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600字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56: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成了我贴心的朋友,给我带来了许多教育智慧,他是我专业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时时在促我成长,助我进步!谢谢你――《中国教师报》!

作为“全国老师自己的报纸”的《中国教师报》,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像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的教师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贴近我们的实际。因此,无论版式还是资料,都令人耳目一新。闲暇的时光,总是惬意的,我跟往常一样喜欢随手翻看报纸,这天随手翻开《中国教师报》时,“课改中国行”这几个大标题映入我的眼帘,深深吸引着我。个性报道分为四篇:调查篇、专家篇、志愿者篇和花絮篇。而这几篇里面打动我的是志愿者篇,标题《课改路上,我们一齐行走》,从这些志愿者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他们对课改的热情与期望,这与我校一向以来倡导课程改革的观念不谋而合,瞬间触动了我这根麻木的神经,引发我的思考:

一、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

学校一向倡导新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坚持每周的听评课活动。此刻细想起来,似乎自己只是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条路走得很吃力、很迷茫。刚开始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潜力的培养,只重视单元里面四篇课文的讲解,甚至将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而忽视园地里面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条让人耳目一新的课程理念,听评课活动中,听到专家的评析,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质疑课题,带着疑问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等等。但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真的只是在走这样的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去关注过孩子在讨论什么,没有好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如何讨论。这样的课堂看似十分的热闹,而实际上还不如以前脚踏实地的学习一点知识。

所以,新课改的第一步,就是要让自己真正认识课程理念,正确解读课程理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意识化。不能盲目地去抛弃旧的教学模式而全面照搬新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思考,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在训练学生的一种潜力。

二、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教师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气氛,进而影响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上次执教的《月光曲》一课中,我问孩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让学生到文中去找出相关句子,进而学习的重点就在体会句子上,而句子的落脚点是在“感动”二字。因此,评课时,熊校长推荐提问可否改成:“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孩子就会说出感动一词来,然后让孩子到文中去找令你感动的句子。我当时一听,就恍然大悟,一下子把我课堂中感觉到吃力的分散点给联系到一齐了,这样我的课堂就有着一条很清晰的思路。深切地感受到熊校长课堂提问的艺术,而我,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去学习、去探究。

三、以课内阅读为引,拓宽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务必配合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在教学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资料有关的书籍能帮忙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平生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回想起以前指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时,就没有进行拓展阅读,就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等。好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时候,我有做到这一点,我让孩子课后搜集抗日英雄的故事读一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这件事做实来,要是能在班上举行一次抗日英雄故事演讲会,学生的参与用心性就应会十分高,这样还能促进孩子阅读的用心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领学生由一篇课文引出整本书来读,以充实学生的素材,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就就应推荐孩子去看法布尔的《昆虫记》或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人与自然》等等。课内教学只是个引子,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到达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这份报纸带给我的是一份感动,一份启示,一份动力,让我重新认清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确立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1600字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读后感中国教师报

作文读后感1000字 中国教师报读后感

去年,我们幼儿园组织全园老师阅读《中国教师报》,并参加他的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我开始上网阅读这份报纸,当《中国教师报》的电子版展此刻我面前时,我立刻被他醒目的刊头、丰富的资料吸引住了,刚浏览完首页,我就开始喜欢上了这份报纸。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有的贴近广大一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如《谁动了我的暑假》、《补课不止教师疲惫不堪》;有的宣传先进教师事迹,如《师之表――记全国优秀助学教师汪金全》;有的反映教师的呼声、维护教师的权益,如《教师聘任需要理论支持和制度保障》;有的帮忙广大教师提高教学和管理潜力,增强自身素质,如《再现精讲点拨的课堂片段》等。一年来,《中国教师报》已经成为我贴心的朋友,课余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教师报》有很多版块,可我最喜欢的是“教师论坛”,版块的文章选得十分贴近一线教师的心理与工作状态,文章写得实在,鲜活的实例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就说《老师,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这篇文章吧,案例中A老师因为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从结果看,学生是都画对了,但其实学生是“被成功了”。而B老师就不一样,让学生独立去尝试,这样学生的各种错误尽展眼前,再透过“量一量你画的圆的直径是不是6厘米”,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自我调整。让学生经历“画错――反思――修改”的过程,更能帮忙学生理解“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这一知识点。

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吗,文章把两位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做法展示在大家面前,让你去品味,去深思,“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思考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只要有认知活动,就会有错误发生。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认知活动,那就肯定会有错误发生。错误也是掌握知识、技能必经的过程。老师不需要更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犯错。学生的错误是其思维的真实写照,也是教学中的巨大财富。”是啊,我是幼儿园的老师,3-6岁的孩子是我工作的对象,在日常教学中的幼儿操作环节经常会发生这种状况,个性是上公开课,在众多专家、听课老师面前,为了追求圆满的教学效果,我往往会采用A老师的做法,害怕学生犯错,想方设法让学生能全做对。但是表面的全对真的表示孩子都掌握了吗?实际上“学生只有经历了犯错误的过程,对知识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错误,才能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做到因错施教。”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借鉴价值,让我真实感受到创新型课堂的教学活动,使我今后工作有了方向,对我的教学工作实践有很大的指导和帮忙。

教师呀,教师,当我们为了追求所谓圆满的教学效果时,请您必须要记住――――别剥夺孩子犯错的权利!

《中国教师报》以及她的“教师论坛”成了我生命中的精神家园。“新观察”、“健康人生”、“班级在线”、“深度访谈”、“现代课堂”等栏目都使我思想受到启迪,精神得以焕发,灵感不断涌现,给我鼓舞和启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