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高三必读:如何让你的高考作文打动阅卷人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26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新意”来源于真实生活

  高亮

  (复旦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2007年高考语文135分)

  作文作文,可以称之为“文”的,首先应当是成篇的语句。语句来自单个的字词,而单个的字词是从心的内里表达出来的。所以作文本身的目的,就在于表达内心的一种看法,一种体会,一种情感。

  在前几年的优秀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股“向古人致思”的热潮,以古为镜,以此明得失,观成败,品人生。写得好的文章,拿来众诗人文人,与全文融会,的确可以深化主题拔高思想内涵。这是一种文法思路,然一味向过去的兴衰看,写的多了,观者也难免生厌,聪明的模仿也并不一定能成为聪明的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怎样才能从数十万份试卷中跳出来,“闪亮”阅卷老师的眼睛?聪明的答案刚好与一句宣传口号一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真善美”的作文境界

  “真善美”一直是一种人见人爱的状态。而这三字中,又以“真”来牵引。

  “真”可谓是“善”和“美”的前提。那么作文中,“真”这个要素的引入自然是必不可少。比起以说理论辩之严谨取胜的议论文,我更提倡高中生在高考中选择散文和记叙文这两种文体。这就是我想说的“从我做起”。在这两种文体中,真情实感可以有极大的发挥与流露,而感触人人不同,所以是新鲜而灵动的。主题的真挚,很大程度上能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分。

  那么“真”要怎么表现呢?首先自然是要在文章中最大程度的使用自己风格的文字和语言。下面让我们在看这样一段文字:

  “那天晚上,我在摆满了打好的行李包的房间里,打开了那个鞋盒子。

  近来,鞋盒子里的小物件已经不再给我以安慰了,只能引起我的回忆,只能帮助我独自一人品位那些酸甜苦辣的回忆。然而我还是不能够扔掉它们。它们一直陪伴了我很多年。我举起鞋盒子摇了摇,里面的破烂发出干巴巴的哗啦哗啦声。”

  这段文字来自于青山七惠的畅销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撇去其主题意义,文字本身读上去就很有真实的情境感。从这平淡而朴实的文字中,可以清晰读出一股淡淡忧伤的怀念和不舍的情绪。青山七惠的这部小说能够得到芥川奖的青睐,也与这种真切清淡的“小我”世界息息相关。

  “我”,作为主观世界的本体,拥有的是最私密的情绪。这些情绪不夸张地说,是可以萦绕成文章的“气场”的。一篇拥有“气”的文章,才是活的文章。

  “真善美”的考场策略

  当然,我们在高考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是不可能完全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主题要真,感情要顺,思路要整”。

  首先是主题意识。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字不一定要有高超脱俗的主题,但一定要有真实可信的主题。例如自己的心路历程,例如一次小事对于自己的转变。这样的主题如果有好的表述,不仅不会显得低龄,反而会在众多无病呻吟的文字中脱颖而出。主题怎样定,应当从文题出发,贴合给出的要求。通常来说,关于“爱”的主题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第二是“感情要顺”。一篇文章不能太过平淡,但情感转变要自然柔顺。怎样表现这样一个情感的蜕变过程,是大家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而言,可以从大段心理描述的旧套路中跳出来,考虑一个承载情感的主体,以它的变化来突出主人公情感世界的波折。例如,在王安忆的《长恨歌》,首章就用“里弄”来承载了主人公的成长,非常生动形象,同时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是要有整体的思路。高考作文极易犯的毛病就是思路不清,常常是开始写的时候想表现的是一个主题,写到最后表现了另一个主题。这样在匆匆的阅卷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老师的疑惑:这位考生究竟想表现什么主题?所以在开始写之前,不妨在草稿纸上写好自己文章的主要情感基调,以及情感的走向和所想表现的主题,以此来时时提醒自己。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别人

  一篇记叙性质的文章,要怎样才能打动人心呢?最终要的莫过于先感动自己。

  令人感动的事情,往往不必是“大事件”。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更能表现作者的才情。小事情往往蕴涵不一样的情绪。之所以称之情绪,因其一时性往往更加使人动容。之前举的例子《一个人的好天气》就是以小事动人的典型范例,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参考一下这种文风。同样的,生活化是文字的起点。只有来自生活的文字才会真切感人。

  一言以蔽之,一篇优秀作文真正需要的,仍然是对于生活真切诚挚的感触。所以,多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也许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欣喜收获。

高三必读:如何让你的高考作文打动阅卷人

[高考复习]作文备考要准确切题理清思路

  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因为它占分比例最大。以语文总分120分计,作文一项就至少占50分,几近半壁江山。因此,作文的得失,决定中考语文的成败。那么在中考中如何写出符合要求的好文章,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取高分呢?根据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必须把握好这样几个标准:选材新颖,结构规范,语言精美,卷面整洁。

  首先要做到选材新颖。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要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又来到学生家,给病愈的学生补课……诸如此类,千篇一律,给人以陈旧、平淡的感觉。当然,我们也不能胡编乱造,如有的同学写挫折与磨难的作文,就编造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是多么地艰难。阅卷老师看头一篇这样的文章尚可,看多了,就知道这是造假。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也是不行的。

  第二,结构要规范。一个阅卷老师一天要看很多篇文章,有的阅卷老师有先看开头和结尾,再看中间的习惯。开头和结尾是考生留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历来为一切文章家所看重,我国自古就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而严谨明晰的结构易于阅卷老师节省时间,迅速把握文章的框架脉络。所以开头和结尾写好了,就成功了一半,阅卷老师会饶有兴趣地欣赏作文的主体部分。开头宜直接入题,以引出下文,100字以内;中间部分应分成两至三段,承上陈述、详写重点,400字以上;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写出所感,比开头稍短。文章宜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尾圆合,这样使整篇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理所当然地在结构谋篇上获得高分。

  第三,语言要精美。以前作文评分,内容分所占比重很大。近年来中考作文阅卷,强化了语言表达的分量,语言分(有的称表达)占到了作文总分的40%-50%。因为学习语言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从语言表达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语文基本功。对语言的要求是通顺、准确、简洁。通顺是指文章没有逻辑上或语法上的毛病,这是基本的要求。要做到通顺,需懂点语法、修辞、逻辑的知识;还要注意使用自己确实懂得的词语,少写长句子;在写作中反复琢磨等。准确指文章的观点要正确,材料要真实,表达要确切。为此,要认真辨析词义,慎重挑选最为确切和恰当的词语。简洁是指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在作文中要应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丰富合理的想象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第四,卷面要整洁。卷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水平相当的两篇作文,如果甲文卷面干净,书写整齐,而乙文满纸涂抹,书写潦草,那么可以毫无疑问甲文要得高分,乙文要得低分,二者相差达4分以上不足为奇。我们可以这样说,卷面整洁是一个重要因素,考生必须万分注意。行文格式正确,字体清晰(最好美观),标点准确,不乱涂乱抹,这些是最基本的书写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平时要多读多写,在动笔之前多思考,做到扣题写作。在立意健康的前提下,使文章的选材新颖,结构规范,表达丰富多彩,卷面整洁干净,获取高分是完全可能的。(广东英德市白沙中学谢记军)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