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读《笑猫日记》有感 写读后感作文500字 500字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19: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今天,我兴奋地翻开了杨红樱阿姨写得《会唱歌的猫》,那小猫不屈不挠,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我。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笑猫与虎皮猫的孩子二丫,二丫天性活泼,聪明伶俐,喜欢观察身边的种种事物,一天,她激动的和爸爸笑猫说:“我想学会讲人说的话!”笑猫觉得那真是异想天开,连自己也只会笑,不会说人话,也不知是为什么?原来,她想帮助一位卖报的老人,他又聋又哑,怎么也卖不出去几张。于是,她开始了拜师学艺,她向一位鹩哥辛苦地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嗓子发不出声了,医疗后,她继续学习着,直到帮助了那位老人,之后,她又学习了《鲁冰花》这首歌,用她那一心一意,富有爱心的歌声,感动了那位植物人,让她与她的孩子,母女团圆。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二丫是一只动物,都有着坚韧不拔,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我们呢?是新时代的少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我们是否可以向这只小猫一样,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遇到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遇到难题,刻苦钻研呢?是的,我们将会学习小猫,养成坚韧不拔,助人为乐的精神。

从此以后,我认认真真地向这只小猫学习,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也同小猫一样,如果我们班的一些同学有难题不会,我也会义不容辞的帮助他,假如我也不会,我就会与他一起讨论,一起钻研,直到学会,弄懂了,我们才会休息。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成为了像小猫那样有爱心,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人了。

读《笑猫日记》有感 写读后感作文500字

作文读后感有感日记

读《三国演义》有感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200字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我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