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研读《彩虹的尽头》有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4:47: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这次我研读的是绘本《彩虹的尽头》,下面我从我对这本书的认识和我对教学的设想来谈谈我的见解。

首先我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宝贝”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又是一个凝满爱意的字眼;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字眼。在《彩虹的尽头》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字眼。

它是一本经典儿童绘本,是一个寓意很深的故事,绘本意境优美,蕴含着感染人、影响人的情感价值:以獾和狐狸寻宝为主线,逐渐展开故事情节。什么是宝贝?在储备冬粮的松鼠来看,一堆橡果就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宝贝,在幸福的鸭妈妈看来,鸭宝宝就是胜过世界上任何东西的宝贝,而在阅历丰富的兔子爷爷看来,最令他陶醉的宝贝当然莫过于对往事的回忆了。例如,活动“彩虹的尽头”。从作品解读上感受到,文本的情感脉络很多:对亲情、友谊的珍稀、对梦想的追求等等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而作品主要就是通过亲情友情的脉络来诠释作品,对“梦想的追求”,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

通过在寻宝途中与遇到的三个动物之间的对话,獾和狐狸悟出“宝贝”的真正涵义:宝贝不仅仅是一些使人富有起来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宝贝还是一些很特别的东西,能够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寻宝前后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上的升华。

大班幼儿儿对“宝贝”已有了朦胧的概念,他们认为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物品就是“宝贝”,“宝贝”大都是物质方面的,对于“宝贝”更深层次的涵义并不理解。

由于大班幼儿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比小、中班幼儿更强,又善于思考,正好借助《彩虹的尽头》这个绘本,结合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原则,引导幼儿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宝贝”的涵义有更深的理解,同时,绘本所传达的价值观也将对大班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是我对教学中的预想

一、借助故事中辅助的情境加深理解“宝贝”的意义:

1)通过獾和狐狸追逐彩虹——稍纵即逝

2)通过松鼠和鸭妈妈对“宝贝”的焦急态度——宝贝的珍贵

二、突现幼儿表达表现的多样化

提供:语言的辅助——“对……来说,……是宝贝。”

平面语言的辅助——绘画、文字表达。

作品虽然浅显,但是寓意很深,在集体活动过后,更应注重作品潜在的弦外之音,放置到文本欣赏前,这样让孩子能进入预备状态,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孩子虽然对主情节和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但是如果教师再提出关注细节的要求,孩子还是可以有续地关注和体验。

在文本欣赏前,观察彩虹的时候,通过提问:“彩虹会一直挂在天上么?”“为什么狐狸和獾这么快就来到了小河边?”为的就是让孩子把彩虹的经验迁移过来,体验到,原来彩虹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紧紧追随那会随时消失的,从侧面感受到作者的另一层的寓意,更体现了人性正面的光芒。

以上就是本人对《彩虹的尽头》研读的理解与想法。

研读《彩虹的尽头》有感

彩虹研读有感尽头

《我们的价值观》读后感

  近期,我读了《我们的价值观》这本书,书中主要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12个方面,通过一个个的事例阐述了我们正确的价值观。里面乡村教师宋玉刚、最美村官段爱平、最美女警毛丽等等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深深地感动了我。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成就出彩的人生—乡村教师宋玉刚。宋玉刚是一位既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只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说他伟大,是因为他被誉为“雪域高原上的红蜡烛”,多次获得“优秀电教员”、“国家优秀教师”、“全国宝刚杯中青年杰出教师”、“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还是全国十位“最美乡村教师”中的一个呢!他是老师,却被学生们称为“汉族阿爸”。夏天,他不顾炎热和暴晒,跋山涉水帮助学生补习功课。冬天,他不畏严寒,不顾路途遥远,踩着冰雪,到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困难,并帮助解决。在世上,有着这样精神的英雄们还是有很多。这些精神像是宽的深海,澎湃着心中的火焰,燃烧不尽的力量。他们始终坚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发扬爱国精神。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虽然我平时也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事的时侯,也会犹豫不决,考虑自身因素比较多。通过学习宋玉刚老师,我知道了要乐于帮助别人,无论是谁,只要需要帮助,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拥有精彩的人生!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