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07年中考优秀作文:我是怎样学好地理的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39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我是怎样学好地理的

  内蒙古考生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们的地球地理与经济概况复杂,奥妙无穷。你若想对它们有更深的了解,必须学好地理。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呢?下面我就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首先,应当结合课本中的地图以及有关地图的介绍进行记忆。记好地图,是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可以根据地图进行形象记忆。以中国地理为例:心中有地图,我们就可以记住自西到东分别是新疆、西藏、青海、四川……黑龙江。要让脑中有个立体图像,便于记忆。

  其次,可以借助大的河流来进行记忆。大江大河的流域都很广,记住它们流经的地方,就可以记住相应的地名。例如,南美的亚马逊河,横穿了南美洲北部的广大地域,而它的两边就是宽广无边的亚马逊平原。这样,我们就可以记住亚马逊平原在南美洲南部。

  再次,就是把气候普遍相同的地区归为一类,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如,在高纬度地区的英国、挪威、丹麦、冰岛等地区,气候基本一致——干冷、少雨、温度低。我们可以把丹麦或冰岛作为代表来记纬度较高的国家的气候特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下苦功。想学好任何知识,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地理也是一样。

  以上,只是我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的粗浅的心得体会,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多多指教!

  评析:

  中心突出,针对性强,是这篇发言稿的最大特色。一篇好的发言稿,关键就是要看它有无针对性,要明确会议的中心是什么,出席对象有哪些。命题中的材料告诉我们,这是关于初中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学好地理课”的报告会,发言当围绕这一点进行。同时,发言的内容既不能过于浅显,又不能过于艰深。过浅,会使听众感到不满足;过深,又会使听众感到困惑。听众本来明了的问题,一个劲地去讲,会使人感到厌烦;听众亟需解决的问题,却毫不涉及,会令人失望。这方面,本文处理得较为恰当。开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声呼告,“呼”出了发言稿的表达特点。短短两句话,既简述学好地理的重要性,又突出本次报告会的主旨,材料扣得紧,很有针对性。且自然转入论述的重点,不至于显得突兀,内容上也非常切合初中生。层次清楚,结构完整,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一个设问,紧扣文题,又抓住听众,然后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会有条理地加以阐述。“首先”“其次”“再次”,逐项分述,有理有据;三个方面,三条方法,易听,易记,听众易于把握;举例通俗较有代表性。最后,首尾照应,语言得体,让人信服,称得上是篇上乘的发言稿。

07年中考优秀作文:我是怎样学好地理的

07年中考优秀作文:谁说不相容?

  小作文篇

  谁说不相容?

  湖北考生

  试问出卷人,为何要将两组词语分开来写?为何要打上代表无穷无尽的省略号?为何要将它们视为“敌我双方”?

  难道你同多数人一样,认为它们根本就是对立的,是水与火一样界线分明的吗?其实,这大可不必。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也大可不必为了这样的理由而排斥他国文化吧!的确,在有些人看来,外来文化很荒唐,让人费解:一些青年人情愿在迪厅里疯狂地摇滚,也不愿在家中“卧看牵牛织女星”。

  当更多的新词丽句、“舶来品”充斥我们的视野,充斥我们的耳膜,匆匆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呢?是排斥,还是努力让外来文化与自己的文化相容?其实答案很明白,真正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物质的、精神的,是包容并收。诚然,外来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但这并不是我们排斥别国文化的理由,更不是不相容的根本原因。

  当然,我不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更不是针对出卷人的,而是针对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排斥别国文化的人。须知,中外文化本来是一家。谁说不相容?!

  评析:

  湖北宜昌2004年中考除大作文外,还出了小作文题。题目是“请你从中提出一个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慨,或发表你的观点”,题下给了两组词语,一组是反映东方生活的词语,一组是反映西方生活的词语。按常理,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千古一理。本文作者却从命题的提示语中发现了“与文化有关的话题”的问题,对两组词语提出了“谁说不相容”的质疑。作者的求异思维让人耳目一新:一开始向出卷人发出三问,引人深思;紧接着摆出现象,展开分析;三、四段明确提出主张,更具针对性;最后一反问,掷地有声。可以说,作者是借题发挥了他对中外文化应当相容、不应排斥外国文化的主张。真是理直气壮。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