眼透视干部,观察社会,真是视角独特,别具一格。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本文增添了光色,同为处长,其言行举止大相径庭,一贪一廉,泾渭分明。

  例文2

  城东石板桥下有一家凉粉店:状元凉粉店。听说,店主的儿子五年前成了本城的高考状元,状元凉粉就此得名。城里人都想讨个好彩头,听说,那儿的生意很火。

  一切只是听说而已,凉粉对于我这个农村穷学生来讲真是一种奢侈品,既吃不饱,又贵。可今天,我却坐在状元凉粉店里,准备尝尝这种“珍馐”;另外……我叹了口气:“唉,真倒霉,前天买参考书,贪便宜在街边小摊上买,黑灯瞎火的,找了张20元假钞给我。”“小伙子,凉粉来啦,吃吧!”店主将满满一大碗凉粉端到我面前。说真的,这东西又白又滑,爽口宜人,还真好吃,真想天天吃个够。

  “上学呢?”店主掇了条板凳坐下来。这时我才抬头打量了她,四五十岁,皮肤很黑,脖子上,手臂上都是些热毒疹。

  “嗯,高三了!”这时,我又想起了兜中的那张假币,今天可要将你出手了!“快要高考了,要注意加点营养,可别亏待自己呀。”

  店主的话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每次来看我,都会将家里老母鸡生的那几个蛋塞给我,而我知道,为了让我在城里上学,家里一年沾不到十趟腥……“那我就更不能让这钱留在兜里!”

  “当家的,水开了!”店主被伙计喊到一旁打凉粉去了。我出于好奇,跑去看。只见一锅滚烫的热水向一个瓷缸里一冲,店主操起一根两指粗的木棍,插进瓷缸中的透明状胶体内,使劲搅拦,沸腾的水早已化成水汽,直扑店主,店主的手臂上顿时烫得通红……

  我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想起在农村打铁的父亲,他也在灼热的环境下辛劳,为我挣来一分一分的学费……

  我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将这20元假钞用掉,使这位店主蒙受损失?不用吧,自己下半个月的日子可就难过了;用吧,抛给这位与我父母一样劳苦的店主,让她的状元儿子少掉20元生活费,我也于心不忍。

  怎么办?我受着良知和生活压力的煎熬……

  终于,我咬咬牙,掏出身上仅剩的5元真币,“阿姨,给您钱!”“傻孩子,没看见墙上贴的‘高三学生免费’的字条吗?下回再来,我给你炒两菜。”回校后,我就把那假币撕掉。

  为了店主的真诚,为了我的父母,为了自己,这次选择,值!

  本文可谓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体现大话题:心灵的选择,可见考生对话题作文写法的把握相当到位。中学生写记叙文,应学习这种以小见大立意法。琐屑小事,俯拾即是,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小题材照样能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例文3

  白色的石桥渐渐被染成了黑色,但桥板上那滴滴鲜血却显得格外红了。枪声、炮声稀稀拉拉地响着,惊醒那刚刚睡去的幼鸟,一阵吵闹之后,就又恢复了死一般的宁静。

  屋里亮着灯,一位身着威武军装的人来回走着,不时地发出一声声长长的叹息,桌上的电报被拿起了又放下了,看了之后,又摇了摇头。“退兵?像东北军一样?让小日本又白白地占了咱们的土地?呸!当我是什么人?是一只会跑的兔子?”将军嘴里小声地骂着:“又是他妈的请‘国联’,请'国联‘!那’国联'还不是跟小日本一伙的,什么‘和平’解决,有本事你把东三省要回来!六年了,请了六年,人家还不是不理你?让我跑?没门!”

  “可是我们的弹药不多了,坚守不了几天,没有后方支援,对方武器又先进,凭这破枪烂刀,能挡得住?”

  将军思索着,看了看那挂在墙上的地图,敌人的兵力图像一把尖刀直刺过来,痛啊。这时,勤务员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那小小的脸蛋上竟露出坚定的神色,好像梦中在战斗似的。

  将军推门走了出去,叹息一声,望了一眼黑色的天空:“好黑呀!”

  营房里竟然还有灯?将军惊奇地望着那忽亮忽暗的灯光,走了过去。

  “怎么,还没睡么?”将军见几位战士正在那儿擦着枪。

  “睡不着。一想明儿可能和鬼子干一仗,就睡不着,趁天还早,先擦擦枪,省得明儿真要打开了,打不死那小鬼子!”一个战士说道。

  “将军,咱们明儿打不打呀?”

  “怎么,你怕了?”

  “谁怕了,那小鬼子都快把刀架到咱脖子上了,还怕什么呀!”

  “你们放心吧!好好睡觉,明天还有重要的事等着我们干呢!”将军的口气变得坚定了。好像一切的顾虑都在一瞬间消失了似的。

  将军的脚步稳稳踩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稳稳地。

  这时,东方的天空开始泛出了白色,太阳就要再次照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

  这一天是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

  这篇作文材料新颖,作者巧妙截取一幅小小的历史横断面,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华夏儿女在日本侵略军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全文围绕“退兵”,还是“作战”的两难选择,展开人物的心理斗争,巧妙地诠释了“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

  例文4

  生活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更加渴望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看那边那个正在买彩票的男人,穿着和长相都再普通不过,单位发的尼龙布口袋放在脚边,里面是今晚要吃的菜。男人又一次选了那组号码:自己的生日加妻子的生日加儿子的生日。我把镜头再次推向他:“先生,您中了吗?”男子擦了擦汗讪讪地说:“下次吧,下次一定会中。”我指了指手中的摄影机: “说好了,今天去您家做个访谈,您看……”“哦!好好好,来吧。”男人捡起兜子招呼我一起走。

  男人说:“你不能理解,我需要一次转折,一次人生的转折!”他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锅铲,一滴油溅到我的胳膊上,很烫,像男人眼中对未来殷切的希望。我说:“您以前为什么不期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以前……”男人把菜都盛在白瓷盘里,“哦,那时候太傻,总以为日复一日地干好工作就总会有起色,可是……哎!”

  来到狭小的屋里,男人的妻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坐在小凳子上,一言不发,她始终是一言不发的。以前她可不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着正常家庭主妇的聒噪和八扑,直到有一天,她那“同一战壕”里的“苦难姐妹”忽然中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奖,从此便逃离了这个里弄,开始了新的生活,女人那天疯了一样地像男人那样重复着那个“姐妹”的话:“人生是需要转折的!不然就像咱们一样,苦熬-辈子都未必能出头呢!”然后,女人忽然沉默了,据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叫作失语症。

  “从此我就开始买彩票,我和这个家也的确需要一个转折来过上更好的生活。”男人说。

  我把镜头定格在男人的双眼,问道:“买彩票等于您生活的转折?”

  镜头里的是一种很坚定但也很盲目的眼神,我又问:“您只是想让这个家越过越好,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没有啊……”男人说道。“那么,在您不知道有转折这么回事儿的时候,您……”我问。镜头里的眼神一下子很激动:“不知道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整天傻干,工作工作工作!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起色啊!啥!可这个顶屁用!没有转折,这一切都顶个屁用!”

  我重新调了一下镜头,问道:“您所谓的转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是如何来的?”

  男人说道:“转折就是那个能让我们家一下子好起来,过上富裕生活的东西,它是怎么来的?呃……彩票……你说呢?”

  镜头里的男人的身影苍老而无助,我问:“转折难道是我带来的?”男人眼神空洞,嗫嚅着什么,旁边是他那很沉默很沉默的妻子。我只有起身告辞,忽然门开了,一个男孩跑了进来,看到男人和女人,解嘲地笑了笑:“又犯病了。”既而转向我:“我都听见了,量变到了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谈不上转折,他们竟然不懂!”我走了,摄影机里最后闪现的镜头是男孩无奈的脸庞,没想到竟以高中课本上的话结束了这次访谈。从量变到质变,男人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他生命的一次转折,只不过,与他期望的恰恰相反,沉迷于运气带来的转折,他已经由车间技术人员变成了下岗工人。

  成功和失败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而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他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

  “一粒沙看世界”是作文中常用的手法,本文通过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采访展开情节,撷取生活中买彩票这个小片断,反映了大时代的潮流下小人物的悲欢。事件是小的,人物是小的,然而从中揭示出“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他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这一人生道理是大的。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