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千年敦煌,千年信仰 800字高考作文

2022-03-15 07:22:49 栏目:高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敦煌远处他乡,那里是大漠孤烟落日,这里是小桥流水人家。

  伴着驼铃,大雁缓缓而去,大漠深处,阵阵黄沙飞扬,虽有些被遮住,但依稀辨得一条蜿蜒的路通向梦要去的地方。它们一直向西,停在半掩的门上,似有无限风光······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开启了居家生活。偶然间,我望见数字敦煌,迎面而来的《萨埵那太子本身图》,动心炫目,那画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巍峨地诉说着什么:一只凶恶的黑虎扑在王子渐渐冷去的尸骸上大肆啖肉,隐隐间听见恶虎的咆哮在山谷间久久回转,遥远的走兽们战栗匍匐在地。转念又不禁被那舍身的太子所震撼,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太子,但他心怀众生,不惜以自己肉身来给众生寻求庇护。思绪收敛只见远处还有些佛像,肃穆地立在那里,显出几分神秘庄严,风沙侵蚀使之斑驳模糊,却也遮不住这些雕塑应有的神韵。我仿佛听见千年来侣们不绝的梵音经文。佛陀多生累劫苦修的氛围里,随着声声悲“喃无布哒耶”愈发精进地摄心。

  转身看见《鹿王本生图》。壁上艳丽的鹿高高站立。它站在众山间,时隐时现,似在悠闲散步。旁有骑手飞驰而来,似是为了了却爱的心愿。告密者那浑身溃烂的惨状也说明了善恶报应,那高扬的头颅体现了她的不屈与倔强。猛然间,让我回想起那些年在电视机旁期待小丫头,原来《九色鹿》中的九色鹿竟跨越了千年,从莫高窟的画壁跳跃到记忆中的荧屏上,不经意间,我和鹿王竟还有这样一次邂逅。敦煌远处他乡,那里是大漠孤烟落日,这里是小桥流水人家。我敦煌相隔千年,也相隔千里,但好像似曾相识,熟悉的感觉却不是佛的悲悯让我怆然涕下,也不是《鹿王本生图》带来的童年回忆。洞窟的山风吹了几千年,马蹄声伴着骆驼声响了几千里。佛声未曾断绝,迹未曾磨去,伴随着无数的风雨,最终走到了现在,走到了我的眼前莫高窟一幅幅壁画阐述着曾经的辉煌,但更伟大的辉煌似又包含在那扇扇壁门之后。

  思绪不断,抬头但见:窟顶莲花缠绕,隐隐盛开。两侧壁上,一条龙姿态万千,昂首欲飞,一女子头戴金冠,身着华丽衣裳,脚踏金莲,长长的彩带散下,在空中划过漂亮弧线,那半拢的琵琶抱得如此紧,不知是心上人所赠还是女子特有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害羞。那天上究竟有什么,让她急迫地飞向蓝天?是孙猴子逃出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大闹天宫,急匆匆前去见驾?还是吴刚砍倒了桂树,需要把玉兔重新安置?还是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她想前去见证牛郎织女的重逢?想来银河两边也是自古有情人的向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许是飞天的仙子本就是嫦娥,正服下西王母的灵药,向那寂寞的广寒宫飞去,与后羿两岸相隔,“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或许莫高窟的男子也因妻子无奈飞天而去,便独自一人在那终年不见天日的石窟中细心雕刻,才雕成了现在眼前繁花似锦的景象。那一张张女子的脸虽有几分模糊,但仍可见雕刻者的用心与细致。

  思至此处,我恍然,“嫦娥奔月”这个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寄托着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上所有华夏儿女的梦想-飞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承载着无数人的飞天梦想,而今,神州的上空依旧遨游着“天宫”“北斗”“神舟”,“玉兔”也仍漫步在月宫。几千年来,中国的飞天梦仍如当初文明襁褓时期对星河的想象,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终于用神舟飞船把祖先送上梦里也没到过的太空,那是祖先付出生命也不曾到达的地方。飞天是古人最大的浪漫,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

  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有些将遇到使他圆满的另一半。这时,我不禁想起一个为莫高窟而奉献一生的人-常书鸿。从法国归来的他,当时对那精美壁画只一瞥,便深深陷在其中。流沙堆积,戈壁残垣,石窟前随意走动的牛羊,及妻子的远离,都没有阻止他留下的决心。怀着对文物的敬重与热爱,他在这儿静守了半辈子。

  手指一次次抚过屏幕,莫高窟的壁画一页页翻过。从这些壁画后面,仿佛可以看到升腾的香火,可以听到木鱼吟经,可以闻到袅袅不绝的檀香,在比丘的身边围簇着一群群的民夫、画家、雕塑家。民夫们将颜料捣碎,将雕塑的废料扔向远方;画家们用沾满颜料的手描绘出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壁画;雕塑家耳上别着道具,手上不停地打磨着巨石。他们从五湖四海赶来,又回归于五湖四海。他们从前秦走来,经南北朝的纷争,而至隋的大一统,见证了盛唐的繁华,也体验过五代的争扰,而元至清。20世纪,在外来者入侵的破坏下,那千年中华文化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莫高窟的缔造者穿越千余年的历史烟云,承载的信仰始终深埋在文明的肌体之下。

  总有一些信仰始终未曾磨灭。几千年的古月依旧照耀在苍茫的大地上,照在莫高窟低矮的山体上,照在几千年来的僧侣、民夫、画家、雕塑家和其他代代华夏儿女的身上,才让我有幸能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游览几千年的莫高窟。中国积攒了几千年的科技进步,得以让我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拥抱几千年的文化。中华文明始终未绝的信仰,我们将继续传承。

千年敦煌,千年信仰

上海的味道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人那种淡淡的,却又蕴含无限力量的温暖。

  刚从他乡来到上海时,觉得上海人对人都是淡淡的。初遇时没有爽朗的大笑,不会呼朋唤友、侃侃而谈,说话做事都极有分寸。但相处久了,觉得人们就像上海的名小吃生煎,外表冷静,内心柔软而丰富。

  不同于北方皮软馅香的包子,上海的生煎,皮煎得脆脆的,热乎乎的,一口咬下去,肉香汁多。经典款的小笼包,轻轻开一扇“天窗”,鲜美的汤汁就涌出来了,咸香口感里还有微微的甜味,再搭配一碗鸭血粉丝汤,吃多久都不会腻。那种“硬”和“软”的结合,是那么和谐而统一,正如上海这座城市。

  上海的硬,体现在它的外表。繁荣、高效、安全、认真。上海人认真且精细,所以在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那个年代,“上海制造”是全国范围内的一个标杆,他们现在还能随口说出那一串耳熟能详的品牌: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三枪牌家居服······上海的安全可以说是全国一流的,对这样一座拥有数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确实不容易。正因如此,上海的交通总是让人心安。无论是坐地铁还是乘车出行,都可以顺利且快速地到达目的地。这其中靠的,不仅是警察叔叔忠于职守的工作,更是交错的路标牌给予人们的帮助。以前我出门,妈妈总是亲自接送,但到上海仅仅半年,无论我是上学还是和同学出去玩,她都放心让我自己去。现在各种峰会、论坛更是在上海举办。特别是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这大概是上海实力的最好体现。

  上海的柔软,体现在它的内涵。精致、优雅、包容。二战期间上海接纳犹太难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上海市民用竹竿挑着食物送进犹太隔离区的镜头,感动过无数人。还有人冒着危险收留了犹太孤儿直到他们长大回国。二战期间在上海避难的2.5万犹太人,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其余全部幸存。除此以外,如果你有耐心,抽个一天的时间去武康路或者衡山路上转转,我想很少有人会不为那历史悠久的老洋房而感叹。古朴的小楼和斑驳的树影无一不彰显着上海曾经的历史过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人那种淡淡的却又蕴含无限力量的温暖。去年我和妈妈就在上海待了一天,晚上从外滩打车去机场,司机叔叔问我们去哪转了,我说在外滩。司机叔叔很愉快地给我们讲外滩各种各样的景点建筑,一路上还给我讲解了路边各种建筑物的由来和故事,下车的时候还说欢迎你们再来上海。让我一下子觉得上海真是一个外表看上去并不热情但却跳动着一颗滚烫热情的心的城市。

  我有一次在地铁口遇见一个卖栀子花的老奶奶,满头白发,一口苏白,我给家里买花,就和她闲聊:“阿婆,侬年纪那么大了为啥还出来卖花啦?辛苦吗?”“哎呦,你不懂,今生卖花,来世漂亮!”我觉得这正是上海这座城市味道的一个体现。

  现在的上海,聚集着无穷的能量。理想的积攒是上海的早晨,幸福的降临是上海的夜晚,蓬勃的发展是上海的精神,友爱互助是上海的品格,这一切形成了上海的独特味道。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