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关于读后感作文1400字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 1400字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22: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抽空一口气读完了《邮差弗雷德》这本书,感受颇深。和我之前所读的励志书籍相比,《邮差弗雷德》阅读起来更加简单、道理更加直白,我更是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激励,弗雷德这位平凡而却又不平庸的邮差形象仿佛就屹立在身边。弗雷德不是天生英才,而是和千千万万个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以不平凡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潜力所创造出来的不平凡的工作效应告诉我们:平凡的岗位也能铸就不凡的业绩,迈向成功!。

爱岗敬业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竞争日益白炽化的这天,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选取职业,而只能是被动地理解它。这样的工作岗位很多都不是自我所喜欢的。但是我们能够去适应它,慢慢去喜欢它。只有像弗雷德那样真正的从内心里热爱自我的工作,才会用巨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才可能事事为客户着想,甚至细致到客户都想象不到的地步,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耀人的光彩。

记得一篇文章记载着这样的事:一名北大外语系毕业生,她的最大愿望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官。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某驻外使馆,心中十分高兴。但是她的工作却是接线员——一个别人认为最没前途的岗位。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决定试着去喜欢它。

她把使馆所有人员的姓名、电话、工作岗位都暗记在心,不仅仅如此,她还了解使馆人员的外出状况。所以,每次有外线打进,她都以最快的速度接转;遇有找外出人员的电话,她会告诉对方,要找的人已外出及大概回来的时光。她准确快速的服务不仅仅使使馆人员感到便利,也使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对她赞不绝口,最后引起了大使的注意……。正因为她的出色表现,此刻的她已是一所大学的校长。邮差和接线员都是十分普通的工作,很多“有抱负的人”可能对此不屑一顾,而弗雷德与这位北大女大学生始终用心乐观地对待它。所以,成功对他们来说只是迟早的事

用心地做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在一般人眼里,邮差只但是每一天送送信件、报刊、包裹而已,能有多大的作为?我想弗雷德肯定不会思考他这样做有多伟大,会给他带来什么荣耀;他更不会想到积沙成塔、积腋成裘的效应;他只是在想如何使服务对象更安全、便捷地收到邮件。他给外出住户的邮件打包保存,用鞋垫遮住邮件以防被窃。这些行为,无须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可谓举手之劳,可为什么别人就做不到呢?一般人只看到日常工作的枯燥乏味性,却看不到用心会使重复的工作得到潜力提升,会使乏味的工作变得更加精彩!

这几年我一向负责的OA工作就是为企业内部各级员工带给服务。那位帮作者订机票并且询问是否安全到家的弗雷德,告诉我工作要热情、工作要回访,想想我最初光是埋头研究软件的工作,忽略了和软件使用者的沟通。流程开发出来,新软件上线就认为完成了,回访工作却做得不够,书中的方法有两个很值得我思考“简化和预先满足需求”。简化工作的程序,就是帮忙人们更简单地得到所需的东西,我们对软件操作的简化和流程的简化,将更好更快地为客户服务。而预先满足需求对软件的开发是尤为重要的。客户有哪些需求我们还没实现,我们还有哪些方面能够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我们去实现它,去预先实现它。做到这点,软件将更加出色,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不断创新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如何把平凡而又简单的事做好呢?弗雷德的成功,就在于他在做每件平凡而简单的工作时个性注意细节上的创新。也正是这些细节上的创新,引导他走向不平凡、不简单,进而获得成功。

办公系统作为我们企业内部使用最为广泛和应用最为频繁的信息系统之一,管理确实繁杂琐碎、面广量大,很难使人人满意。但只要热爱并用心,“想别人未想,做别人不做”,从微小之处入手,从细节上创新,抛弃浮躁的心态,做本职岗位上的“弗雷德”,成功之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关于读后感作文1400字 邮差弗雷德读后感

读后感邮差作文弗雷德

实践论读后感700字 实践论读后感

我读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让我深刻的了解到,《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在马克思辩证维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的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

《实践论》中说道“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是用来检验理论的。列宁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偏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结合理论,用实践来积累自我的经验认识,用自我的直接实践经验再结合别人的经验(学习来的知识)来对事物进行决定,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客观的认识事物和开展工作。

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透过理解外部信息,透过主动观察,构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必须资料的同时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构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经过实践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认识都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必须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此刻、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好处。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