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从2007中考作文题定2008作文提升方略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35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关注审题学会思考精心构思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写作部分的分值为63分。作文分别从“中心与材料”、“语言”、“思路与结构”三个方面分项打分。今年作文题为: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很显然,命题者要求学生能够表现自己生命中、记忆里难以淡忘的“这一天”,将“这一天”作为描写叙述的重点,从而突出“这一天”的价值和意义,点出之所以“记住”的理由,最终抒发自己的情感、阐明自己的观点。从学生作文看,确实不乏佳作,他们选取了丰富多彩、动人难忘、意义重大的一个个情节或场景,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呈现出来。例如,自主招生的这一天让“我”获得自信、机场送别的这一天让“我”体会亲情、亲人逝去的这一天让“我”理解生命的珍贵、香港回归的这一天让“我”树立民族的自尊、踏入中考试场这一天让我感受到师长的关爱……材料可谓多样。

  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审题还不到位,对于文题的侧重点把握不够准确;对于身边的现象还不能作出深入的思考,文章的立意流于肤浅;不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素材,只是简单套用,而没有很好地谋篇构思。

  [审题]

  要认真审题,抓好“题眼”

  众所周知,如今的中考作文题大多比较宽泛,不给学生设置障碍,从前几年的“充满活力的岁月”、“我的视线”等到今年的“记住这一天”,确实算得上宽泛了。但宽泛并不等于毫无审题要求,题目为“记住这一天”,不少同学却没有将“这一天”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将笔墨过多地放在了这一天之前的铺垫,或这一天之后的感悟上,有的甚至将题目错误理解为“为了这一天”。

  审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抓住“题眼”,突出重点。即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通常,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是对作文某方面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例如,“我终于哭了”中的“终于”和“哭”,“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中的“也”、“青橄榄”等都应成为写作时重点突出的关键。二是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即审题时可在题目中加上限制词,把题目的范围或中心缩小,利于选材;而有的题目看似很小,却可以拓展挖掘。如“生日”可变成“我的生日”、“特别的生日”、“生日这天我明白了……”等,抓住一点,重点突出,题目往往可以变得具体实在,容易入手。三是研读提示,全面领会。有的考题附有提示语,它是命题者对题意的理解,也是为写作者审题立意所铺设的台阶,在提示语中寻觅到符合题意的切入点。

  [立意]

  对身边事作出深刻剖析

  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比较单一,正因为生活中所历较少,就更应该积累所闻所见,包括平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美文佳作都可以成为素材的源泉。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对生活现象、平凡点滴进行深入思考,绝不可浅尝辄止,这样文章的立意才会有所突破,即使平常的素材也能凸显新意。

  立意缺乏高度、深度是初中生文章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复习准备中可以对已有的素材进行深入思考,看看到底可以提炼哪些主题。同样一则材料,可以点到为止,也可以深入挖掘,有时因为思考的角度不同,所表现的中心也会截然不同。学生生活中其实还是有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有趣的事例的,但往往被学生泛泛而写,结果毫无可看性,因此这一点值得关注。

  [构思]

  要灵活运用现有材料

  今年中考的“记住这一天”,题目非常宽泛,学生在考前所准备的素材大多能用于此文,但怎么用却是考生必须精心构思的,绝非简单地加个开头和结尾,中间一套了事。但事实上,简单套用准备好的素材甚至整文的学生不在少数。因为是套用,所以有的考生所记之事并非发生在一天之中,而是有很长的时间跨度,且没有在行文之中清晰地点出整个过程中到底哪一天有特殊意义,最终文章成了“记住这件事”。有的文章材料尚可,但没能好好构思,未能突出文章要表达的主题。例如,有考生开头由一把伞想起爱心捐款这一天,满以为这把伞是那次捐款的纪念品,但实际上此考生在文后一点都没有再提到伞,显然构思不够完整,有所疏漏;有考生写了一天中自己的遭遇:因为晚到校没有吃到早饭,于是急切地等吃午饭,拿到午饭后又不幸被人撞翻,最后老师及时送来了饭,考生的用意在于表现老师的关爱让这一天具有了意义,但文章头重脚轻,无关紧要的内容占据了大量篇幅,等到要发挥的地方却没有了足够的空间;还有的考生写自己要记住中考这一天、高考这一天及父母的生日,所提到的几天中有已经过去的,有还未到来的,还有正在进行的,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联呢?考生显然没有好好想过如何组织这些材料,只是信笔所至。

  其实,有不少同学考前对作文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选择了自己能够发挥的、涉及校园、家庭、社会、自身的诸多素材,但关键还要看你如何灵活合理地运用这些材料,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简单套用。近两年,在文章结构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值得提倡的趋向,那就是凡用了小标题或题记的,似乎文章的构思就较为完美了,结构分成了小标题分、题记分,这种误导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也难逃窠臼。其实,并非所有作文都适合用小标题,只有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或者选择不同的场景等来展现主题的,用小标题才合适。题记也同样如此,题记可以说是文章的脉络,能够起到总领作用,并非写上一句漂亮的语句就能成为题记的。

  因此,初三学生在作文方面要早作准备,积累有用的写作素材,并且尝试多角度立意,提高深入思考挖掘材料内涵的能力,使得自己的作文能够更有个性和思想;同时也要在精心安排材料上下功夫,以使文章能够突出重点,面貌一新。

从2007中考作文题定2008作文提升方略

2006年中考满分作文:金色苦难

  金色苦难

  河北一考生

  人生百年,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命运总是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障碍,让我们去经历种种苦难。再回首,我们会发现走过的路是神圣的,苦难竟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苦难是财富,它激励着人前进。孟子曾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错的,人要有所成,必先经历苦难。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著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苦难,定是立下汗马功劳。或许,若不是此等苦难,司马迁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史官罢了。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安逸的生活则如缠绵的流水,会渐渐磨淡人的大志,而苦难则是刺骨的冰水,使人保持头脑清醒,心灵明知方能成就大业。正因如此,才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有孙康的映雪苦读。苦难的金色,照在理想的路上,使歧路暗淡无光,使人毫不犹豫地向前走。

  苦难是财富,它磨砺人的品质。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人经受过磨难,就会如脱胎换骨一般。霍金经受着轮椅上的苦难,使他意志坚强,智慧超群,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一片新的星空;贝多芬经受着耳聋的苦难,他学会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坚强的面对生活。苦难的金色,曾照着人的身躯;洗尽懒惰、狭隘、不思进取等铅华之色,给人留下如玉般的品质,留下人生该有的本色。

  总是有人误读了苦难的色彩,有人说苦难是黑色的,于是他们屈服了,他们被命运的浪花打向礁岩;有人说苦难是灰色的,于是他们逃避着,不曾得见人生的真面目;然而我说苦难是金色的,它是炼金的烈火,使淘沙的巨浪,是结成珍珠必备的那一粒沙粒,是人生的一笔大财富。正是如平原不出骏马,陡崖间方见骐骥;小林中多见寒鸦,山顶端可寻鸾凤。苦难是闪着金光的财富,它使人生绚丽,使人生达到目标,而无所悔恨。

  所以,我们要善待苦难这笔财富,让人生同它一样,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所以我们要昂首带着笑迎接苦难,有了这笔财富,人生的目标就不会太远。

  [名师点评]作为满分作文,《金色苦难》有以下特点:

  一、立意高人一等。苦难,是令人畏惧,让人害怕的。但是考生一反常人之举,将"苦难"前面冠以"金色"二字,这样,使"苦难"不再是以前的灰色、消极、令人畏惧的,而成了积极向上的、令人欣喜的追求。立意出人意料,真可谓高人一等。

  二、丰富的文史知识为文章和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文采。考生在文中引用的孟子的名言、古人名句以及司马迁、勾践、霍金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可谓信手拈来,但又极合题意,令人佩服。另外,语言连贯,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尤其是排比修辞的运用,既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又显示了考生的不同一般的文彩。文章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是这方面的极好的例证。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