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作文读后感900字 沧浪之水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56: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沧浪之水》是一本当代不可多得的官场小说,是一同学送给我的书,看完此书,却有了许多难以言说的好处。

称之为“官场”,实在恰如其分。我虽未当官,“职场”之于学校便是官场,隔行如隔山,个中蹊跷,秘而不宣而已。对我而言,纷纷扰扰的上课、竞赛已让我不堪其扰,还要应付难以胜数或突如其来的杂事,就更让我苦不堪言,要是以前,我能安分而静静的坐一上午,捧一本书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此刻恐怕是只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了,加上记性远不如前,当时称赞激动不已,顷刻之后却只剩梦里朦胧了,惭愧惭愧!这天兴趣来了,就想聊聊这本书及其他。

这本小说写尽人性世情百态,揭露官场波诡云谲,情节往往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让人大呼过瘾,这类书因注重情节环环相扣叙事九曲回环,令人欲罢不能不能自拔,只是我多年前情有独钟的书籍罢了。如今时过境迁,今非昔比,阅历与年俱增,心境大有不同,已不复当年热血沸腾孜孜以求的那股较真的“死劲”、“牛劲”,亦不会天真烂漫的对所谓是非曲直真真假假信以为真。人类在进化,我呢人类是进化或蜕化,这之中形体与灵魂究竟有着怎样的相对好处和真实内涵,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就如同沧浪之水有清有浊,自有其用,我们又何必过分在意呢

来说说这本书吧。这本书伙同《国画》,在我看来,最大的亮点就是笔下的人物显示出了活生生的人类,显现出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普通人的特质,一次次彰显的是作为平凡“万物之灵”所谓酸甜苦辣适者生存的心灵“蜕变”史,这种草根气息和人本情怀体现出的是作家的高度洞察力和敏锐分析力,在娓娓道来之中让我们读者看到的是严严实实、惊心动魄、原原本本的当下真实,一切虚拟和掩饰便显得不值一提和荒诞可笑。书中对人性百态、世情炎凉庖丁解牛式的残酷而真实的剖析和解读,至今仍有振聋发聩历久弥新的好处。总而言之,这呈献给大家的是世间百态熙熙攘攘无处遁形的一部现代版的“官场现形记”。

我无意于追寻该文中细枝末节的虚虚实实,也不想执拗于作者时而痛彻心扉时而振臂疾呼的对对错错,作者对所谓事实、真相、思索、现实、幻想等一系列悖论的抽丝剥茧式挖掘和思考,是值得让芸芸众生都始料不及而该默然思之的。

书中提到,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是过程,于是享受现实抓住自我者便是抓住了本质守住了永恒,成为了胜利的失败者和失败的胜利者,看来人类在反复不停的轮番做着同一个猜谜游戏,结束之后是开始。

可怕的真实,残酷的现状,令人生畏,当人类完全沉没在社会的大染缸之后究竟还会留下些什么由远及近,我呢我不敢想。而这,是该书留给我们人类的又一个永恒课题了。

作文读后感900字 沧浪之水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之水

柴静看见读后感600字 柴静看见读后感

柴静,央视知名记者、主持人。

相信如果柴静小姐抛开电视节目的话,大概会是个出色的文字记者。《看见》这本书,人物鲜活,故事真实,感情质朴,细节动人。一本400多页厚实的书,分两次竟能够读完,这也许得益于她的文字写得踏实,没有戾气。

何为戾气?就是不满、忿忿不平、攻击式的利剑。

不同于尖锐的政治时事记者,看柴静的文章,不会有太多让你感到不适的地方。客观地来说,读这本书,就像是带你浅浅地经历她在央视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见的毕生难忘之场景。

《看见》并不是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而是一个人所经历的真实的十年。柴静的新闻始于生命,最终也回归生命与人生的思考。2003年的“非典”让她最直观看到死亡与生命,以及人在死亡面前最真实的态度。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看过生命如何消亡,他就无法真正理解人或者生命。陈虻是柴静在新闻中的引导者,他的逝去,让三十而立的她再次思考生命与人生。

书中的这十多个故事,并不是刻意挑选,也不是那些最轰动的节目,而是每一个故事之间都被一种叫做“理解”的东西串联起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影响的过程,而人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自己的经历,也来自于对经历的理解。看见他人的人生,其实也就是看见自己。

用柴静同事王开岭的话来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用柴静自己的话来说,“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400多页的书,也没上几张个人照片,弄几个名人;不写八卦、不扯段子、不摆朋友录;不肯将就成文,篇篇使劲全力,满心满意都在纸上。凭自身的采访经历,事后反思,连缀成篇,看似“小”,实则写的正是那个大大的中国,和中国的人。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