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07年中考优秀作文:谁说不相容?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39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小作文篇

  谁说不相容?

  湖北考生

  试问出卷人,为何要将两组词语分开来写?为何要打上代表无穷无尽的省略号?为何要将它们视为“敌我双方”?

  难道你同多数人一样,认为它们根本就是对立的,是水与火一样界线分明的吗?其实,这大可不必。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也大可不必为了这样的理由而排斥他国文化吧!的确,在有些人看来,外来文化很荒唐,让人费解:一些青年人情愿在迪厅里疯狂地摇滚,也不愿在家中“卧看牵牛织女星”。

  当更多的新词丽句、“舶来品”充斥我们的视野,充斥我们的耳膜,匆匆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呢?是排斥,还是努力让外来文化与自己的文化相容?其实答案很明白,真正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开放:物质的、精神的,是包容并收。诚然,外来文化中也有许多糟粕,但这并不是我们排斥别国文化的理由,更不是不相容的根本原因。

  当然,我不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更不是针对出卷人的,而是针对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排斥别国文化的人。须知,中外文化本来是一家。谁说不相容?!

  评析:

  湖北宜昌2004年中考除大作文外,还出了小作文题。题目是“请你从中提出一个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慨,或发表你的观点”,题下给了两组词语,一组是反映东方生活的词语,一组是反映西方生活的词语。按常理,老师出题,学生做题,千古一理。本文作者却从命题的提示语中发现了“与文化有关的话题”的问题,对两组词语提出了“谁说不相容”的质疑。作者的求异思维让人耳目一新:一开始向出卷人发出三问,引人深思;紧接着摆出现象,展开分析;三、四段明确提出主张,更具针对性;最后一反问,掷地有声。可以说,作者是借题发挥了他对中外文化应当相容、不应排斥外国文化的主张。真是理直气壮。

07年中考优秀作文:谁说不相容?

08年上海中考优秀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之三

  你知道熊猫的两个愿望是什么吗?一、不想永远黑眼圈。二、想有张彩照。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则笑话。熊猫的愿望恐怕很难实现,谁让它全身黑白二色?可祖宗给的又有什么办法呢?不爱祖宗遗产的岂止熊猫?一个五岁小女孩看见电视中外国小女孩的金发便羡慕不已,她很讨厌自己的黑头发,于是任性地用小剪刀将它剪下。唉,多傻的小姑娘。她为什么不想一想,外国小女孩也许多么希望自己拥有一头如云的黑发,因为颜色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它们有着不同的美。

  我总是听有些中学生说,红色最俗,最土,真不懂新娘为什么穿得大红大红的。说这种话的女同学在自己结婚时,可以不穿红,因为白色的婚纱已被大部分中国人接受。可是,春节时,她会在自己家挂上白色或绿色的灯笼吗?如果她看到入伍的新兵胸前挂着蓝花,她能忍住不笑吗?其实,红色也很美,它是火焰般的颜色,是激情。孩子出生,家里人总要做红鸡蛋,因为鸡蛋浅浅的白色不足以表达家人迎接新生命到来时的无限喜悦。

  与红色相对应的是白色,它可以表现庄重或纯洁,有时也代表悲伤、凄凉。按中国习俗,葬礼上的用具都采用白色。都说中国人很注重忌讳,我却疑惑,既然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为什么洁白的雪却被这么多伟大的诗人写成了流传千古的诗篇?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春景比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意境壮美;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饶富情趣。那种白的纯已让人们无法再想其它不开心的事,因为白此时不再是悲伤,而是一种美。生活需要美,就需要白色。

  不止红与白,黄绿青蓝紫都是自然的色彩,它们都有着独特的美,任何人都不能说,不需要它们之中的任何一种,因为它们的美是平等的。正是由于它们的完美组合,这个世界才多姿多彩。

  一个都不能少。

  【点评】

  文章巧妙化用电影名作为文题,很别致。开头不凡,由关于熊猫愿望的笑话导入,先声夺人,大大诱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主体部分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合理延伸,展开分析,认为每一种色彩都是平等的,都是美丽的,正是有了丰富的色彩,世界才绚丽多姿,因而一个都不能少。见解深刻、独到。

  高分启示合理延伸见解深刻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