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高考作文咋写才能得高分特级教师为您支招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26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高考作文最好不要用文言文写,也不要追求什么意识流的写法。”23日下午,江汉区首席教师、武汉一中语文特级教师夏纯德做客第101期“晨报名师课堂”,与学生及家长面对面交流,他提醒考生:高考作文别太标新立异。

  近两个小时的精彩讲座结束后,许多学生和家长仍意犹未尽,争先恐后围着提问。家住吴家山的高二学生小周说,他喜欢写意识流文章,中考时也按此操作,然而阅卷老师只打了5分,他因此与理想的重点高中失之交臂。“高考阅卷老师会不会欣赏意识流文章?”尽管吃过一回大亏,小周仍然不信邪。现场的一位家长也说,儿子从小喜欢读古文,曾将作文写成文言文,可老师拒绝批改,“但我记得以前好像有篇高考满分作文,就是文言文。”

  对家长和学生的疑问,夏纯德老师说,四平八稳难拿高分,但太标新立异也不讨好。意识流文章不是不好,但在高考中不提倡。高考作文要求主旨明确,形式和内容统一。意识流文章若把握不好,容易越写越偏题。文言文也一样,要想在时间很紧的高考中,写出一篇好文言文难度很大,他奉劝考生不要冒险。

  命题作文审题功夫要下足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题型,审题看似无关紧要,但要想写好一定要下足审题功夫。

  建议审题从三方面入手:首先从题目看这篇文章的范围在哪里?把关键字、词从题目中拎出来,确定写作对象或范围,在范围内作文章。其次是把握重点,要死死扣住重点来写。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行”是题目的重点,必须突出,一定是在边走边看中欣赏到的景色。最后就是审其体材,选取什么体材,与题目及个人写作优势有很大关系。有的题目适合写记叙文,但如果学生个人比较擅长写议论文,写成议论文也未尝不可。

  话题作文下笔容易高分难

  话题作文要较宽泛,内容只要与话题沾边就行。话题作文下笔容易,但想得高分也很难。

  写话题作文时,考生要注意一个问题,可以自拟题目时最好是另外命题,不要用原话题作题目。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安排、文章的主旨摆在哪里、中心思想如何突出,以及适当运用华丽词藻、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色彩等。

  材料作文是几类作文题型中最难写的,弄懂材料本身是难点所在。

  以今年九月调考的一则考题为例。作文材料大意如下:三个人各推着一车瓦器登顶,第一个人刚到山脚,瓦器就摔碎了。第二个人爬到半山腰,瓦器也摔碎了。第三个人终于爬到山顶,瓦器全摔碎了。第一个人说:“我登顶的本事虽差,瓦器在山脚就摔碎了,省下不少气力,我没什么损失。”第二个人说:“我只花了一半力气,还看了半山的风景,也没吃亏。”第三个人说:“只有我爬上了山顶。”三个人都快乐地推着空车回去了。

  对于这段材料,很多考生的第一反应是写“知足常乐”,但材料中只提到“乐”,未涉及“知足”。也有的考生写“舍与得”,可这三个人都没有说愿意舍弃那些瓦器。有的考生想到了“求同存异”,三个人的不同是翻车地点不一样,相同的是虽然都翻车了但仍表现得很快乐,还都为自己找到了高兴的理由。这样看来,立足点应该是“求同”,其意义在于“怎样乐观地面对失败或挫折”、“豁达地面对生活”、“乐观的人生态度”等。

  夏老师说,高考作文中,44分以下就算丢分,44分往上走才算是赢家。

  “按照现在的复习节奏,基本上三个星期写一篇作文,训练量略微少了点。”他建议最好每周写一篇。题目可请老师帮忙拟,也可以自己挑一个,写完后主动请老师评阅,指出亮点及不足。对于同一个题目,亦可适当变一下要求,转换成不同的题型,认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写。

高考作文咋写才能得高分特级教师为您支招

考场低分作文的三大致命特征

  【作文题目】

  当洪战辉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在精神上,他从来就是强者。

  当他面对热心人的援助时却委婉拒绝,他认为人不能依靠怜悯和同情生活,而应该是靠那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苦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的文章。

  【指导与分析】

  “苦难”不是一种生活逆境和简单的失败所能涵盖得了的。“苦难”首先是生活中的极度艰难困苦,甚至是为最简单的生存状态而挣扎;再就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巨大磨难和砥砺。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一般的人就能够和“苦难”结缘的。

  作文时不必事事联系自身,因为今天的我们即便有一些小小的失败挫折,也不足称之为“苦难”。因此,学生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如什么才是“苦难”,古往今来有哪些人可以够得上“苦难”?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苦难”?失去了“苦难”,是否就是垮掉的一代?

  考场作文,最能真实反映出学生作文的水平、能力。本次考试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一、审题不准,偏离主旨,或立意肤浅。

  1.对话题理解不到位,出现走题、离题现象。

  有人将“苦难”与“失败”“逆境”“挫折”等相提并论,有的采用移花接木之术,大谈其他的话题,最后在文章结尾再点点话题,“贴贴标签”,“打打擦边球”,这都是要不得的。

  “俗话说,情是人力量之源。社会变化时,你的父母亲人不会离弃你,在危难之时,情感是最令人感动的事。在距离成功不远之际,我们也只能勇往直前,为自己为家人去拼搏。”

  ——《学会忍受》

  评析:姑且不说这段话与“苦难”的关系如何,从题目来看,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偏离了“主航道”的。这段文字谈的是情感的力量,与“苦难”有何关联?即使有,也是非常隐晦的。读者不至于在阅读的时候去猜测吧?这在考试中尤其要注意。明白晓畅才是关键!

  2.文章中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立意肤浅。

  有的学生对人物事件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解,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也没有显示文章所具有的所谓现实意义。

  “尽管我经常在报刊杂志以及电视上看到关于母亲的报道,但我们的自私、叛逆却占据了主导地位。有人说,人性是自私的,而母亲对我们却是无私的。我们应该为我们的母亲们深深鞠躬!”

  ——《母亲的苦难》

  评析:文章的题目是与苦难相关,但是这段文字却在谈论母亲的“无私”问题。作者所表现的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虽为真情实感,但与题目相联系总给人生拉硬拽之嫌!

  二、材料贫乏,内容空洞。

  1.内容的空洞宽泛、评注式的文章大行其道。

  有的学生实在是找不到好的材料,于是只有从所掌握的历史教材上的一些史事来说事,大谈抗日战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空对空”的作文不在少数。

  “从古至今,伟大的中华民族始终坚持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在21世纪里能成为世界大国,正是因为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起了重要的作用。”

  ——《苦难的作为》

  评析:这段话简直可以让人耳中生茧了,这种空洞的语言在学生作文中不是少数。许多学生由于平时的积累存在问题,所以“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就只好直接从历史教材、政治课堂里所了解的东西寻找灵感了。再就是,由于无话可说,就将材料中所提及的人物加以扩写或改写,然后作一个简单的评价了事,勉强凑合成一篇800字的文章。

  2.对材料缺乏精当的评价、分析。

  有些学生平时看了一些文章,于是在考试过程中将它们一一叙述出来。但由于缺乏精当的评价,也就使得这些材料成了一个个摆设,彼此间缺乏一种内在的联系,给人的感觉像是在堆砌材料。

  “面对苦难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不妨学学雄鹰,当幼小的雏鹰开始学习飞翔时,它的父母总是将它的翅膀折断。因为只有这样,翅膀才能长得更宽大,更有力,才能托起它巨大的身躯。只有忍受了这刺骨疼痛的雏鹰,才能翱翔天空,成为天上的王者。”

  评析:雄鹰之所以能够高飞,就是因为它能够承受痛苦,忍受苦难。这点在材料中是有所点到的。但是学生却不善于对材料进行有效分析,将材料一摆,就认为万事大吉,这种作法是错误的。议论文的写作尤其需要对所涉及的材料进行分析、解读,让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理解才行。

  三、语言枯燥,缺乏理趣,叙述方式单一。

  有学生写一位女导游在遭遇突然的车祸后,不顾自身受伤的险境,让救援人员先解救她的游客,自己则最后一个撤离,由于耽误了最宝贵的治疗时间而失去了双腿。但是,她醒来第一句话就是问她的游客如何。这本来是件较为感人的事,学生却这样写:

  “和洪战辉一样,一个叫文花枝的女孩也在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作为一名普通的导游,她所做的已远不是导游那么简单。她为了自己的旅客,为了让他们平安无事,宁愿自己被摧残,被伤害……她的美丽并没有因为她失去双腿而黯然失色,相反,她的可歌可泣的行为,让她永远拥有美丽的光环。”

  ——《美丽的光环》

  评析:姑且不说这段文字与苦难的关系如何,从这中间可以看出学生在对材料的处理过程中总是缺乏感情的渗透,这样的文字是不易打动读者的。

  总之,考场作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学生积累不够,感悟不深,浅尝辄止是其症结所在。

  当然,一次作文不能反映全部,但是其中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希望能引起广大老师学生的注意。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