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为你而歌 记叙文900字 初二作文

2022-10-17 18:29:00 栏目:初二作文 来源:蘑菇文

夜,静静的。忽然在黑暗中闪过一丝耀眼的光芒,那是你明晰的眼眸,锐利地将黑夜划出一道口子。随之显现的,是你竖直的头发,干净利落的长衫。你手中的笔书写着的文字,正是让人振聋发聩的力量。你,就是——鲁迅,让我为你而歌!

我要歌咏你的文字!

《少年闰士》《故乡》,从小学课本到中学课本,你那洁净坚定的文字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你那文字拨开云雾,展现出近百年前旧中国灰暗的面孔及在阴笼罩下的中国人民,闰土、杨二嫂、祥林嫂等等,这些人物形象跃然于我的脑海里,哀叹他们的不幸,恨他们被黑暗社会打压的麻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深深刺痛着国人麻木的灵魂。文字,是鲁迅先生的武器,刺向敌人的心脏;是鲁迅先生的战马,驰骋在荒凉的大地;也是先生种下觉醒的种子,唤起麻木的灵魂。文字,是你犀利的武器,我要尽情歌咏你的文字。

我要歌颂你的精神!

记得你在遗言中写道:“有许多人在死前都会宽恕仇人,但那些辱骂抨击我的人,我一个都不宽恕。”是啊,你直白有力的文字,引起了多少文坛伪君子的恶语白眼。正是你这种正直不屈的精神,使你不停息地创造精神食粮,以一己之力向世界展示旧中国的黑暗面貌。正同鲁迅先生所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你有敢于正视贫瘠荒凉的勇气,使您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坚强意志与敢想敢做的精神,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深受你伟大精神的影响。精神,这是你果敢坚定的外衣,我要尽情歌颂你伟大的精神!

我要歌唱你的灵魂!

文字背后,体现的是你的精神;精神背后,体现的是你永恒的灵魂。即使你的肉体已经逝去,但你的精神、文字,也就是你的灵魂却是时间磨灭不了的。你勇于发声,以笔为剑,努力在混沌之中开辟出光明的不屈灵魂,照亮了黑暗中国人的前路。作为你寄予深重希望的中国新青年,我们怎能只享受你带来的好处,却不踏出自己的脚步?我们是新中国新时代的力量,更应该为这新生的太阳增光添彩,而正是你那不朽闪亮的灵魂,让我们有如今的美好生活。你的灵魂,是你多么高贵无双的精神内核,我要尽情歌唱你的灵魂!

为你而歌,歌咏你的高洁犀利的美丽文字;为你而歌,歌颂你坚定勇敢的高尚精神;为你而歌,歌唱你永垂不朽的高贵灵魂。为你而歌,高唱你那永恒耀眼的存在!

梅老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一气呵成:文章开篇点题,点出要歌颂的对象——鲁迅,下文分别写了作者要歌咏鲁迅的文字,歌颂鲁迅的精神,歌唱鲁迅的灵魂,最后总结全文。文章把“歌”分解为“歌咏”“歌颂”“歌唱”也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凸显了小作者的独特思维。

为你而歌 记叙文900字

记叙文为你

书之韵 初中记叙作文900字

说到书,必然先想到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红楼梦》中的宝钗、宝玉、黛玉,都各有神韵。

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时,是上三年级。那时的我把一本书看完后,记得一句话: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那时的我只读懂了刘备、张飞、关羽三人一起上阵杀敌,感情深厚,至后张飞、关羽、刘备三人又相继离世。将近小学毕业时,我再次翻开了《三国演义》。这一次,我看到了诸葛亮的忠诚,看到了刘备的品质,看到了张飞、关羽的性格。三顾诸葛亮,走进草庐时,刘备的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了他对诸葛亮的尊重、恭敬。

上五年级时,第一次翻开《水浒传》。那时,我只知道一百零八位好汉都是好人,是官逼民反。第一次知道《水浒传》还是因为《武松打虎》这篇课文。当时的我觉得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英勇,但又不知为何。我只大略知道什么事又不能讲述出来。再次翻开《水浒传》的时候已是初中,这是一个初中必读书目,让我彻底了解了官逼民反,了解了梁山好汉。我同时发现了,在宋江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时,结局就已经成了梁山好汉终将归顺朝廷,因为宋江将“聚义堂”改为了“忠义堂”,而一个“忠”字就定了结局。

《西游记》的第一次翻阅是在八岁的时候。当时的我用一个月看完了,但却留下了许多问题。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为什么不变成小飞虫飞出来?菩提祖师为什么不让悟空在他人前说是自己教的本领?为什么妖怪们没被罚?猴们是怎么知道瀑布后面有住处的?这些问题直到再次翻阅才得到解答。上了初一,《西游记》也成了必读书目,我更仔细地将它读了一遍,发现菩提祖师不让悟空说是自己教的,这之前就已经料到孙行者会大闹天宫。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通过《黛玉进贾府》。当时对凤姐的描写“柳叶吊梢眉”“丹凤三角眼”“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让我一下就想到了王熙凤的模样。还有那“这妹妹我曾见过”,都是我第一次看就记下的。当我完整看完《红楼梦》时,我已经哭得梨花带雨,只为黛玉、宝玉感到叹息,为王熙凤和贾母的行为感到憎恶。十四岁时,我再次翻开了《红楼梦》,我理解了王熙凤,我理解了贾母,我更理解了她们的做法,因为在那封建时代,大家思想就是如此。只是可怜了那黛玉和宝玉,还有宝钗。

初次接触名著,我感受到不管是吴承恩还是曹雪芹,又或是施耐庵,都将人物描写出了属于人物本身的神韵。

第二次读四大名著,我知道了许多细节里有神韵。

书中的韵味有很多,只是需要多次理解。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