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名师指导:备战07中考作文要立意出众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0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话题作文、标题作文等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一些同学任意而为,结果造成立意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人云亦云显陈旧。平时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过去怎么说,现在还是这么说;题目中的导语有个什么观点,他绝对不敢提出异议来的。这样的作文,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了无新意。比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都较低。

  二是浅尝辄止显肤浅。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推因、由形观神的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了。具体地说,他们的文章只能回答“是什么”、“有什么”这一类的问题,而不能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

  三是剑走偏锋显消极。不遵从社会公认、服从真善美的标准,不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精神,只想着一鸣惊人,提出危言耸听的观点。比如,有人讲诚信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人提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等等。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

  四是贪多求全显盲目。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结果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感悟升格】

  《礼物》一文在叙述一对农村父女(女儿是“我”妈妈的学生)给“我”家送来一篮子鸡蛋,“我”妈妈当即拒绝了对方的礼物之后,写了这样一段话:

  妈妈,您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们父女俩送来的鸡蛋,把歪风邪气挡在了门外,您真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好人,那一刻,您在我的眼里变得异常高大,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从这段话来看,作者简单地将鸡蛋与其他礼物划上等号,没有认识到寄托在鸡蛋里面的是父女俩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结果错误地把农村父女送鸡蛋说成是“歪风邪气”。同时,对礼物一概拒绝,也是一种不加分析的绝对做法,不应该盲目赞扬。因此,修改这段话,应该准确把握父女俩的内心世界,辨证看待是否收礼的行为,从而实现立意的高远和新奇。

  妈妈,我知道,您并不是嫌弃这礼物不值钱、不珍贵。但是,您知道那里渗透了那父女俩对您的几多感激之情吗?你知道他们走了多长的路程才来到这个陌生的、冷漠的城市吗?你知道他们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举手敲击老师家的门吗?就是因为您的拒绝,他们心里会蒙上一层被人瞧不起的阴影,他们又该灰溜溜地将鸡蛋如数拿回去。他们的自尊,受到了多大的打击啊。

  妈妈,这不是用来行贿的礼物,这只是老百姓最朴实的真情表达。你为什么就不能高兴地收下来,然后回赠一些礼物给他们呢???接受真情,体恤他人,原本也是一种修养啊。

  修改之后,抓住父女俩送鸡蛋的本来意义,提出了合情合理的新建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精彩回放】

  1、哪怕有再多风雨不见彩虹,太久阴云霾不现群星,只要能够低头沉思、昂首前进与抬头祈盼,总会绘出人生的彩虹,闪出人生的星辰……

  ??选自江苏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

  2、知识的源头就是书籍,一条溪流要想长时间保持流动、清澈的状态,必须有源头不断地供水。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抛弃,不沦落为一个无助的落后者,现代生活中的刘姥姥,就必须不断地从“源头”获取“活水”来滋润自己的身心,不断地接受知识的浇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时代的领跑着,才能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成功者,而不会成为一条干涸的小溪,死亡的小溪!

  ??选自四川资阳市中考满分作文《知识的源头》

  3、依然记得,利人之举,常常也是利己之事,付出的同时,也会收益很多。世事沧桑,人海茫茫,在崇尚道德文明、讲究法律秩序的社会,让我拍打美好的记忆,不要吝啬上天多余的赐予,为心头的灯加一滴油,拨亮希望的光。

  ??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灯》

  4、从“头”说起,从“点头”做起,也从“摇头”做起!朋友们,当你们遇到事情时一定要用头脑好好思考一番,一定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你们一定要做到:该摇头时就摇头,该说“不”时就说“不”,该出手时说出手!

  ??选自山东莱西市中考满分作文《从摇头做起》

  5、对于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锱铢计较,该让就让了吧,这样不但不会使我们有所损失,反而会扩大我的胸襟,何乐而不为?但是,对于一些事关重要的大事,对于一些影响全局的事情,我们千万不能让!

  总之,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选自江苏扬州市中考满分作文《该让就让,不该让就不让》

  6、马克•吐温说过:“人为什么活着?也许就是为了樱桃馅饼散发出的香甜气息。”体验,也具备这样的力量,它赋予我们的对不同事物的真实认知,不但使我们感受到自己仍然活着,而且真切的享受到情感的动人,理性的魅力,生命的意义。

  当然,首先你得拥有一颗敏锐、清澈、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获得全新的体验。

  ??选自甘肃兰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用心体验》

  7、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贫穷赋予我的财富。是它让我懂得了“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理,也是它启示我一定要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一个朴素的结论。现在,我真想高声大喊,贫穷绝对是一种财富!

  ??选自湖南长沙市中考满分作文《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实用技法】

  对于作文来说,主题正确、集中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是发展等级的标志。要写好作文,必须要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考,在动笔之前就要努力确立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

  一是大处着眼。我们写的常常是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这并不就是决定了文章必然立意低下。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即,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大处着眼。比如,你可以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你可以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弘扬时代精神。

  二是纵向开掘。所谓的“纵向开掘”,就是透过现象探究本质,依照结果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状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这样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这时文章的立意,往往不只是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怎么办”发表看法。

  三是挑战旧论。对传统观念和社会定论大胆说“不”,旨在从反面去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这种立意方法,通常被形象地称作“反弹琵琶”。比如,对不顾自己身体重病在身而忘我工作的行为提出异议,表达应该善待自己的思想;对送给贫困户钱财而不是技术、岗位的做法提出批评,表达扶贫还是要扶根本的看法;如此等等。这些表达了与传统观念全然不同的主题思想,让人耳目一新。需要提醒的是,反弹琵琶的立意,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确保正确有理。

  【备考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谁不向往成功?谁没有过成功?合作中完成任务,那是成功;冥思苦想后豁然开朗,那是成功;劝说声中双方和好,那是成功;痛苦中否定自我,那也是成功……

  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你经历过什么样的成功呢?你对成功又是怎么看的呢?请你以“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立意自定,字数在600字以上。

名师指导:备战07中考作文要立意出众

全国中考作文试题特点及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趋

  2004年全国中考作文题目既保持了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贯风格,又有较大幅度的改革。笔者搜集了2004年全国各省市90多份中考作文试题,通过与往年作文试题的比较,发现2004年中考作文题异彩纷呈,个性鲜明,表现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题目类型看,丰富多彩,话题作文占据主流。

  2004年中考作文题目既有传统的全命题作文题目,例如:(一)广东省广州市作文题是(1)《我也是富翁》,(2)《假如再有一次机会》。(二)上海市中考写作试题: (1)《我们是初升的太阳》,(2)《我的视线》。(三)山西省作文题目(2)是《你准备好了吗》。(四)北京市丰台区作文题目是《美好的回忆》等等。又有半命题作文题目,例如:(一)江西省南昌市写作(二) 请以“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二)江苏省盐城市作文题目是 以“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三) 北京市作文题是<< ___需要我>>.

  ⑴请给漫画拟一个标题。(2分)

  ⑵请简介漫画的内容。(2分)

  ⑶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想。(2分)

  尽管题目类型繁多,丰富多彩,但是话题作文的开放性注定了它在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目中仍然是一花独秀,十分走俏,占据主流。笔者所见到的90余份试题中话题作文题目将近70个,大约百分之八十的省市采用了话题作文形式命题。

  二、从命题的宗旨看: “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个宗旨一直没变。

  2004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尽管题目变化多端,题型多样,丰富多彩,但无论是传统性的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还是时兴的话题作文,抑或是其他类型的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个作文命题宗旨各地中考试卷一直没有变,这是符合新<<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指导意见”精神的。因为如果学生拿到作文题目而觉得无人可写,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话可说,无理可论,无物可描,那么检测学生的真实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又从何谈起?同时作为考试的选拔意义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所以中考作文命题围绕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理想等实际进行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如此,广大考生才能提笔可写,而且言之有物。这一点是中考作文命题者始终坚持的,我们广大考生也应该注意到.

  三、从命题的材料来看??资源丰富。

  在谈这一点之前需要说明一下:由于话题作文在2004年中考中占据主流,所以,笔者这里主要从话题作文角度来分析. 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从命题的材料来看??资源丰富。

  1、提供话题。话题作文自身的特点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所以2004年全国中考作文绝大部分省市采用了话题作文。传统的全命题作文的局限性已经不言而喻,而半命题作文甚至材料作文,也还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到目前为止,只有话题作文是开放性最大的,话题作文是最能展示考生个性和写作才华的.如宁波市的以“小”或“小和大”为话题,南通市的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无锡市的以“珍惜”为话题作文等等,这一类“话题作文”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⑴话题具有自由性,“话题”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范围,只是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在命题、立意、选材、体裁、表达等方面,供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不限立意,不限文体(或者限制很少),不限选材,不限表达方式,使考生的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性。⑵话题具有创新性,命题者鼓励学生创新,适当加创新分.这些话题都旨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发明自己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解放考生的思想,激活创新意识,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求新”的作文,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⑶话题具有亲和性,通俗易懂,自然亲切如话家常,命题者没有居高临下给学生造成心理紧张的阴影。所以这些话题犹如爆破点,引导考生积极思维,突破固有思维定势,纵横分聚,发展思维的多样性、敏锐性、深刻性、独立性、创造性种种品质. ⑷话题具有宽泛性,内涵丰厚,便于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正如英国诗人勃莱克《天真的预言》所说的那样:“一颗沙里看出世界,一朵野花里一个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⑸话题具有广普性,贴近学生实际,适合于所有考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循规蹈矩的考生不妨老老实实地写自己擅长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自由选择;有文学特长的考生尽可一展文采,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杂文、寓言、童话、故事,无一不可;而善变求新的考生不妨出奇制胜.

  2、提供漫画。命题者提供一幅或连续剧式的几幅画面,要求学生看图作文,如锦州市的“欢迎新生”漫画式作文,考生首先要看清图画,明白画意;其次要紧扣画面,展开合理想象。

  3、作文试题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结合, 一材多用,在阅读考查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这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命题者根据读写结合的原则的创意。上海市前几年中考作文都是采用这种题型。2004年陕西省的中考作文借鉴了这种形式:读了现代文《一诺千金》后,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联系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的实际,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以“承诺”为话题作文。

  四、内容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作空间扩张,开放度加大。

  中考作文命题不是时事政治考试命题,所以中考作文命题一直不强调切近社会热点,但是中考作文命题又总是与社会发展、时代大潮的脉搏一起跳动一起前进的,或折射出时代发展的风貌,或留有清晰的时代印记。

  从近些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看,作文内容明显地逐年扩大,开放度逐年加大,由过去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情感类为主逐渐向社会、人生、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延伸。特别是2004年全国各地作文试题都很注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前沿,内容已不再局限于生活的某个范畴。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几道作文题:

  湖北省宜昌市题目:亲爱的同学,看到下面这两组词语,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它们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中提出一个与文化有关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或讲述一个故事,或抒发你的感慨,或发表你的观点。题目自己拟,字数在400个左右,如果写诗,不少于20行。

  春节端午节饺子元宵京剧风筝龙舟春联中国印牛郎织女……

  圣诞节情人节麦当劳巧克力奥斯卡摇滚迪斯科牛仔亚当夏娃……

  要求:话题必须与文化有关,不要简单地选择一个词语,写成类似“春节记事”、“风筝随想”、“话说迪斯科”这样的文章。

  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的这道中考作文题是一道颇具新意、别出心裁的好题,既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包容性开放性很强.与2004年的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有着惊人相似的面孔。然而, 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的这道中考作文题又比福建高考作文题更加贴近时代现实、贴近我们的社会生活,新颖而独特,别具一格。既紧扣时代脉搏,又能拨动考生成长的敏感神经,文化韵味很浓。

  又如:太原市的作文题目也非常富有时代特色:你的书架上或同学的课桌里可能有这些书籍:蔡智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些书籍,有的也许曾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有的也许我们没有读过,但它别具一格的书名一定能调动我们的生活积累,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意。今天,让我们借用以上三个书名中的一个作题目,写一篇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此外,像江苏省南通市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江苏省无锡市的大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

  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会扣分。

  (3)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争取加分。

  (4)写完文章,别忘了给自己的作品打个分(满分60分)。

  陕西省的:读了现代文阅读《一诺千金》后,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联系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的实际,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以“承诺”为话题作文.

  浙江台州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神秘而又复杂:宇宙、自然、生命、战争、饥饿、疾病。它是那样的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以“问题”为话题,选取某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山东省淄博市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区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区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当晚,他在宇达利表店买到了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学生们高兴得不亦乐乎。陶行知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

  请你以“实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上面这几道作文题目中,从提示语看,这些题目写作的内容都很宽泛,开放度很大。作文内容可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科学、道德、情感、人生等方方面面,既可写国家大事,也可写家庭琐事;既可写真人真事,也可写童话寓言;既可正面写,也可反面写;既可写物质的,也可写精神的;既可写自己的,也可写他人的等等。这些话题不仅都体现了较强的时代的精神,而且写作的空间相当大,考生自由驰骋的天地很广阔。这样的试题为考生放飞心灵、放飞个性、放飞文采,展示写作才华、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五、贴近考生心灵,强调写真情实感。

  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命题贴近考生心灵,给考生搭建展示人格精神、思维品质的大平台。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给作文报的题词》)

  例如:湖北省黄冈市的中考作文题目 “真诚道歉”,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心灵的距离”. 这样的题目非常贴近学生的心灵,把考试与人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会道歉,是一个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技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句真诚地道歉,可以融化对方心灵的坚冰,使心灵寒冷的冬天立即转换为温暖的春季;真诚地道歉可以得到他人发自内心的谅解,真诚的道歉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并更加密切和珍视彼此间的感情。而“心灵的距离”则又告诫我们生活常常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有时却能够在人与人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美丽的桥梁,让对方走进自己的心灵。

  六、倡导哲理思辩、逻辑认知开始露出水面。

  受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注重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的影响,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倡导哲理思辩、逻辑认知的命题思路开始露出水面。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开始增加了思维的容量,考查学生透视问题的能力、思想的广度、思辨的深度,以哲理思辩的准确性和力度拉开中考作文得分差距。例如:山东省烟台市的“悟与悔”的话题作文和浙江省宁波市的以“小”或“小和大”的话题作文都是这一类题目的典型范例,都比较好的体现了对考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七. 紧扣新课标理念,加强德育渗透,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004年中考作文命题就体现了以“人文性”为切入点、推动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意图。

  例如:上面已经提到的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考作文题目就是2004年中考作文这方面的的典型. 它别出心裁地将作文与学生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学修养联系起来。面对这个话题,那些整天淹没在题海中,把读书看成耽误时间的考生定会一筹莫展,而那些文化积淀深厚的考生则会如鱼得水,这种符合新课标精神的命题思路,必将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又如: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目要求学生阅读秦文君的散文《一诺千金》,以“承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中考与这些题目类似的题目还比较多。这样的题目留给了学生展现写作才能的自由空间,在文段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话题已有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写作起来就得心应手,没有什么障碍。但是,我们更需要看到一点:这样的题目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人生理想、思想素养的考查,紧扣新课标理念,加强德育渗透,人格教育,注重人文关怀。

  八、鼓励创新,文体限制进一步放开。

  2004年各地中考绝大部分作文试题的提示语或要求中明确强调: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或“感情要真挚”;并且明确要求写出“个性”,即自己的经历、感受、思考、认识等等。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的标志,是创新的原动力。只有尊重考生的个性特长,让考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由于学生客观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写作能力倾向不同,中考作文命题如果文体限定太死,那么势必会使许多考生的写作特长受到限制,得不到正常发挥,束缚考生的手脚。而文体不限的作文试题则有利于考生尽情展示个人的写作才华、放飞心灵、放飞感情。2004年中考作文题对文体的限制进一步放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题目不限制文体,绝大多数都是要求考生自选文体。

  分析2004年中考作文试题特点,展望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笔者认为: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将会在2004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加大力度,深化改革。作文题内容将会更加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每个考生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写作范围和空间将会更加拓展开,文体的限制将会进一步解套,多题选一题的选题作文、文体不限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将会进一步呈上升趋势,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希望即将参加2005年中考的考生们注意:备考作文没有必要猜题押宝,而应该在把握中考作文命题走势的基础上,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心生活,提高文化修养、思想水平,老老实实地做好平时的作文训练,扎扎实实地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争取在2005年中考中获得优异成绩,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