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学会坚强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1:44: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人如蜉蝣于天地间行走,哪能不遇到一些挫折,但只要坚强,无论多大挫折,都能逃脱其中。

“我于一六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离开了岛。”随着这句话映入眼帘,主人公鲁滨逊终于逃离了岛。此时,我慢慢地合上书本,闭上眼睛,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鲁滨逊之前的种种经历:从一开始,19岁的鲁滨逊经不住海的诱惑,背叛了家人,独自踏上了航海之路;再从邪恶的海盗手里逃了出来,被葡萄牙商船所救,可在途中,突如其来的暴风骤雨打翻了商船。全船仅有鲁滨逊一人幸存。但他却流落到了荒岛,可他不放弃,在荒岛上白手起家,依靠捡来的火药和枪支,在荒岛上辛勤劳动:造房子、修田地、种粮食、驯野兽,与食人族大战……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无不体现了鲁滨逊的坚强。

而现在的我们正是少了这份坚强!

想想我自己,只要一有挫折,就心灰意冷;一有不顺心,就怨天忧人;一生病,就幻想着自己会如何。而鲁滨逊呢?他在荒岛生活了28年,那荒岛杳无人烟,可他却活了下来。在荒岛上,他还遇到了肆无忌惮的疟疾、生性凶残的野兽、突如其来的灾难,但他却顽强地活了下来。这只是幸运吗?不,这不只是幸运,更是鲁滨逊超凡的坚强!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伴一起去密室逃脱,可刚进去,就被里面逼真的声音和几件破旧的衣服所吓得抱头鼠窜,魂飞魄散,还发誓再也不去了,现在想想还历历在目。可鲁滨逊在暗无天日的蛮荒之地生活了28年!整整28年。这28年里他日夜思念着家乡,思念着那至亲至爱的家人,思念着那美好的生活,可他却没有一次流下眼泪。他这种坚强正是我所缺的,也正是这种坚强深深地打动了我。

今天,我们要学习鲁滨逊这种坚强的精神。坚强让挫折落荒而逃,坚强让我们长大。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而我应学会坚强!

学会坚强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600字

鲁滨逊读后感坚强学会漂流记

生无怨,死无惧 读《于丹<庄子>心得》有感1200字

于丹,这位才女,自从2007年春节期间上了《百家讲坛》栏目后,我们对她有了一定的了解。前不久,我看了她的《于丹(庄子)心得》一书。书中她解读《庄子》,确实是非常深刻。特别是她对《庄子》中的生死的理解,可谓透彻之至。这也让我对生死有了很大的感悟。

作为一个年仅16岁的学生,我似乎还没有什么资格来谈论生死的问题。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从古至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好像是一个规律,因此,我认为我们都非常有必要对生与死作一番深刻的思考。

许多老年人都会有这样的叹言:“哎,老了,不中用了,再过几年就要进黄土堆了。”其实,面对死亡又何必如此消极呢?“人生自古谁无死”,生老病死,乃世之常理。生与死是生命的两个端点,但它又何尝不是灵魂的轮回的两个点呢?中国的古代神话就经常提到,人死后会轮回转世,同样拥有生命,重新在这个世界出现,只是会忘怀过去,身份不同罢了。就像人们常说的“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或许这永远都只是个神话,但是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想法和心态面对死亡,不就显得更加潇洒,更加坦然了吗?

我们也可以认为死亡是一种回归,我记得古文中有这样的话,“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双目归于日月。”出生,让我们从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来到了现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死亡又将我们带回到那里。所以死是回归,让我们回归到了原来的天地。尽管我们会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会万分地留恋,但是回到“故土”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古时的子桑户、孟子反和子琴张三人是好朋友。子桑户先死了,但是另外两人却都没有哭泣,而是一人编挽歌,一人弹琴,对着子桑户的尸体唱歌,并且说子桑户已经回到本真,而自己却还寄迹在人间。他们对于死亡是何等的坦然。看透生命,看透生死,这是一种何等高的境界。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大象。据说大象能预感到死亡的到来。他们会在死之前进入一个洞穴,平静地等待死亡。面对死亡,大象竟能表现得如此平静和淡然,更何况我们人呢?

以上所说的,只是让我们在面对死亡时,不必感到胆怯与恐惧,而不是说我们可以毫不负责任地随意离去。因为人活着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毕竟是可贵的。

庄子对于生命的态度是:第一他不怕死,第二他绝不找死。生命是可贵的,而有意义的生命更是无价的。西汉司马迁有句至理名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于丹说:“在生命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态活下去。”那么同样是活下去,与其做一堆烂泥,成为社会的病胎,还不如做一根蜡烛,为大家绽放光芒。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和精神是可以传承的,有的甚至远远超越了一个人的生命。文天祥、夏明翰,他们舍生取义,他们把生的权力换成了对国家的热爱。正是“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天才神童子尤,他因得恶性肿廇和白血病而挣扎在生命边缘。然而他不仅毫无畏惧,甚至乐观坚强得让一般人难以想象。在他病后写的文章《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对“周国平哲学”提出大胆质疑。2005年,他的《谁的青春有我狂》一书出版。子尤的博客从2006年1月开始记录,直到9月停止更新。子尤死时,年仅16岁,子尤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正如他母亲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说的“你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十年,甚至一辈子要做的事”。子尤走了,但他的微笑、他的乐观、他的坚强都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里。他让我们懂得了:生活需要微笑,生命需要价值。莫里·施瓦茨说过:“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就会学会了怎样地活。”要让生命获得价值,这其实也就隐含在了道家强调的“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之中。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每个人都要对生命解读。因此,我读完书后对于生死问题的感想便是要生时无怨,死时无惧,活得有价值,死得要其所。人生自古谁无死,关键在于怎样死和怎样面对死。这便是书中所说的:“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