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中考作文:如何提高审题准确度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3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读懂提示明确立意

  审题能力实际是考生必备的一种能力,牵涉到筛选、提取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然后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能力的考查。“上海市中考作文分项相加评分表”第一列第一句就是:题意理解正确,中心鲜明,可见“题意理解”的重要性,而“题意理解”实际包含了作文提示语的理解和作文题目的理解。

  -关于作文提示语

  近几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的作文题,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提示语,我们同学在动笔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这些提示语,因为它不仅仅是写作要求的提示,有时候它还是一种写作思路的提示。

  比如07年的作文题是 “记住这一天”,提示语中说: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同学们不仅要从中把握住这一天的特征:“不同寻常”或 “不同凡响”,更可以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作文可以写一整天发生的事,也可以写这一天中“某一时刻”发生的事,关键是要能借助有效、生动的叙述和描写真切地反映为什么这一天是“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

  再比如05年的作文: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提示语是: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更多的是提示考生选材组材的角度:可以写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可以写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还可以写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等各层面的生活,关键在于哪一层面的生活自己更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关于作文题目

  每一个作文题目中,都有一个决定作文中心立意点的词语,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主题词”。如果作文题是一个词语的话,那么它的主题词通常就是题目本身,如 《喝彩》、《我》等;很多时候作文题是一个短语,甚至一个短句,那么研读题目,找出主题词,进而挖掘主题词所蕴涵的思想、情感就显得尤为关键。如2000年的《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作文题中的主题词是 “青橄榄”,青橄榄的特点是先酸涩后甘甜,就如同我们成长过程中历经磨难方能采摘到的成功果实,推敲出这一点,文章的中心立意点恐怕也就不言而喻了。但是,审题到这里,远没有结束,我们还必须进一步探究题目中的“我”、“也”、“一枚”等词语的作用。“我”,说明文章该以第一人称写,写自己的经历;“也”,是针对那年阅读文章《好吃的苹果平凡的脸》而言,是以读引写;“一枚”,说明只要写一次收获。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我们的审题过程才算完整,题意才有可能理解正确。

  因此,我们说,作文题目的审题,不仅要准确找出主题词,还要逐一推敲题目中其他词语的修饰限制等作用,要将它们进行综合全面的思考,忽视任何一个词都有可能造成审题偏差。

  重视语言的积淀量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表现力”,是中考作文中语言能力应该追求的目标。但是,语言能力不会一蹴而就,它的提升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需要反复的实践运用,然后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逐渐使自己的语言变得丰富。

  一般而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离不开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比喻、排比、设问等都是同学们经常接触的,那么写作时不妨适当的运用一些,它们可以使你的文字焕发光彩。如“生活是一部电影,一部没有主角而又人人是主角的电影;生活是一首乐曲,每个人都是跳动的音符,缺了谁,乐曲都不会动听;生活也是一盘棋,人人都是其中的一枚棋子,虽然每枚棋子的位置不同,但它们都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又如“时间好比一条无形的河流,它无声地流过每一个人的身旁。时间如同一位公正的法官,它公平地对待每个人的是与非。”短短的两三句话,精彩凝练,又穿透哲理,使文章深意叠出。

  要使文章富有表现力,我们还不能忽略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都可以在构思时下一功夫琢磨。要使语言富有表现力,我们也不妨“移花接木”,将古诗词经典,乃至广告语、流行歌词等移接到自己的文章中,使文字显得生动活泼。如鲁迅《社戏》中的“至于我看那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句中的“远哉遥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恐怕要比“很遥远”、“免念《诗经》”生动许多。

  这里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是,语言的通顺、流畅在于写作者自己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不在于套背一些华丽的词藻。语言依附于思想才有生命,否则,再华美的词句也是空洞乏力的。

中考作文:如何提高审题准确度

中考作文得分点完全解密之四:选材(二)

  4.“选材”例析

  【关键词】材料丰富,精当得体

  【考题回放】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05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

  2.请以“走近”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内容具体;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2005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

  【作文展台】

  1.失误文剖析

  心灵深处的风景(三类文)

  想到那个洪灾泛滥的季节,我感动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开篇简洁,下笔有情。)

  由于家乡地处近湖区,洪魔早早地把爪牙伸进了它的心脏。(比喻形象,形势危急。)我们一家四口在解放军战士的援助下,上了山上的避洪区。父亲很倔强,在楼房顶上死活不肯上船。母亲用生命威胁,他才慢吞吞地上了船。此时父亲的脸色煞白,眼睛痴痴地望着那已成汪洋的远方,我们清楚,水里淹没的是他一辈子的家产。(透过人物的表情,我们可以看到洪水给村民带来的灾难。)

  在山上避洪的日子里,父亲辗转不安,我和哥哥夜里时常听到父亲和母亲的低语:“他娘,这水不久就该退了吧,他哥俩还要到外地去读书,学费可高着哩!”不久,便听到父亲低低的带着试探性的话语:“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好,家里又没有多少积蓄,本想靠那几亩地……我身子骨还可以,你看??”“不行,你都五十多了,能出去干什么:不如我回娘家看看,我哥也许能帮上忙。”母亲把话抢了过去。“那哪行啊,你哥刚能糊口过日子,能帮上什么忙?”父亲说,“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动身,干万别让孩子们知道。”(抓住一个细节,突出父爱的深沉。)

  次日清晨,父亲提着那破旧的旅行包走了,那微驼的背影消失在晨雾中。不久后的一天,突然传来噩耗:父亲被砸断了一条腿。从此,全家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父亲则躺在病榻上整日整夜地责怪自-已。(这类材料出现在文幸中,显得不真实。)

  我很想帮家里解决一些困难,可出去了J乙次,都没有找到工作,反而还花去了几百元钱。(这个材料作用不大。)

  洪水退下去了,全家人却没有一点笑容。就在我极度失望的时候,村长带着一个人进来了,原来是前来慰问灾民的客人。家里不但领到了粮食,还拿到了1000元慰问金。那一天,母亲感动得眼泪直流,父亲也早已泣不成声。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和哥哥又重返了校园。(写政府对家庭的关照不是不行,不过由于材料角度太大,难以写出真情实感。)

  【失分会诊】

  失分点:(1)主要失分点:本文写“洪水发生”,无新意可言;写“面临失学”,是平常之事;写“得到帮助”,也是普普通通。这种不假思索、随意取材的做法,容易让材料“撞”到一块。选材上的失误,是本文最大的问题。(2)次要失分点:切入角度太大,情感做作,显得不真实,更谈不上感人。

  提升点:先是在材料的取舍上下工夫,建议删去“我外出打工”的情节,修改“爸爸断腿”和“政府慰问”两个情节。“爸爸断腿”这一情节,不妨改一下,改成“受伤”或者“无助”等内容,这是文章的重点,应该重点写,只有将生活的“苦”写得淋漓尽致,后面的情感才会“真挚感人”。结尾的内容,可以用抒情的笔调,借助肖像、景物等描写手段,增添语言的魅力。

  2.一类文解析

  走近美丽的诗歌

  我喜欢在落雪的深夜,泡一杯热茶,捧一本诗集,陶醉在满屋书香的氛围中。把茶叶放进铮亮的茶杯中,热茶一冲,那干瘪的茶叶就在滚沸中翻腾舒展,碧生生地还原出生命浓缩的绿色。浓香的茶,浓香的书,就那么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我的生命里来了。只觉得字里行间,皆为层叠之青山,潋滟之绿波。(这段文字虽美,但作为文章的开篇,显得不太合适,最好在前面添一段精美的导入语。)

  慢慢地,我开始体味诗的意境。我欣赏陶渊明的闲适自然,读他的诗,余味悠长;我偏爱王维的明快清朗,诵他的诗:意深情浓;我也喜爱李白的奇特思绪,激情飞跃。天地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似乎尽在那淡墨浓彩之中。(整齐的排比句,增添了文章的气势,也巧妙地显示了小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特点。若能引入几句相关的诗句,会更美。)

  进入这个美丽的世界,我还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在风和日暖的春日,我看见乌云收到阳光的亲吻后变成天上的鲜花,便不再拥被于床,起来体验“燕草如碧丝”的美景,拥有“雨中春树万人家”的快乐;在萧瑟的秋风中散步,忽见老杜招手,举杯邀月,太白潇潇洒洒地走来,让我与他一同体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壮志豪情。我并不健谈,也缺少知心朋友,但诗歌给我带来了新的乐趣。从诗歌中,我懂得了珍潜友谊,懂得了关爱父母,懂得了尊重老师,懂得了热爱祖国;从诗歌中,我读到了自尊,读到了自信,读到了人生的梦想……(历史人物了然于心,古典诗句信手拈来。考场上能写出如此文采飞扬的句子,令人羡慕!)

  朋友,在如歌的青春岁月里,加入一些诗歌来点缀吧,它不仅可以洗尽我们心灵的尘埃,提升我们的高度,更会在你的心中亮起一盏不灭的明灯。(以比喻句收束全文,情感美不胜收。)

  【说长道短】

  作文50分,本文评48分。

  得分点:(1)主要得分点:莘莘学子大都为书而恼,作者却用自己读诗的经历,道出了一份难以抑制的欣喜与感激,这种感悟在当今这个时代显得非常宝贵。文章通过读诗时体会到的优美意境,道出了诗歌给自己营造的关不胜收的生活,这得益于作者巧妙的取材。(2)次要得分点:诗句信手拈来,比喻。排比处处皆是。句式美丽,文采飞扬,读来令人激情澎湃。

  提升点:建议开篇加入一段精美的文字,这样结构会完整些,如可以这样写:“‘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每每读到清代诗人张潮的这句诗,我总是抑制不住兴奋,这种兴奋,是诗词赋予我的神奇力量。”另外,写自己对诗人们的欣赏时,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如写陶渊明,可引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王维,可引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