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考场作文应注意“四美”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5 12:57:45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考场作文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和紧张的气氛下成文的,这就要求考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写出富有个性色彩的文章来。面对考场作文题,多数考生能够准确地理解题意,按照要求作文,然而却鲜见上乘之作。怎样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呢?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立意美

  一篇好文章必须有美的思想、美的内涵。对考生来说,就是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能够展开丰富的想像,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美的内涵。比如,《白杨礼赞》的作者就是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联想到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对他们尽情歌颂和赞扬,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又如,要写好“中秋的月亮”这个作文题,我们就可以运用顺向思维进行思考,将中秋月圆与人们生活中的团圆类比,认识到这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圆”,形成“月圆??家圆??国圆”的思路,这样,作文以小见大,使普通的月圆现象有了新意,有了深刻的美的内涵。

  二、语言美

  优美的语言可以提高文章的品位,使平板的行文变得错落有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同学们在确保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前提下,还要讲究文采。要达到这个要求,同学们首先要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准确自如地使用各种词语反映客观事物。如,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应当注意两点:一是语言要有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性格,使读者看了对话,就好像见到了说话人,听到了他的说话声。二是语言要简练,言短而情深。如,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就是简练传神、声态毕现的典型之笔。其次,同学们还要恰当地选用各种修辞方法,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比如,选用对偶句可使文章整齐典雅;选用排比句可使文章气势磅礴;选用拟人句可使语句真切形象;选用比喻句可使语言生动易懂……

  三、头尾美

  开头、结尾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等级评定。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考场作文的开头,一定要精心构思,力争展示自己的风采,写出亮点来,使阅卷者眼前一亮,爱不释手。文章结尾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结尾给人以圆满充实的感觉。这就好比吃香甜可口的花生,吃最后一颗时也是好的,就会给人留下余香满口,回味无穷的感觉;反之,本来香甜满口,可最后那颗偏偏是坏的,就令人大倒胃口。

  四、文面美

  文面犹如人的脸面,引人注目,是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使文章得到“心理印象分”。可以想像,在众多的试卷中,书写格式规范、标点正确、字迹端正且文体优美、卷面清晰整洁、没有或少有错别字的文章会给评卷者以赏心悦目的美感。相反,如果字迹潦草、涂改较多且难以辨认、错别字太多、书写格式不规范,就会使评卷者产生厌恶感,从而从严扣分。因此,规范的书写是考场作文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要在考场上做到上述几点并非是容易的事,毕竟考场上时间有限,任务繁重,同学们不可能慢慢地行文,冥思苦想开头和结尾,因而同学们应该在平时的写作中加强基本功训练。

考场作文应注意“四美”

06年中考满分作文系列29?课本你害苦了我

  2006莆田市中考优秀作文选登

  课本--你"害"苦了我

  莆田一考生

  课本是我的指挥棒,我时刻得跟着它转。无边习题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题记

  晚自习

  各科作业多如蚁,时间飞逝难留意。子夜钟声催学子。教室里,收书熄灯孤门闭。

  本想一梦归故里,成绩滑坡生愁绪。夜夜高床枕梦呓,只盼考到好成绩。

  --仿范仲淹《渔家傲》

  考试

  无言步入考场,心发慌。正襟危坐闭眼祷吉祥。东瞧瞧,西望望,是惆怅,别有一般滋味在心上。

  --仿李煜《相见欢》

  归家

  村庄墙院稻茬,石桥竹林篱笆,热菜热茶热饭,久别归家,喜煞老爸老妈。

  --仿马致远《秋思》

  无题

  少年已识愁滋味,愁海无边,愁海无边,碰到困难不回头。明日再品读书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苦乐伴我天涯游。

  --仿辛弃疾《采桑子》

  起床

  满地霜冻,漫天云雾,钟声阵阵心发怵。匆洗漱,恐师怒。飞奔来到教室处,"老班"早已把通途。早,我亦苦;迟,我亦苦。

  --仿张养浩《潼关怀古》

  早读

  课本虽小,分数太重要。闻说清晨读书好,咿咿呀呀凑热闹。

  开始有点喜好,逐渐口干舌燥。只盼时辰快到,出去吃得饱饱。

  --仿黄庭坚《清平乐》

  为了课本心惆怅,手酸背痛腰如杖。害我虚弱如蚊帐,却把愁绪放心上。

  --后记

  [简评]学习、生活的道路上不会尽是一片金色的阳光,其中必然会有忧愁困惑伴随。本文作者已近乎调

  侃的笔触,反向立意,展示出他对课本,以及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的独特体验与况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作者在紧张短促的考场时间里,能够仿用范仲淹、李煜、马致远等名家的词调,可见平时用功之力,记诵之勤。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