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2006中考江西满分作文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5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写作(50分)

  以“亮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诠释〕亮点的话题,让人想到的是闪亮、阳光的事物,命题人最初意愿当然是引导考生以欣赏、健康的眼光,发现生活中明亮的、催人上进的闪光点,学会用欣赏的态度面对生活。从作文看来,考生正是沿着这一意旨去写作的。

  1.能正确解读话题。亮点可以是人类社会的:如个人性格上的,个人品德上的,能力上的乃至集体、民族的精神。可以是自然界的:如冬天的肃穆,夏天的热情,春天的活力,秋天的静美;姿态各异的植物,品类繁多的动物。眼前的,历史的,自然的人类的,只要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就能发现适合写作的素材。

  2.按一定的条理组织材料,结构文章。选定的材料要按一定的层次处理。可按总分的脉络或正反对比的形式,将材料组接起来,以清晰的条理赢得高分。

  3.一定要写出独自的亮点。从一篇篇满分作文不难发现,真正因别出心裁的立意而得满分的是并不多;表现手法(排比、比喻、引用、化用等)使用贴切,将使文章增色不少。

  佳作点评

  淡妆浓抹总相宜

  江西一考生

  首先,我想跨越时空,问一个问题:“你认为你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也许徐志摩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心中的康桥。”

  也许达芬奇会说:“我最大的亮点是蒙娜丽莎那永恒的微笑。”

  也许苏轼会说:“吾之亮点也,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份心意。”

  ……

  我也想说一句:人的亮点各有不同,但是每个人都应发现自己的亮点,也许未有徐志摩、达芬奇与苏轼之成就高,但相信自己的亮点,通过行动放大,便可成为人生中不落的北斗星。

  以前,我在书上看过两则故事,对我感触颇深。

  大仲马这个文坛巨星,在年轻的时候竟流落街头,连自己的肚子也喂(填)不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有一次他去某报社应聘,却改变了他的一生,面试中,大仲马可以说是表现得很差。小小的职业也与他无缘,可在他即要离开之时,主编却对他说:“字写得不错嘛,小伙子。”大仲马突然像触了电似的呆若木鸡地看着主编,既而说了一句:“谢谢您!”说完,转身跑出了报社。“我的字写得不错”,他暗自高兴道:“既然这样,为何不放大我的优点呢?”随即勤学苦练,成了文坛巨匠。

  大仲马挖掘了自身的亮点,成就了巅峰伟业。

  比起大仲马来,柏拉图的学生可就逊色多了。

  据说柏拉图垂暮之时,很想找个有真正本领的人来继之伟大哲理,于是,对其学生说:“我已经老了,希望你们能找出一位优秀的人来继承我的理论。”此后,学生们找了大半年,也未能找出个优秀的人。柏拉图苦笑道:“我可爱的学生们,其实你们都很优秀,但你们都未能挖掘出自身的亮点。”学生们虽恍然大悟,但却只有悔恨终身。

  亮点,我们背囊中的宝物,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这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亮点,哪怕只有一滴雨露,但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更何况“铩羽之鸟亦欲飞”!

  亮点,是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要你淡妆浓抹,定是生活的北斗星。

  [名师点评]

  作文立意准确:“亮点是我们背囊中的宝物,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亮点。”作文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亮点,当属深厚的文化意蕴。作文以设问的手法,引出关于亮点的话题,三位历史巨人的回答精当地概括了他们各自的亮点,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学养储备。接着用“大仲马挖掘自身的亮点,成就了巅峰伟业”的实例正面论证观点。再用“柏拉图晚年寻找接班人”的实例反面论证观点。篇末以“亮点,是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点题,题文照应,结构严谨。

2006中考江西满分作文

满分作文:琴声感动我心

  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寞的桔红涂满天际。夕阳下,苍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

  我拖着长长的影子,在宁静的古道中漫步,心中翻滚着万千的思绪,为连日的挫折、不顺而忧伤着。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夹杂着徐徐清风轻轻送入我的耳朵。那美妙的钢琴声似乎很远,遥不可用,又似乎很亲近,缭绕耳际。我止住了脚步,让这一串串灵动跳跃的音符轻轻滑过心田,快乐地舞动着。

  琴声依旧回旋在苍照暮色中的小道上,却犹如一股清泉为每个途人洗去心灵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尘埃。我的思绪渐渐地与这灵动美妙的琴声融为一体,有超脱红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感。

  我沿着声音的痕迹,来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前。这悠扬的琴声正是从里面传出来的。我正要屏住呼吸纵情赏乐时,琴声骤然止住了。一个稚嫩的童声传进我的耳中:“爷爷,我累了。弹琴真快乐,虽然我看不见,但也可以用心去感受,是么?”

  一个苍老的声音:“是的,小丫,你弹得十分动听。我看见你的手指多么灵活,就像在那些琴键上跳舞一样。”我的心猛然像触电似的,脑海中升起了许多问号,难道……难道他们是……我悄悄透过那积尘已久的玻璃窗往里张望,只见一位七八岁的小女孩正用双手比划着什么,对着一位老人讲话。只是小女孩的眼睛虽然失去水灵灵的光彩,却透出一种快乐的自信感。她是一位盲人!而那位坐着的老人竟是位聋人!我的心再次被深深地感动着,两行温热的泪竟悄然滚落。这泪,是甘甜的!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余晖。在我转身离去的瞬间,那美妙的琴声再一次响起,也再一次让我莫名的感动。古道间回荡着这爷孙俩的欢声笑语和感动人心的琴声。我前行的脚步变得坚定了,因为在这个黑黝黝的夜晚,那感动人心的琴声,便是我前进的明灯。

  [点评] 该考生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就是感情真挚,描写细腻真实,体现了“以手写我心”的写作理念。本文的故事虽然虚构,但不做作不掩饰不矫情,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情景交融。景物的渲染与美妙的琴声浑然交融,真情的对话与心灵的触动感人心怀,婉约的语言与凄美的意境让人难忘。我们欣赏的是:该考生是在用自己真挚的心写文章,用自己真实的情写文章。优美的文章各有千秋,各有风采:或文采飞扬,或谈笑风生,或多愁善感……但无论何种类型的文章能引起读者思想感情共鸣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文章必须感情真挚自然,动人灵魂。而该考生的这篇考场之作正好把这一点恰倒好处的落在实处,这是一篇虚实并举的考场佳作。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