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成功从未遥远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47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初三,临近中考时,每个人都忙碌起来。从前潇洒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有的只是无数的试卷在“前仆后继”,我都来不及拿笔在上面画些什么,新的试卷又向我猛扑而来,像极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轰炸,一轮又一轮,让人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那时,我已经完全没有时间去想周末去哪里逛,上课要不要打会儿盹,甚至连课间都忘了休息,只是在不停地刷题。

  初三时,我的成绩不算好。不过英语是极差的,基础无限接近于零,因为上英语课时我几乎没抬过头,每次测试总是五分钟完成答卷,分数从未超过及格线。而那时最害怕的也是英语,看到单词就犯困,似乎已经在我大脑形成了反射。因此,英语就理所应当地成了那块最低的木板,让木桶里的水全从那漏掉了。连老师也为我担心,三天两头找我去办公室,然后语重心长地跟我说:“离中考只有两个多月了,你英语成绩这么差,估计连普高都上不了,你可要下下决心把你的英语成绩提上来啊。”

  时间,你怎么可以这么快,这漫长的三年,居然只剩下了两个月。那么在匆匆的两个月后,我会置身何地?是在一个小工厂里大汗淋漓地忙碌,还是像一个流氓整天无所事事?我无法想象,但却让我第一次真实地感觉到了生活,它离我那么近,那么近,似乎触手可及。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就这样被生活所束缚,我不能就这样轻易向它妥协。

  我开始尝试每天和讨厌的英语打交道,试用了各种学习方法,却未能如愿征服英语。后来,老师跟我说,你什么都不要做,你就记单词吧,能记多少就记多少,你会有所突破的。刚开始时,许多单词完全不会读,更别说要把它们完整地背下来。那时,我也不好意思每天跟在英语老师后面问,这个单词怎么读,下一个呢,还有后面一个呢?后来,我回家买了一个录音机,借来七、八、九年级的磁带与书本,每天晚上学着录音机里的发声,一遍一遍地跟着念。好几次,母亲都跑来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嘟囔道,这孩子没发烧啊。我笑笑,对母亲说,别担心,我只是找到了前方的路。母亲也只能一脸疑惑地看着我,然后静静地回房。我开始了我的记单词之旅,读完后,我把它们一个个挤进脑袋里。一个晚上,硬是记忆了一个单元的单词。我至今也无法理解当初我的记忆力为何这么棒,我也无法想象当初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只记得两个月后我记完了七八年级的单词。

  然后,中考了。似乎是上天的眷顾,对我来说,英语并没有同学传言的那样难,试卷里百分之七十都是我新记的单词,其余的也不难猜到。突然间发现,英语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令我厌恶了。

  后来,平时英语极差的我居然考了96分,总分勉强跨过了普高线,我进了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并不好,但我没有失望,因为我知道,心中有路的人,成功从未遥远,有时连幸运也会额外眷顾。我很喜欢一句话——当你发现自己的目标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是的,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成功从未遥远

柔韧人生

  从古至今,关于水有很多的用途和品质。

  水可以山路十八弯,汇入大海;水可以化作甘露,滋润一方,赐予生命蓬勃的朝气;水可以化作泉水,养育一方……这些可都是水的灵性,是水温柔、娴慧的一面。所以,可以说水是柔和的,是弯曲美丽的一种典型代表。

  水可以化作冰雹,化作冰雪,以其坚韧的一面展示在大家面前。晶莹剔透只是它美的外表,坚硬厚实才是它坚强的心;水还可以化作山涧里渗出的滴水,一点一滴,穿石破壁……这些也都是水倔强、刚强的一面。因而,也可以说水是坚韧的,是坚韧美的一种楷模。

  由此可见,水是弯曲与笔直、柔软与坚硬的统一体。正因如此,它深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喜爱,骚人们都争相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水,让水赋予文章另一种别致的美。

  明代朱熹把新的思想与知识比作“活水”,简单一句“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引起了多少文人的思索。南唐后主李煜别具一格,将流水的滚滚之势比作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愁苦,凭栏自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多辛酸,几多泪,都蕴藏在其中,与读者产生了心灵的碰撞。还有白居易《忆江南》中的“春来江水绿如蓝”,孟浩然《山居秋冥》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等等,无一不表现出对水的眷慕之情。

  为什么古人会如此深爱水呢?归根到底还是水执著倔强,温柔体贴的个性深深地打动着人类的心魂。弯而不折是它的柔,折而不弯是它的韧。如果说折而不弯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无畏的豪迈,一种真正的英雄气概,那么,弯而不折难道不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一种忍辱负重的勇气?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谋略?所以说宁弯不折、宁折不弯的品性是它精神之精髓,受宠之所在。

  古人常说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实和水的柔韧性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面对金钱的引诱,武力的压迫,情色的缠绕,还能有宁折不弯的原则是实在难得可贵的。文天祥就是一个鲜少的例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正是他以死明志的誓言。如果一个人面对绝境的恐慌,假相的误解,世人的非议还能有弯而不折的态度也是值得称赞的。司马迁就作了一个表率,身负净身之辱而不弃,以生践志,真实地撰写了一部大巨作《史记》,成为后人敬重的史学家。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也要像水一样有种柔韧的精神。但这里的柔韧并不是那种见风驶舵般无耻,它讲究的是一种协调,一种是非分明,随机应便的能力,该柔时即柔,该韧时即韧,该放手时绝不挽留,该挽留时绝不放弃。要想准确把握它的尺度,关键是要分明事情的轻重,妥善处理,既要顾全大局,也不能放纵细微,这样才能领悟到水的人生哲理。

  人类用水,吃水,用各种方式去利用水,却很少有人学习水,亲吻水,尝尝它深沉的韵味。但我却要说,吃水要吃出水的品质与柔韧才是人生的硬道理。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