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读《美丽新世界》有感 高中生读后感作文1800字 1800字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2:07: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你能想象得到吗?有这样的一个世界,这里没有什么中国美国英国之分,这里只有一个国家:世界国。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富裕快乐的,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他们除了工作之外,有许多的娱乐时光,他们可以和不同的异性任意的调情约会享乐,发生无需负责的性行为,而没有婚姻的约束。他们一有情绪上的波动,就会吸食嗦麻,因此,他们每时每刻都是快乐幸福的。更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会衰老永远保持着年轻的样貌,也不会生病,即使死亡,也会快快乐乐的迎接它。这里物质生活丰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这个世界看起来完美极了。但是,享受这些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这个社会里,人是流水线上的产物,在瓶子里出生,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早就在流水线上被安排好了,甚至于你的个性和命运也早就被安排好了。这里的人被分成从a到g的七个等级,能成为哪个等级的人只看上帝是否保佑你,不!这里没有上帝!人们全部的观念想法都是被人为强加的,这里只有福帝:穆斯塔法·蒙德。高等级的人拥有良好的外貌、聪明的头脑和优渥的生活;相反,低等级的人外貌丑恶、头脑愚笨并且生活条件艰苦。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到:历史上的那些起义大部分都是因为低等级的人想要谋求更高等级的位置而爆发的,这个世界国的低等级的人难道就甘愿处于社会的底层吗?是的!每个人都安于处在自己所在的等级上,麻木的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们的基因被科学改变,他们从小就接受等级睡眠教育,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要脱离自己所在的等级!在美丽新世界里,人们看似自由,却早已命中注定。即使出了瓶,他们也仍然还是在瓶里。一个无形的瓶子,将他们像婴儿和胚胎一样固定起来。

在美丽新世界里固定的伴侣和婚姻被视为罪恶,没有家人没有婚姻看似一身轻松无牵无挂。可是他们没有归属,没有自我,人只是社会的共有物。他们所有的悲伤惊惧不安都会被嗦麻消灭,能够存在的只有无尽的快乐。那么,你愿意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生活吗?

我不愿意!

人类历经千百年的变化发展,不过是为了无需在生存和温饱的泥沼里挣扎罢了,能够生活得安逸稳定快乐。是的,每个人都有享受快乐的权利。所以人们创造出了许多的娱乐活动来填补自己空虚的时光,一些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懂得如何取舍,在尝了些浅显的快乐后投入学术科学,为人类文明作了巨大的贡献。可在生活中,这些人终归是少量的,大多数人是平凡且平庸的(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他们一不小心就沉溺于快乐的魔洞中无法自拔,进入美丽新世界。我从来没认为娱乐软件不好,可确实是那些娱乐软件和娱乐场所拴住了你,把你麻醉在快活场不能动弹分毫,让你虚度时光。这是谁的错呢?

每个人有享受快乐的权利,同时,也有享受苦难的权利。一味的快乐只会让你的生命变得空虚缥缈,适度的苦难就像炎炎夏日的一盆冰水,让你清醒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从而奋发向上。在这样一个稳定的新世界里,有几个不稳定的人物:伯纳马克思、华森和约翰。他们给这个过于完美,甚至于有点死气沉沉的世界带来了些许的刺激。

伯纳是处于正阿尔法等级的异类,或许是工人在他处于胚胎时期时多给他注射了酒精导致他身材矮小,旁人的异样眼光让他痛苦,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使用嗦麻来麻醉自己,他还渴望恋爱。他尽管有些异样,可还是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来生活的,粗略来看他和其他人并无二样。华森是处于正贝塔等级的人,他比伯纳更叛逆,他想要创造出和新世界不一样的作品能够激荡人心,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他富有同情能够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但只要一旦有可以突破现状的机会,他一定会毫不迟疑地去做。

约翰是三人中最叛逆的一位,他完全不能融入美丽新世界,憎恨这个世界的规则。因为他来自这个世界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野蛮人保留区。这个地方和美丽新世界完全相对。人类还是胎生的,人们可以拥有婚姻家人,他们会衰老会生病,他们拥有着自己!约翰被伯纳带去美丽新世界,他喜欢上一位名叫列宁娜的美丽女子,可他忍受不了新世界的规则。在极度痛苦之中,他来到了一个小岛准备开启孤独的生活远离新世界。可是,新世界的人们一波接着一波去看约翰、去戏耍他。最终约翰自尽,吃了嗦麻的人们很快就会忘记他的存在,美丽新世界还是美丽新世界。

人的自由是至高无上的,但是毫无束缚的自由会导致社会混乱。可如果不靠道德、只靠程序约束的社会,性欲代替爱欲,可以纵情宣泄,人们彼此相属,连孩童都被教导着玩找拉链的游戏,这是何等的荒诞!社会自然需要稳定,可不是靠剥夺人性得来的!

美丽新世界虽然是阿道司·赫胥黎笔下虚构的一个世界,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安于现状,接受着各种安于现状的制约和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被标准统一化。或许就在将来的某一天,这里就会变成美丽新世界,人在流水线上被生产出来,那时候就只有“快乐”了。

读《美丽新世界》有感 高中生读后感作文1800字

新世界作文读后感有感美丽

读《活着》有感 《活着》读后感2000字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不要说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高尚,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做作。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而尤能承担起苦难,才能显出人的尊严。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经历了各种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苦难,一生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他依旧活着,令人敬佩。

那片田地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扶着犁,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牛用尽全力的向前迈着步子。虽有正午的阳光笼罩着他们,但仍是透出了一丝丝的悲凉意味。这便是《活着》的开篇景象。作者使用对话记忆让主人公讲故事的方式写的这篇小说。男主人公便是那位老者许福贵。他是地主阶层的公子哥,本有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厚生活,但由于他迷上了赌博,将家里所有的财产输得精光。父亲因此被气死在了祖宅里,从此一家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从未下过田,但由于生活所迫,福贵不得不租田然后一点一滴的学起,终于尝到了劳动的艰辛;去城里给母亲买药,却被国民党当成壮丁抓走,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一年以后的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母亲去世,女儿变哑,生活很是清苦,好在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心里总算有了慰藉;然而,好景不长,最有前途的儿子因为抽血过多死亡,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而后妻子、女儿、女婿、外孙一个个地离他而去,最后就剩下了那头老牛与他作伴。村里的人谁都知道,福贵的枕头底下压着二十块钱,只等他有一天死去了,用来买棺材下葬。

这是一个屡屡被生活打击的生命。每一个亲人的离开,都是锥心刺骨的痛;每一份温情的流失,便湮灭了一点心灵的烛光。更何况在他的一生中,所有的亲人都不在了,神经早已痛的麻木。但是还是要活着,为了肩负的职责,默默的承受一切风云变幻。命运的打击铸就了他坚韧的性格,让他勇于去扛起一切,面对着苍天,活着。

而家珍则是位温柔贤惠的善良女性。她是福贵去城里溜达时相中的姑娘,陈家米店的女儿,家珍是很眷顾这个家庭的,否则不会在许家败落之后不听父母的劝阻,毅然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福贵的身边;在丈夫被抓期间,既要照顾生病的母亲,又要来回奔波以维持生计,让家人平平安安:她确实尽到了一个妻子的义务。同时,她也是有些软弱的,在猜出儿子去世以后,她对生命第一次表现出了绝望,用绝食的方式想要到阴间去陪儿子,去照顾那个在黄泉路上孤零零的灵魂。但是福贵告诉她,一个儿子走了,还有一个女儿,你若跟了儿子,女儿该怎么办?前思后想,家珍终究是从绝望的深渊里回了过来,尽心尽力的关注女儿的成长。直到女儿难产身亡的消息传来,这位母亲再也经受不住打击,在丈夫的怀里沉沉睡去。只留下了那句话语:“这辈子嫁给你,我从没后悔过,我知足了,现在我要去照顾一双儿女了。”看到这一句,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悲凉,尤其是家珍去世时的那一段描写:福贵只是觉得家珍的身体在一寸寸的凉下去,先是手和脚,然后渐渐蔓延到心脏。福贵用手死命的捂住妻子的心口,想用自己的温度延缓这种冰凉的扩展,可是她的身子还是静静的凉下去,一只手的温度怎么敌得过死神的召唤。

凤霞,是福贵和家珍的女儿。五岁之前她过的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可是由于父亲的不争气,家产被他败得精光,她就成了穷人家的孩子。那一次害病因为无钱医治,彻底不能说话,漂亮的女孩成了哑巴;也是因为贫穷的家境,她还有过一次被人领养的经历;长成人后好不容易嫁了人,过了一年被人宠爱的幸福生活。可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医院的设备条件太差,难产让这个苦命的女人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凤霞的死是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如果没有那十年动乱,所有人的命运都还不至于是后来那个样子。她活着延续了她父母的生存意志,她走了,连母亲的生命也一并带走了。

有庆,是福贵和家珍的儿子。从小就很懂事乖巧,因为家境不好,有庆就养了两只羊以补贴家用。底磨得太快,他就赤着脚上下学。他的体育教师还在福贵面前夸过他,说他将来一定是位优秀的长跑运动员。可是县长夫人难产,医生害怕救治不过来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就狠命的抽血,导致有庆失血过多,八九岁的孩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有庆的死带有一点官僚色彩。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曾给整篇小说都增添了几分动人的颜色,没想到竟是这种结局。

读完这本小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但它没有断,是多么坚韧与顽强。

小说的结尾是这样:我抬头看天,黄昏即将转瞬而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大地袒露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的儿女回家,土地召唤者黑夜来临。看完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就像墙角摆的玻璃花瓶般说不定那一天就碎成千片万片,找不到原来的模样。不经意间幸福和美好便擦肩而过,悲苦和失望接踵而来。面对困难,真的就应该如福贵一样,坚强的承受一切,用满心的爱和责任去承担,去领略苦中的甜,去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去坚定活着的信念。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楚,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该便是生命的力量罢了。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