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49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战英雄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必将成为新世纪复兴中华民族的脊梁,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脊梁,中国才会有振兴的一日!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一切探索救国救民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黄浦江畔的思考

  或许真是江畔的目新月异吧,古人浮一大白的工夫已是信息化时代追不回的一载春秋。

  作为今年人数飞涨的中考生中罕有的“海漂”,扳扳手指头往返沪上十余次,而为城中这条巨龙驻足的机会,却只有三次。我与黄浦江的故事,或说黄浦江给予我的思考,薄可如生宣,厚可如浓墨,一点情愫,必有回响。

  初到沪上,是2010年世博会时。已经不记得场馆的壮美和文化的惊艳,回望只见人山人海,我是九牛一毛;馆里人头攒动,倒也不过是上海城里的沧海一粟。人多声杂,莫如噤声,此时的我倒也晓得躲个清静,偷跑出来。

  出门即见黄浦江。几日前母亲给我看幼教书上“汩汨”二字形容水流,眼前虽净是潮流,我也不详解“汩汩”一词,但我却私心觉得,这词儿绝不是这么用的,再如何也不能用以描述眼前的景象。第一次见淡黄的“玉石”滚滚而来,又不停歇地远去,船行如织,一点点扁舟或游轮分割出柔软的白色线条,一帆帆满载的希望在宽广的水面上拥有着自己的浪花。凌乱的五线谱把一朵朵音符推上堤岸,她博大的胸襟也便止步于此了。

  我很快爱上这里的一切。木质观景台上的人们因为见惯了江水吧,无人有闲心再品一味景色,更无人担心一个六岁毛孩。自由的世界里我看咽着黄浦江的任意一点姿色,艳阳下,中国馆在身后骄傲地用红色将金辉反射,一个男孩在江边种下自己与申城再约的梦想。

  再来到黄浦江畔,我已不记得是何年何月了。只想起来是故乡鲜有的寒冬,但家里的雪却好像融化在了黄浦江里,外滩温润得令我与这座城市和这条在此躬身的绸带都毫不陌生!羽绒服在江畔开出一朵朵琼花,映衬着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华美和新年的钟声..····文化的碰撞和历史的印记在这里入木三分,黄浦江里有甘霖被裹挟东去,也有更多的血泪被藏在江心。静谧而喧嚣的夜里,七彩霓虹和摩登天地是这座城市的荣耀,而我正有幸见证着一切。

  那夜江上无月,游船上彩灯迷离,我却再未能找到扑面而来的惊奇和一个个冲我而来的音符。和魔都一样厌恶黑夜的我心里明白,华美之下的江畔总有一层寡淡的忧伤,因为滔滔的江水是带着历史来冲刷和哺育这片土地的,没有无边的落木,但不尽的江水却也永远带着上一刻或喜或悲的情结滚滚流去,让我实在无法不回眸。

  或许真是江畔的日新月异吧,古人浮一大白的工夫已是信息化时代追不回的一载春秋。再到黄浦江畔已是枫叶似火的季节了,而我从一个寄居的过客变成了江畔闲看春恨秋悲的又一个“当地人”。

  后滩是少数能在江上遇见芦苇荡的地方,没有了夏炙冬寒,阳光变得和煦,芦苇像麦穗一样没有骨气地起舞,把阳光晕得如此迷人,江水托起漂浮的码头,令我荡漾起来,周身都带着绝对的浪漫。江畔妄想着在十一月里招蜂惹蝶,却误请来一群追逐未来的年轻人。一缕缕金风吹来的离愁使这里堪称江南的灞桥,黄浦江有一天竟也叫我不敢直抒胸臆了!

  脚下是水流,是生机,是自由在“汩汩”地流着,严谨得看不出匆忙,她会流到何时呢?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我爱这里,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我生活在这里。”这是我对黄浦江的呢喃,而她给予我三百里

  繁华的昨夜、今晨和明朝······

  苏州河汇入她,一条条里弄汇入她,一叶叶扁舟那么爱她,一个个像我一样的人儿在江畔留下姓名汇入这座城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生机勃勃的未来!沿黄浦江畔,上行十里,又见中国馆;下行十里,又见外滩。

  我自以为看见历史的宏大,却仍在黄浦江畔一隅思考未来。枫苇弄情之美,却也只拨动我这一己心绪······黄浦江畔到底有多少故事、美丽和机遇,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却已见无尽的活力与辉煌在迸发出来·.....大概这便是“未来可期”吧!但我晓得,它远不止如此!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