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高二高中记叙文《印象屈原》800字 高二作文

2022-11-27 18:41:00 栏目:高二作文 来源:蘑菇文

公元前278年,寒风呼啸,天空是那么昏暗。城外,不时传来一阵阵撕裂人心的厮杀声。

一位楚国贵族孤独地徘徊在汨罗江边,侧耳听着,眉头紧锁。片刻之后,秦国军队欢呼着涌进都城。他神色黯然地长叹一声,两行老泪顺着脸颊轻轻地滑落,一滴一滴地落在汨罗江上。他知道,一切都结束了。自己挚爱的楚国已经被敌人长驱直入地攻破了!而自己的爱国之心却早在多时之前就已经被伤得支离破碎了。再次深情地回望一眼自己热爱的祖国后,他张开双臂,义无反顾地跃入汨罗江中,很快,一个浪头扑来,一个伟大的身躯就永远的消逝了。汨罗江水咆哮着,跳跃着,为一个不屈的灵魂哭泣着。不,他并没有死,他的灵魂仍永远地飘荡在楚国的上空,从过去直到未来。

他就是最令我感动和景仰的诗人——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他才华横溢,一篇《离骚》流芳千古,写尽狂才傲骨;他雄才伟略,却因昏君奸佞难以施展,甚至被迫流放。可是,即使流放的路途艰难险阻,也阻扰不了屈原的拳拳爱国之心。他坚信,只要楚国在,希望就在。灰色的天,黯淡的云,凄凉的风中,痛苦的心不羁地呐喊着:“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呐喊,震耳欲聋,直入心扉。

每每此时,我总是泪流满面。多么伟大的人啊,只可惜生不逢时,最后只好葬身汨罗,以身殉国。我总是能理解他的选择。他既不愿出楚地,又无力改变楚国,那么,除了以死相报,还能干什么呢?我不禁吟咏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不正是屈原的人生写照吗?屈原是人杰中的人杰,鬼雄中的鬼雄,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铮铮铁骨。叫人怎能不感动落泪呢?

回望中华上下五千年,和屈原一样忠诚爱国人士,如孔子,晏子,岳飞……不胜枚举,但除了屈原,还没有第二个人能让我为他如此辗转反侧,潸然泪下。同样,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奸佞小人。秦朝的赵高,西汉的王莽,南宋的秦桧……个个都是道貌岸然,残害忠良的伪君子。正所谓“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如果人人都只顾个人私利而罔顾国之大义,那家还能成家?而今,我们身负历史重担,更应该学会明辨是非,趋善避恶!学习前者的美,摒弃后者之鄙,将一身浩然正气传承。

想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念起了《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首气壮山河的《离骚》在我的心中回荡了很久很久……

高二高中记叙文《印象屈原》800字

屈原记叙文高二印象高中

五年级不断学习 未来AI 读后感《人类进步之路》600字

我很幸运,生活在物质丰富、科技进步的今天。你看,天猫精灵不仅可以选听故事、还可以决定故事进展,VR游戏带我穿梭于高楼之间、来到侏罗纪时代冒险,餐饮服务机器人、图书馆机器人、医护导航机器人等为我提供服务。

我一直很好奇,他们里面安装了脑子吗,怎么这么先进,直到我读了《未来的日常-人工智能AI》这本书。正是印证了那句定律,所有事情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者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工智能”自1956年就被提出,上世纪60年代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Shakey”的问世,这是早期的自主导航机器人。人们对AI寄予了厚望,期待它能替代人类头脑。终因现实应用不佳,进入20多年的“商业寒冬”。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找到了“人工神经网路”这个突破口,有了可以利用的数据库,逐渐走入到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目前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这让我想到四年级上学期学到的仿生学,这次人类模仿的不再是大自然,而是我们人类本身。只模仿人类部分能力,如计算、扫地、规划路线、工厂的机器人手臂等,这些简单工作,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如战败世界围棋冠军的机器人,以及那些能“深度学习”或“包容体系结构”的机器人,它们不仅的部分能力超越了人类。超人工智能是AI研究的一个远景,它们拥有和人脑工作机制相似的“机器大脑”,不仅会思考,可能还有情感。

不管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机器人自身的“深度学习”,还是“包容体系结构”机器人的即时学习,这都是一条学习之路,是人类把自己写的程序或学习方法植入机器、再反复试错的过程,是人类学习和自我学习的道路,是人类的进步之路。简单来说,就像我们的学习,学习、考试、错题订正与总结、再学习,我们终将迎来学期末的好成绩,然后再上路......长大后,我们终会为人类的发展助力、加油!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