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观文之获 《岳阳楼记》读后感作文500字 500字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15: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古来少有的名文、美文、雄文,观起来让我收获不多不少。

可能是我看点比较独特,我首先看到的是两位大文豪去看整个世界的视角。首先从题目来说,《岳阳楼记》,自古以来就很出名,就是文人墨客多显之地,反而是《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亭,如果不是欧阳修一文提到,可能世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就可以看出两人的不同了:范仲淹从一个名胜去看天下人,是以大见更大,而欧阳修却从一个小地方去看天下人,是以小见大虽然不同的角度去看都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可我还是比较认同欧阳修的视角,毕竟是为官,就是为了民,所以还是得从民的身上出发,而不是从文人墨客出发,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毕竟人范仲淹都没到过岳阳楼,所以范仲淹的视角我也不觉得否定。

我从这两篇文章得到的不是知识,准确的说是不仅仅是,我的到最多的其实是道理,它解决了萦绕我心头很久的疑问——我到底需要什么,就拿做好事来说,有的人终其一生去行善,到最后却不为人所知,反倒是那些名人,随便干点什么影响力都比他们大,那么行善到底为了什么,为了积德?为了出名?还是其他什么呢?我思考了很久,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抓到了一些轨迹,其实驱使一个人的不是他的脑子而是他的心,就如两位文豪,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了什么,其实是为了他们的心,他们的心所向往的,简单来说就是随心,这也是我观两篇文章后最大的收获。

观文之获 《岳阳楼记》读后感作文500字

作文读后感岳阳楼记

归宿 读后感作文2300字

这本书,我庆幸在我的童年时代就已经读完了。带着油麻地渺茫而飘忽的晨雾,慢慢地弥漫而来,悄悄地飘进了我的心里。落地生根,成了我心中,最为憧憬的彼岸之地。

——题记

油麻地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了我心中最纯净的地方。不带杂质,清澈透亮,像是孩童的眼睛,带着笑意,微微的眨着眨着,泛着光亮。弥漫淡淡药香的苦涩气息,挥着羽翼的洁白鸽子掠过蓝色明净的天空,阳光下金黄的草房子泛着愉悦的光芒……似曾相识的场景在梦境里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层层叠叠落下来,柔软的负载着我的美梦。我由衷的喜欢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归宿,是在我在现实中感到疲惫迷惘的巢穴,能够在我想要歇息片刻时安抚我,拥着我入眠。

为什么它是我心中最为纯净的地方?可能很多人不解。“因为它美啊。”我不带一丝犹豫的回答。对,就是因为它的美。

油麻地的每个人,都是孩子,最质朴平凡的孩童。好奇与质朴,是他们身上最明显的特质。就好像他们生活的油麻地一样,有一颗柔润,干净的心。其中的孩子们,更是美好的不可思议。桑桑、秃鹤、纸月、杜小康……每一个油麻地的孩子都充满了鲜明的个性,或单纯善良,或桀骜不驯,他们都有着一种坚忍不拔的韧性,一种厚实深刻的自尊。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桑桑和杜小康。明明都有着暗地里较劲的念头,却变成了朋友。他们的友谊是模模糊糊的,没有划清的边界,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对方身上都有让自己深深渴望的东西,所以这种羡慕变成了微微的妒忌。但这种妒忌,是模糊的,像是可以控制的良性肿瘤一样,有着悄悄地刺激之意,在杜小康和桑桑的心底里蔓延出去。没有多余的诋毁与谩骂,只有可望不可得的羡慕。

桑桑是个极具灵气的孩子。每每读到他的描写,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一个衣服脏得像泥猴,浑身都是在田地里打滚的尘土,却眼睛干净透亮,大得异常,在还算俊朗的脸上眨巴眨巴的,浑身散发着灵气。莫名让我想起了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他的世界几乎是纯净的,旁人很难猜透他的思想,因为他的内心里只有大爱与大悲。他的内心似乎装的下一切:他的鸽子,高远深蓝的深秋天空;朋友纸月,纸月细嫩白净的手……。很多很多的细节,模糊而又清晰的占据了桑桑的脑海。微小的烦恼也不是没有,但一下就被风吹跑了,再也找不回来。桑桑总是心怀全部,敢爱敢恨,纯真勇敢,却又孤独异常。桑桑的孤独总是被无限次数的放大,无边无际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空旷异常。这种奇妙的感觉无时无刻不环绕着桑桑。桑桑有着属于自己的孤傲和自尊,有时还带着些许的虚荣感,他害怕被抛弃,害怕他人不再理会自己,他害怕自己没了价值。所以他也爱出风头,他享受着万众瞩目的快感。但每次出完风头回归生活的无奈,就像是一枚枣核,被嗦干后没了生存的价值,令他孤寂不已。

桑桑也有着成长,他经历了一天天走向死亡的紧张与窒息,又经历了大病痊愈的痛快与欣慰。他兴许有着一段时间的迷惘与无助,但我更多看到的是桑桑更为饱满的性格——他变得更加善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总会有一定的成长,而桑桑是不幸的,他历经的是垂死的痛苦;万般不幸之下,桑桑也是有幸的,他在最后的最后挺了过来,他怀着一颗更为明净的心看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在我看来,桑桑其实就是幼年的自己。美好且善良,可能有一点无关紧要的小瑕疵,但灵魂却干净透亮。在飞速流逝的日子里跑跑跳跳,在奔跑的旅途里慢慢的成长,有时候会经历令自己不安迷惘的黑暗,但终究会挺过去,蜕变成一个心灵更为完美的自己。随着慢慢的长大,我开始改变,但桑桑的童年时光却不曾老去。他变了吗?无数次的疑问都使我更加确定了答案:他的阅历可能会更加的丰富,他必定也会生老病死,会慢慢不再懂得什么是孩子的眼光。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灵魂,干净透亮的内核是不会因为岁月而褪色浑浊的,他的善良,他的感动将永远不会改变。我一度为桑桑感到悲伤,到了后来峰回路转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桑桑其实就是自己,其实就是每个人,每个长大了或还未长大的孩子。

爱情其实不分早晚的到来,只是它来的时候,幼年时期的我们,只有擦肩而过的权利。纸月的灵魂没有瑕疵,干净得宛若湖水,好似没有一点世人恶俗的心思,就像她本人一样。她是里面一个颇有意思的人物,话不多,却足以让人体会她的美好。不论是清秀端正的毛笔字,还是话剧中那个拿着碟儿敲起来的小女,体现的都是她不平凡的体现,偏偏她还那样的温柔,灵气,善解人意,她的眼神言语可以融化心,以致,融化了桑桑的心。桑桑自认和她很难说明关系,是似是而非的初恋,也是难得可贵的知己。

爱情其实不分早晚的到来,只是它来的时候,幼年时期的我们,只有擦肩而过的权利。其实这样刚刚好,没有剩下过渡烘托的剧情,没有发展成为恶俗的剧情,没有沦落成世间早恋案例的一对对。单单保留那一份年少时朦胧的喜欢,单单留下回忆的美好。曹文轩的故事让我们看见了一份懵懂的感情,我想这也是一种美好。

还有一个少年,杜小康。对于这个天之骄子,上天并没有多大的怜惜。磨难接踵而至,如同巨石一般打乱了他的红门生活。尽管如此,磨难却并没有打败他,他最为看重的骄傲也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这变故的磨砺而沉淀成一种无需声张的气韵。天之骄子,是不会因为这些挫折而倒下的。如果说桑桑身上体现了孩童的天性,那么杜小康则代表了少年的思考和成长。这个少年,是我一直所梦想成长成的模样,能担当的承担起那些巨大的苦痛,内心该怎样的强大。

曹文轩的文字,是令我感叹的。他的作品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草房子》。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纯真与真实。现代儿童文学过多去渲染与我们少年的世界,自以为的明了却在我们眼中是无稽之谈罢了。不是真实的心灵鸡汤,又如何引起我们的共鸣呢?肤浅的文字描述日常,对于我们刚好需要营养的少年来说不过是糊弄罢了,我们要的成长,可不是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我们要的,是永恒的美。唯有打动无数代的经典,方可感动我们少年的内心。

读《草房子》的头一遍是不爽,纯粹不喜这种文风,但读的次数多了,才慢慢明白了这本书的内涵的美丽。它的实力真的不弱,不论是笔锋还是情感都表达的很好。那片金色的油麻地开始出现在我的内心了。我开始喜欢上了这本书。

最后的最后,我想谈谈药寮。它是真正的梦乡,就像它的主人温幼菊一样,安安静静,不带言语上的声响。但你听到了吗,它柔软心窝处的回荡之音,在安抚着桑桑,安抚着油麻地,安抚着你。

 

这片带着宁静和感动的油麦地里,一幢幢金色的草房子安详而端庄的立着,凝望着远方。过去和未来在这里默默交接,它是我心灵的归宿,美梦的故乡。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