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悟净 《西游记》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1:45: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谈到《西游记》,大多数人都会先想到有着通天本领、敢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继而是身体强壮、长相可爱的八戒,最后是只会做好人、深知佛理的唐僧。几乎是没有人会感觉到他的存在——沙和尚悟净。

其实,我曾经也是不太在意他的,谁让导演总是将在前线杀敌的机会都给了悟空和八戒,而悟净却永远只有喊“救命”的份呢!荧幕上的他就是个懦弱的人。

可今年暑假,我突然心血来潮地翻出名著《西游记》,准备看看原汁原味的西行究竟是怎样的,沙僧是否真的如此没有存在感。

终于,悟净的形象开始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

他勤劳。西行奔波的路上,他永远是尾随其后。因肩上重重的行李走得有些慢,却从未停止过。他从不会像大师兄那样乱用法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绝不会像二师兄那样动不动就喊苦,耍小聪明。他的抱怨声从未存在过,真实存在的只有他一次又一次踩过青草,踏过沙砾,碾过冰雪的脚步声。

悟空好比是一匹能日行千里的良驹,世人无不惜无不爱,八戒就像体型硕大的黄牛,也能帮你干许多重活粗活。而沙僧则是沙漠里的一头骆驼,他没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可以穿越千里马望而生畏的沙漠;他没有黄牛的力气,但黄牛总是吃了睡,睡足了再干。而骆驼却即使几天滴水未进,仍可以踏着稳健的步伐,驮着货物,顶着骄阳穿过沙漠。

他是重情重义的,面对大师兄的怄气离开,他虽明白西行的路上亦会更危险,更艰难,可他从未说过放弃,也从未放下过肩上的担子,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他只是忠诚的守候在一旁,不离不弃。即使是面对师傅被妖怪抓了去,大师兄在一旁无计可施,二师兄说着丧气话收拾行李打算回高老庄的场景,他也绝不会气馁,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营救师傅,哪怕粉身碎骨。

沙僧的人生的确无趣,担子似乎是他唯一的伴侣。可假使没有他,谁能将这担子挑出十万八千里,而且毫无怨言?没有他,谁能保证悟空能心无旁骛地使出那些通天的本领,八戒能踏踏实实地过上多彩的生活?没有他,谁能保证西行的路能顺顺当当地一走到底?

生活中像悟净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不哗众取宠,只是本本分分地做着那个最真实、也是最应当做的自己。

生命,需要彻悟一份清静。

悟净 《西游记》读后感700字

西游记读后感悟净

品故事,悟道理 读《西游记》有感700字

《西游记》,我想大家都很喜欢,里面有既活泼又有正义感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还有唐僧、白龙马等等一些各有神通的人物。在我眼里,《西游记》是一部能让人学到道理的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它里面神奇的故事给我许多启示。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中,孙悟空三次用火眼金睛识辨了白骨精变成的人物,而唐僧却误认为是孙悟空打死了无辜的人命而赶走了孙悟空。悟空走后妖怪趁虚而入抓走了唐僧师徒。这个故事就让我懂得了,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有时候生活中是会遇到虚情假意的伪善者,我们要擦亮眼睛,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对于伙伴的劝告要仔细思考,虚心听取,切不可刚愎自用,假若两个好朋友不能够团结,那么就会让别人趁虚而入,破坏彼此之间的友情。

在“孙悟空借芭蕉扇”中,孙悟空为了度过火焰山不放弃,一次又一次地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而铁扇公主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最后孙悟空就去托住铁扇公主,猪八戒则去南海找观音,后来铁扇公主和牛魔王终于把芭蕉扇借给了孙悟空。这个篇章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也真正理解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想想自己的学习不也需要这种精神吗?我觉得英语很难,考试考不好,单词记不牢。但是,我相信只要我每天都努力地记住几个个单词或两个句子,那么就一定会把成绩提上去的。没有想不到的,只有做不到的。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于是,太上老君就把孙悟空扔入炼丹炉中,孙悟空居然阴差阳错地练成了火眼金睛。这个篇章让我懂得了坏事有可能变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坏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应该用疑惑的眼光去看待,而是要把眼前的困难看成是一次简单的练习;在面对简单时,我们不应该因为它很简单而很高兴,有时即使你会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不管是困难的还是简单的,都要认真的去完成它。

在《西游记》中我们能学到许许多多的道理,只要你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