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写作文的临场几招:策略还是投机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3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任何学科的教学,一旦只是为了考试便无足观。整天带着学生昏天黑地地做题目,结果自然也肯定会有所成效。作文好像是个例外,至少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往往赔上精力,花了时间,可结果还一样的叫人沮丧。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不,老师们就经验结合着着实际,总结出一套管用的实战攻略,以应考试之急。

  曾经在高考作文中虚构苦难经历,编造悲情故事来赚得高分的做法,引得大家一片声讨。这固然有投机的成份在里头,但毕竟还是在老老实实地作文呢,和本文要说的考试时,老师耳提面命的所谓“策略”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真的算不了什么。

  老师们教的这临场几招,主要是形式上的讲究。第一,拟个好题目。这是来不得半点含糊的。有句大家都知道的话,叫做: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改一下,好的题目就是一半的成功。能先叫判卷老师眼前一亮,精神一振。这先入之见可了不得,俗滥的内容大多也因此而熠熠生辉。把事先熟记的题目根据作文要求,来个对号入座,以匹配相应的文章内容。比如,爱心奉献的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师生情长的有“一句话,一辈子”,梦想理想的有“我心飞翔”……在那些灰头土脸千篇一律的题目中间,真算得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即使内容不怎么叫人恭维,也庶几能一俊遮几丑。

  再就是还未开篇先来个题记,也正成为考试作文的用力之点。商品讲究个包装。好的形式包装一样能伴靓不怎么样的文章。一个好的题记用起来那可是屡试不爽呢。名人名言,古典诗词,甚至自己兴之所至产生的思想火花,拿来都成。不过,最好不要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用僻典,引生句,那能表示着你的知识视野宽,书卷气息浓呢。

  好题目,好题记之外,还能再接再厉搞出个好开头,可以说意义之大是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这一上来就亮点闪现,能叫老师平添几多好感啊。就以中考为例吧。试卷多,人手少,又值酷热难当的大热天,老师批阅工作量很大。这种情况之下,别说叫他们字斟句酌精批细改了,能看看开头,然后走马观花地扫上一遍,都可谓勉为其难了。缺少特色的文章,早就让人心生厌倦,即便写的不错的,形式上四平八稳毫无特色的话,也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候,形式上的出新,效果就会立竿见影。仅凭上述这么几条,能不能得高分说不准,反正差不到哪儿去。

  对了,还有一个形式上的大问题:写字。考试时拿着劲地写好字,给老师留个态度认真的好印象,然后求得手下留情,即使写得很不足道,也不忍对你大刀阔斧地开杀戒。因此,这有关门面的这几点缺一不可,一个都不能少。好题目,好题记,好开头,再加上好字儿,你的文章就是老虎长出翅膀子,厉害很了。

  另外,实在头皮挠破也写不出一个字儿的话,也有法儿。谨遵这么几条外,事先按几个主题大类,选范文若干,不能背熟,也能熟记,到时候就以不变应万变地套就是了。结果没功劳总有苦劳吧,一般不会叫你空手而归的。

  现在不少地方中考作文已提到75分,和语文知识平分秋色。重要到了前所未有。但作文教学的情况还是一样的不容乐观。平时的考试就是心照不宣地按照上述几条给分,所谓的评分标准就是空文一纸,具体执行起来,就算你有那个态度,可也没那个时间。往往语文知识部分做的好,整个语文的分数也就上去了。每周一次的作文,大都是例行公事地应付。为了应付时不时的各种考试,老师的作文教学缺少长远眼光,更没有大局意识。到了学生升学的时候,作文上还是好的了了无几,差的情况依旧。不急来抱佛脚还能咋的。如此一来的结果可能是,作文的分数越高,考试的投机就越多,因为这投机有术,也有效。只不过,结果和提高作文分数的初衷是大大的相悖了。

写作文的临场几招:策略还是投机

08富阳中考优秀作文《梦里花落知多少》

  花开花落,落叶归根,看燕去燕归,看浮云飘过,我一一与你们握手,体味芳香。——题记

  (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最好的写照。那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谁说人生就是仕途?他选择了田园,却让自己永存在了自己

  的诗句当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她的美丽。泪水淌下,带着悲伤,在心灵上留下痕迹,却也在岁月上留下痕迹。品着她的

  “人比黄花瘦”,品着逝去的岁月,却早已在心灵上刻上他们的回忆。翻过一页日历,我嗅着文人的墨香,久久沉醉……

  (二)

  与他一起放风筝,感受心重重地坠下去的感觉。与他一起叹息,感受故乡的变迁。那北国的雪就像他说的一样,有一种旋转升腾的精神,

  让人震撼。和她一起望着纸船向远方漂去,带着深深的思与念,泪水模糊了双眼,那纸船早已给她的爱一起荡进母亲的梦乡。这是多么深刻的

  情感!还要与他一道去听云南的歌会,那朴实的少数民族风情,让我欣然。

  翻过一页日历,我踏着作家的脚步,不时停留……

  (三)

  喜欢读着他的《边城》,喜欢读着他的《品三国》,喜欢读着她的《论语心得》,还喜欢读着他的诗集。那是最贴近现代生活气息,那是

  他们的古人的崇敬之情,那是他对生命与岁月的感悟。我愿意每天都与他们一道,愿意跟着他们的文字,让心灵激荡,让灵魂生辉。

  翻过一页日历,我读着时代人的文字,暗暗感动……

  曾经有多少岁月,有多少梦。一步一步走来,就像一页一页翻过日历。品味生活,体会生命,学会感悟,然偶梦里花落知多少。

  【点评】

  文章将古今几位诗人、作家、学者的情感世界和文化滋养给自己带来的沉醉与感动写得充满诗意、流畅生动:或引用优美诗句之后的自然

  抒怀;或以充满情味的想象进行细节刻画,与大师零距离接触;或简要点评,几个排比句很有气势。

  题记作为全文总纲,在三部分中有巧妙照应,且文末呼应。标题画龙点睛。

  但“文人”与“作家”的概念有重合之处,不宜在散文中作为线索性句子并列;“时代人”的说法也有待商榷。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