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2007年宜昌市中考优秀作文选编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37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作文一: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割的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命题解读】

  本题的命题形式是给材料作文,在语文开卷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命题形式能够通过阅读审题比较有效地防止抄袭。在全卷以经典欣赏为主题的前提下,试题从《论语》的诸多论述中有意识地整理出关于吃的条目,使思考聚焦到一个看似平俗但却含义深蕴的话题上。命题者通过由此及彼的引导,为写作者提供了多种立意着笔的领域(生活态度、阅读品位、审美倾向、人生追求……),打开了思路,创造了空间,也拔高了思维的层次。

  不知礼者不成人

  准考证号:042024019

  方祺玮

  只应深信尼山语,磨不磷兮涅不缁

  --—题记

  《礼记》中,孔子这样说儒者——其饮食不溽。看来不仅“色恶不食”,“臭恶不食”,曾厄于陈蔡之间,饱尝过饥饿之苦的孔子,如今竟如此苛求饮食了。

  是他要求过高,还是身体太娇贵?

  都不是。问题就出在一个“礼”上。

  “克己复礼”,孔子一生都在为礼教奔波。他所在意的不仅是“食”,衣食住行无不在“礼”的约束下。

  品格上“儒者”以忠信为宝,“涅而不缁”,到春秋时一切礼法已成了繁文缛节,倒的确有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已让人无暇顾及礼数,见人匆匆问声好,日日“趋庭”,已然失去了君子风范。

  孔子有闲心去较生活的真,他“学而为己”,修身养性。我们现代人却是为考试而学习,为赚钱而工作,衣食住行已无了“礼”的约束。“礼”已渐渐淡去了。但是,一个不礼的人又如何能心清如水,成为谦谦君子。一个为世俗名利所包围的人又如何能成为大写的人?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由于他不变的情操,是由于他“大同”、“复礼”的人生追求,是由于他谦和、端正的生活态度。我们没有学到他的礼、他的魂。我们只能是忙忙碌碌地终此一生。淡了规矩,弃了品性,丢了原则,因而也淹湮在茫茫人海中了。

  穿越千古的尘埃,在古人的心中,寻找那一方净土。虽身处尘世,但那“繁复”的礼节却给浮生以宁静,予心灵以平和,赋人生以感悟。

  不知礼者,也枉来人世了。无束缚不成器,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不仅适用于古代,亦适用于现代。

  今生有礼今世好,莫笑尼山说旧辞。

  【评语】开篇简洁的题记让人眼前一亮,乍一看有些不明所以。然而慢慢看下来,才不得不为作者缜密的思维感叹。首先引出了材料中的孔子,更是深刻的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他要求过高,还是身体太娇贵?”其实后面的文段便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从行云流水的文笔中,我们似乎看见了一个奋笔疾书、面带会心微笑的学子——不再是简单的考生,而是我笔诉我心的读书人。而最后从“读书”又联系到了生活,看到“现代人生活的节奏”,更加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度。最后三段收尾,可以说是文章的经典所在,不仅涵括了前文的内容,而且起到了卒章显志之效,末尾一句诗也巧妙地照应了题记。(常红艳)

  严谨是一种明悟

  准考证号:042006045

  陈梦琪

  每一只精致完美的蜂巢都是由数以万计的蜂儿在认真严谨的态度下完成。

  每一只伶俐的海豚都带着与生俱来的精细“声纳”在碧海汪洋中遨游。

  没有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哪来令科学家都叹为观止的精巧蜂巢;哪来令孩子们拍手叫好的水中精灵与海洋使者?

  由此看来,严谨也是动物们的生存之道。

  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与南开大学穿衣镜上的箴言有异曲同工之妙,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这看来俱是桩桩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体现着他们严谨的治学之风。

  由此看来,严谨是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

  方孝孺的话时常在人们耳边回响:“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法国杰出的雕塑家罗丹晚年时曾为大文豪巴尔扎克塑像。为了做到惟妙惟肖,得其精髓,仔细阅读了巴翁的著作,收集到许多照片,他甚至跑遍了巴黎的衣店,只为获得巴翁的身形数据。再加上七年的精雕细作,这座震惊世界的雕像终于问世,并流传千古,成为艺术天幕中最璀璨的明星之一。罗丹正是顺着严谨精细的阶梯,终于一步步走入成功的殿堂。生活中,有时片刻的疏漏则可能将轻视严谨的人打入无底深渊。

  由此看来,严谨是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

  瑞士、日本与中国、印度、加拿大相比,不过是指甲壳上的区区小国,却依仗着精细的仪器制作与一丝不苟的治国理念驰名世界。严谨使他们贫瘠的国土上盛开出文明灿烂之花。

  由此看来来,严谨是国家的兴旺之道。

  严谨是一种明悟,无论体现在动物还是人,个体还是国家,它都是一条散发出智慧芳香的箴言。

  【点评】这是一篇由此及彼,引发联想的典范之作,作者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提炼出“严谨”的观点,以“动物生存之道”开篇,接着以“治学之人的修身之道”、“追梦之人的成功之道”、“国家的兴旺之道”来表述自己对“严谨”的思考与联想,由小及大,由个体到群体,由现象到抽象,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且论证中旁征博引、事实充分很有说服力,显示作者丰厚的文化知识积累与娴熟的思维能力。(蒋葵林)

2007年宜昌市中考优秀作文选编

08年瑞昌市中考满分作文《有时,我也想流泪》

  有时,我也想流泪

  晨曦要感谢阳光给人们带来黎明,花儿要感谢小草无私衬托更加鲜艳夺目,小鸟要感谢树枝让它有高歌的舞台,我要感谢妈妈让我学会坚强。但,有时我也想流泪。

  “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一场无情的大雪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我还记得那天下午下雪了,同学在学校里玩得异常开心,可我总高兴不起来,可能是学业太重吧,心里一直惦记着作业。晚上回到家,看到妈妈哭红了双眼,我问妈妈怎么了,妈妈说下大雪,高速公路封车,爸爸想回家看看女儿,于是便绕山路回家。因为结了冰,山路很滑,在XX——九江的路上,车子翻下山去。我不敢相信妈妈说的,怎么可能?爸爸昨天还打电话给我,说给我买了很多礼物。我哭了,但是没发出声,我怕妈妈听到后会更难过。

  第二天,我不想上学,妈妈发现后,拉着我的手说:“孩子,你爸爸走了,你还有妈妈呀,不管再苦再累,妈妈都会把你养大,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这也是你爸爸的期望啊。”我听后,泪水在眼睛里翻滚,好像山洪马上要爆发一样。我用手擦了眼睛,心想,我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挺住。现在家里只有我和妈妈了,说什么我也不能失去信心。在妈妈湿润目光的护送下,我又开始了紧张的学习。有时,我也想哭,但为了妈妈,我不能。

  “无可奈何花落去”。自从爸爸去世,我变得沉默了很多,妈妈也再少有欢笑,家里常常弥漫着静穆的空气。学习上,我没有了爸爸的辅导,加上整天心烦意乱,成绩一落千丈。有时回到家,还冲妈妈发起火来。一看到妈妈头上银光闪闪的白发,一下子又后悔了。是啊,妈妈不也难过吗?我满心懊恼,又觉得对不住妈妈,如果她知道我的成绩下降了,她会比我更难过。

  一场考试失败后,我回到家就关起房门抽泣,很久很久,直到妈妈打开我的房门。妈妈进门后搂着我,两人一起哭!好一阵子后,我和妈妈互相劝慰。那一次,妈妈对我说了很多,我只深深地记住了一句:“人的身体可以倒下,但意志不能倒下”。

  “似曾相识燕归来”。我懂了妈妈的意思,擦干泪水,从此我自己独立做题目,认真钻研,一般到十二点才睡觉。妈妈也每晚都陪我到深夜。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排到了全班第二。想到妈妈日日夜夜的付出,我真想投在她的怀抱里痛哭一场。但我不能,我不能流泪,我不能让妈妈担心我不够坚强。那种“似曾相识”的欢乐,又回到了我的身边。现在我带着去世父亲的希望,带着慈祥母亲的寄托,一个人在考场。

  妈妈,您知道吗,这篇文章我会强忍着泪水一气呵成的。您操劳的身影,您陪读的笑容,您坚强的性格,历历在目。妈妈,是您给了我温暖,是您给了我信心,是您给了我坚强。

  妈妈,我很想流着泪一吐为快,但我不能,因为泪流多了,会影响考试的。因为今天还只是中考的第一场,后面的科目还等着我满怀信心去应对呢!我不能、也不会让您失望。

  真的,有时,我也想流泪。只是,为了妈妈,我克制着。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