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07年中考满分作文系列48?为自己鼓劲23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3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休息下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坐在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当手指触摸到那布满青苔的石纹时,心中不知为何掠过一丝恐惧,或许大自然的印记触动了我尘封已久的心灵吧……

  "为何要来呢?"一种奇怪的念头闪过我的脑海。"在家中上网不好吗?要来也应该叫个好友一起结伴呀。"或许是旅途的劳累早已冲淡了我出发前的心血来潮,我竟找出种种理由责怪自己独自来到这片纯净、宁静,却又静得令人发悚的山林。

  我抬头仰望天空。"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确与现代城市有着格格不入的差异。"不!"我站起身来,"千篇一律的生活令人疲惫,来这里就是为了挑战自我。加油吧!"我再一次为自己暗暗鼓劲。

  一步一步,虽然充斥着辛苦与汗水,但我并不抱怨,不经历饥渴,如何能体会到清水的甘甜?虽然前方有困难、有阻碍,但我仍坚定地向前行走,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处处充满着挫折,而处处又能在你的努力下变为平原。

  劳累的我喘着粗气,但我仍挺起了胸膛,向远方眺望。不远了,就到山顶了……

  或许在成功的大门前总是有最大的困境等待着你。可望而不可及的山顶显得那样诱人,我前进的速度很慢,因为山势实在太陡了。冲上去吧,我对自己说。终于,"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呈现在我眼前……

  瑰丽的阳光倾洒在我的身上,我尽情地享受着经历过风暴而再见到彩虹的喜悦。我想,在今后不论遇上多大的困难,我都将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在挑战它的同时,不忘为自己鼓励,为自己鼓劲。

07年中考满分作文系列48?为自己鼓劲23

中考:我们如何写作文能取得高分?

  综观近年上海中考大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我的成长历程是考试的热门话题:《我也衔过?枚青橄榄》(2000年),《有家真好》(2001年),《为自己竖起大拇指》(2002年),《我想唱首歌》(2003年),《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和《我的视线》二选一(2004年),《充满活力的岁月》(2005年),《我们的名字叫》(2006年)……都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特长、个性展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社会背景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学校或者生活涉及的任何场所,甚至是网络等虚拟世界。

  历年中考作文试题告诉我们,中考作文题材内容必然是大家所非常熟悉的,试题面向每一个考生,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然而,试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与表述语言又是常常有所变化,可能会让同学们感到陌生。比如2004年中考作文题《我的视线》采用的是平实质朴无任何提示语的全命题形式;2005年《充满活力的岁月》则有大段的提示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在作提示的同时对作文的内容和主旨作了规定和限制;2006年中考作文采用了具有修辞色彩的无提示语半命题形式:《我们的名字叫》,既给了考生更大的表现空间,又为试题披上了一件富有文学色彩的外衣。

  作文考试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将作文试题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衔接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把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例如2000年中考作文试题《我也衔过?枚青橄榄》,试题的表述方式与2006年相似,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对此,几乎所有考生都会感到陌生,面对试题有些考生一时之间可能会无从下手。这时候“把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就犹显重要。每一个考生首先必须咀嚼提示语的每一个字,弄清题目中“青橄榄”的比喻义,理解试题要求的是写出自己生活中一段由艰辛、苦涩到丝丝甘甜的心路历程,写出自己生活中一段由挫折、失败到顺利、成功的实践体验,然后与自己的生活积累相链接:学习上,我曾经因骄傲懈怠品尝了考试失败的苦涩,知耻而后勇,奋发努力使我重新成为年级的“状元”;生活中,我曾经自命清高脱离集体,饱受了孤独的烦恼,痛定思痛,回归团队的我感受了集体的温暖;工作中,我初次主办文学社刊闭门造车,内容空洞缺少创意,挫折中吸取教训,我“开门办刊”“七嘴八舌”,集思广益使刊物在市级竞赛中脱颖而出……

  [1] [2] 下一页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