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享受平凡 500字中考作文

2022-03-19 11:24:23 栏目:中考作文 来源:蘑菇文

  人们往往曲解了平凡,认为平凡就是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从而打着“不甘平凡”的旗号使这种曲解走向病态化。

  周国平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的是返 璞归真的平凡。”

  当今社会我们谈到平凡,就会有所谓的资深评论家说:“陀螺青年是平凡最好的标签。”青年们就像是一个个滞留原点但又不得不旋转的陀螺一样。探其成因,我想绝不是因为平凡,反倒是青年们在社会快节奏中快速地消耗自己,原地旋转直到被时代浪潮淹没,就像雏鸟被扼住喉咙无法喘息,便失去创造性和积极性,最终沦为平庸。在某种程度上,平凡与平庸也是大相径庭的,但很多人将其混淆为等同。“可得一生平凡,绝非一生平庸。”在我看来,平凡与平庸最大的区别无疑是有无追求。平庸是碌碌无为,庸人自扰,且故步自封,混沌处世,重复、单调、呆板、逼仄、拖延、消耗,无不与之有关。而相反,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终生都在从现实赶往梦想的路上,他们可能皓首穷经终未得志,但奔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伟大,一种自我实现,生命的魅力就在于这奔跑之中。享受生命,就是享受平凡。平凡因“天然去雕饰”而异于平庸,平庸因“安于一隅”而异于平凡。“马云将退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未来的自己将全身心投入教育”这一消息爆出,令众人不解,这样一位成功企业家竟会自愿摘下光环而去选择平凡的职业道路。马云自己坦言:“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不在于精英阶层教育做得有多好,而在于农村教育和文明发展得多好,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是否足够。我误打误撞进入商界,最后我还是希望回归做老师,这样比较得心应手。我是处女座,求完美,想改变,无论其平凡与否。”对于马云来说,他享受平凡,拥抱平凡,忠于信念,矢志不渝,就像花柳的暗香,就像烟火里的尘埃,光辉褪下仍能以享受的态度追求平凡,是生活最好的姿态。那么,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为什么渐渐失去了平凡的味道呢?是时代在退步吗?显然不是。是人们往往曲解了平凡,认为平凡就是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从而打着“不甘平凡”的旗号使这种曲解走向病态化。

  正是他们崇拜光鲜亮丽的外在,将自认为正确的世界观、正义观散播。在时代这面放大镜下,“反社会障碍性人格”层出不穷,从殴打孕妇的网红到“占座哥”“霸座姐”再到“昆山龙哥”,种种负面的社会现象都在告诉我们:虽然这个时代的科技正在疾速前进,不少人的人格却也在疾速后退。网络的普及更是加剧了人们“不甘平凡”的野心。在网络中,你可以拥有多个虚拟账号,在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自由游走,你发表的不当言论,你所做出的错误的道德审判,也更容易逃脱法律的制裁。同样也因为网络虚拟性极高这一特点,“键盘侠”群体也应运而生。他们的口号常是“为正义发声,拒绝平凡懦弱”。殊不知他们发布的言论,看似义正辞严,但其中有多少不辨伪善,捏造事实!“为正义发声”难道就是这样盲目地“激浊扬清”,就是这样不辨是非地做“道德审判”吗?“拒绝平凡”就是这样靠詈夷为跖来博眼球吗?这样病态的“不甘平凡”简直令人咋舌。正如作家古龙所说:“平凡,自开天以来,上苍就赐给我们这个权利,可是,我们却疏忽它,不要它。”

  诚然,总有人想要抛去平凡,想要成为“新晋网红”,沉沦于网络世界,为博眼球不择手段而获得短期利益。时代斗转星移,网红前赴后继,一群人的“不甘平凡”竟成为时代的快消品,成为面具下的傀儡,更谈何“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享受平凡,就是杜绝趋炎附势,杜绝因沦陷于虚拟世界而迷失自我。

  三毛尝言:“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有些人对平凡心存芥蒂,大多是因为功利心,漠视烟火化成的尘埃,而只向往烟火璀璨。佛语:“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不要只着眼于昙花一现,而要去着眼于落地生根的平凡之态。享受平凡,朴素简单,去走向远方,去赏赏春花、夏日、秋月、冬雪吧!

  在老胡同的巷尾吃一串甜得发腻的糖葫芦,在寒冷冬日吃一块暖入心田的烤红薯,在父母的余生里牵着他们的手一起过平凡的日子吧。平凡充满着生活的角角落落,平凡永远是生命的主流,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生命才有意义。

享受平凡

只要我回来,就能全部看见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我们的生命中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时间点,在你初次跨过的时候没有波澜,而在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却已经离“那时”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隔阂了。

  小学和初中时,每天回到家放下书包,一天之中最舒心的时段就此来到。温暖的光线照耀进屋子,我面前的桌子也宽敞起来。在无聊之中不计其数的小游戏被发明出来。当时流行弹笔,我便潜心研习弹笔技巧。每次发力,一支笔撞向另一支,有时直接被打远,有时就在原地不停地打转。转过了夕阳西下,转过了内心的兴奋,转到了家长突然开门一看,笔头停了下来,笔直地指着自己,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孩。有时也可以换换花样,拿几枚硬币在光滑的桌面上大力投掷作为冰壶比赛,抑或是用一块橡皮一把尺制作一个投石车,又将一支笔的笔盖扣在直尺上,驾驶飞机四处翱翔。只要坐在桌子前,任何事物似乎都有着无限的乐趣等待着我去探索,在一次次体验中感受快乐,逐渐成长。那是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放纵着一切的无拘无束。

  我们的生命中往往存在一个最为重要的时间点,在你初次跨过的时候没有波澜,而在一段时间之后才逐渐显现出来,却已经离“那时”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隔阂了。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然而迎接我们的却是愈加艰难的生活。我们被迫发现了一堆其实本就存在的问题:生活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我们该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生活似乎越来越容易被记住,而我却开始怀疑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从我出生起一直到十五岁的生活是否真正存在过。

  在那些世界被乌云笼罩的时刻,我不由得产生一种感觉:多么想回到过去,一切如初。那时的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课业,没有压力,没有担忧,只管自己长高、长壮,爱跑跑,爱跳跳。

  我时常想,为什么我会如此思念着过去,过去的教室,教室里的课堂,课堂外的操场,操场上的蓝天。

  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一书中记叙了在黄沙梁的二十多年生活,一个与现代文明完全脱节的荒芜的地区,人和动物一辈子跟命运的抗争,还有对大自然的连绵情思。它们在作者深邃的记忆中被一点点地提取出来,就像打开了通向过去的一道道大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作者是那样怀念过去的每一件可以被想起的事,以至于将它们记录下来时还保有如同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孩般所有真实的感情。

  黄沙梁是养育作者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成长的地方。

  我爱我曾经生活过的所有地方、发生过的所有事情,那是一种对个人历史的深厚感情。命运将刘亮程放在了黄沙梁,将我放在了上海。如果没有我,只不过少了一个在上海落脚的人,丢了一个在朝阳下急匆匆走向学校的身影,空了一个在班级里的座位。也许世界照常运转。可是我不能没有自己的过去啊!我们在不经意间长大,在洒满汗水、流下眼泪、倾尽付出的土地上,我将幼稚、童真、勇敢统统留下。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屡屡受挫,但是自己身上所有最珍贵的东西都被保存了下来,保存在故土中。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属于那里。那里的美好已经换作了经历刻在血液里,我想要告诉人们每一个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描绘学校的样子、家的样子,带人们走过我上下学的路,以及只有我知道的静谧之地。这是人一生扎根的地方,就算树枝被截去,树干被砍断,别人也伤不到你的根。那便是生命的全部。

  然而我们仍旧生活在眼前的现实中,不得不面对切实的压力。真正热爱着历史的故土的人们,他们会拼了命地把现在的一切做好。他们知道一生中还会有另外一个时间节点。等到完成了社会压在他们身上的重担,最终回到故土,诉说出他们的爱。如同变回了那个还未长大的小孩,阳光和风,幼稚、童真和勇敢又回来了。

  高一上的圣诞节,据说初中有活动。那个周五我赶了过去。一进校门,泪水便止不住地涌出。我绕着校园逛了好几圈,一直到很晚,没去见一个老师同学。

  然后我便在书中看到了这句话:“似乎生活一直都没有向前。它停顿在这里,只要我回来,就能全部地看见。”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