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甲虫 读《变形记》有感12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1:48: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在卡夫卡的文字,我读到的是一片荒芜的忧伤和孤独。正如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他拥有陌生又矛盾的甲虫躯壳,而我们则窥伺着他的歇斯底里的寂寞,感同身受着他笔下荒诞又真实的故事。

《变形记》是一个讲述隔阂与抛弃,异化与非人的各种矛盾交错冲突的故事。主人公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一个推销员。这样的人可以是任何一个微茫的存在,任何一个微茫的存在也必定有他的影子。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板的气,指望还清父债后辞职。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可一个早晨醒来,他变成甲虫了,身体越来越差,他还为还清父债担忧,还眷恋家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自己艰难地乖乖爬回卧室。这不是一个讲述童话的故事,格里高尔最后孤独的死去了,而他的家人、他的世界、他曾拥有的都抛弃了他。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也是每一个人恐惧的又面对的。这篇文章写在一战期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以至于对资本主义感到绝望。人性的扭曲,让人异化成了非人。甲虫有坚硬的躯壳和矫健的身手,然而格里高尔却是一只笨拙脆弱的甲虫。他本来是家里的顶梁柱,而今成了累赘,成了害虫。

《双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的确,现在同那时非常相像,我们只是少了卡夫卡本人的悲惨经历,也就少了几分感同身受。其实,我们都是甲虫。我们可以有坚硬的外壳,却一定有柔软的内心;我们可以有美好的生活,却一定有可怕的失败;我们可以有与格里高尔不同的真挚亲情,却一定有过被抛弃的时候。

我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无非是一场战斗。伴着寒灯读书,听着蝉鸣写字,枕着繁星入眠,戴着朝霞启程。可是很快你会发现,鲸吞的知识仿佛被抽空,你得到的还是那样的成绩,令人厌烦。你可能有绝佳的写作天赋,却仍会在语文考试中战战兢兢;你可能有发达的大脑思维,却仍会在数学考试中晕头转向。学生常说的一句话:“我被数学抛弃了,我被世界抛弃了。”这无疑是一种夸张,但不可否认,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被抛弃的无力感。是的,我们都会有。当好朋友和别人聊得尽欢;当同班丢下你一人离开;当自己的宠物见到别人也摇头摆尾;产生的便是那样的孤独感。我们没有卡夫卡那样的父亲,那样的命运,我们感受到的也只是他的无数分之一。

再是隔阂。就像家人和成为甲虫的格里高尔无法沟通那样,虽然都是拥有发达大脑的人类,总有一些人是我们无法跨过隔阂到对方的陆地的。“嘿,看这里,我说你呀,我在和你说话呢!别对我摆手,我们明明都是人类呀!你真的听不见我说话,不能相信!!”在和这样的人交流时,我们只能这样无力的大喊,伴随自己的语文伦次和对方的无视亦或是一副“不必解释”的面孔,感觉自己从未这样像卡夫卡,像他笔下荒诞的甲虫。

格里高尔的甲虫最后静静地死去了,我们固然不会,我们承受的不过是人都会有的。异化指的不是他的异化,而是世界的异化;而现在,很多人比社会更快的异化了。《变形记》是对那是社会的控诉,同时也让当今的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是文学盛开的花,从他的笔下。但是这样的影子一定不能比我们自身更强烈,因为生活需要看见的是希望,而那些绝望、失望就该当做一些琐碎的平凡的事物,藏进自己甲虫的躯壳里。

卡夫卡是块透视了苦难的冰,所以他注定不能成为一团火。所以面对苦难,不要让心里的甲虫困在迷宫里,找到你自己吧,你会成为一团火。你可以向甲虫告别了。

甲虫 读《变形记》有感1200字

甲虫有感变形记

寻找灵魂的归宿 读《野马归野》有感1000字

奈木扎痛苦地闭上它宝蓝色略带忧伤的眼睛。它想回头看看被主任打得皮开肉绽的脊背,无奈可恶的马笼头紧紧地抑制住它的冲动。它想跺跺马掌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可是回复它的只有铁马掌透心凉的冰冷。但奈木扎并没有绝望,它依旧热爱着广阔无边无拘无束的大草原,它固执地相信自己是一匹野马而不是一匹家马……月光如轻纱一般包裹着它伤痕累累的身体,给它以安慰似又带一丝嘲讽。它不屑地扭扭身,躲进阴暗的马厩里。

它要的,不是马笼头,不是铁马掌,不是安定的生活,更不是被人驯服的屈辱。

累了,我们都累了。望着窗外疾速奔驰的车辆,行色匆匆的路人,灯红酒绿,人声鼎沸,生活被生计索困扰。有多少人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又有多少人怀揣这梦想,这个难题,恐怕只有天上的星星才能回答。相比起真正拥有普氏野马头衔的头马白鹰,“家马”奈木扎对于自由的渴望更让我刮目相看。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啊,我们都是人,人不是常说自己是“万物之灵”吗。然而,我们真实需要的,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头衔,并不是华丽光彩的说辞,不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也不是阴谋重重的谎言。请记着我们为什么而存在,我们是为自己而存在。心灵里灌溉的一方净土,血管中流动的生命旋律,目光中跳跃的热情火焰,这才是生命最美丽的姿态。

生的羁绊,死的牢笼。也许我们都是困兽,但困兽可以犹斗。困兽之斗看起来似乎很可笑,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可笑只不过是别人的说辞罢了,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再坚固的牢笼,也会有脆弱的地方。这是我们便需要更多的“野性”。别以为“野”是粗鲁是无理取闹,那仅仅是莽夫之野。士之野性来自于内心最深处的呼唤,正如绿芽虔诚地只认春的洗礼一般。那牢笼的弱处,定会透进微弱的希望光芒,当追求梦想,追求内心自由的信念越来越坚定,甚至成为永恒,这牢笼也只不过是只纸老虎罢了。可惜的是,它困住了多少迷失自我的人。

我逐渐发现,正是时间与生活融为一体,凝练成这个世界上最残忍最可怕同时也是最温柔最脆弱的利剑,把我们每一个人折磨得强闯百孔遍体鳞伤,最后让我们的心停止跳动,化为天地间不值一提的丝缕尘土。但是,它能夺去我们的肉体,却夺不走我们追求梦想的纯真善良的灵魂。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在我的脑海里,奈木扎为自由悲壮自杀的感人场景久久不能离去。是它让我这只被困的小兽清醒明白,肉体绝不是灵魂的最终归宿。

我们正年轻,我们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尽管在追梦的路上,我们或许会陷入迷惘的沼泽,或许会被突起的岩石绊住了脚,或许会在黑暗中无助地哭泣。那一切都不要紧,岁月会教我们走向成熟。

还有啊,如果你真的看不清前方的路了,就停下来,问问自己的灵魂吧。它不是虚无,它永远在你的前方,打着永不熄灭的灯火,照亮你的将来。它是你最好的导师,让你自己走出一条最美丽的人生路来。

我始终坚信,在路的尽头,就是我灵魂的归宿。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