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学《三字经》的故事 国学经典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1:31: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记得那是在我一年级的暑假时,为了增加我们的课外阅读量,也为了让我们了解一下我国传统的国学,增强我们的文学修养,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作业---背诵《三字经》。

晚上放学我回到家,打开书架上尘封已久的《三字经》,立刻就垂头丧气了——这上边都写得是什么呀,三字一句,三字一句,读起来似懂非懂,却根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竟然有整整三大篇!一直拖到晚上,我再也不想看它一眼。妈妈见我这种情绪,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妈妈知道,对你来说,《三字经》是太难了,妈妈小时候也没背过,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来,我和你一起背,看谁背得快好不好?”就这样,妈妈和我一起开始了艰难的“啃骨头”历程。

就这样,我们把“三字经”分开了一小段一小段的,妈妈一句一句地给我讲解,理解了意思以后,背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我们按部就班地每天背一小部分,第二天从头复习巩固,再背下一段,真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背东西的时候总是坐不住,经常喜欢是在床上翻来滚去的背,每次看我绞尽脑汁地背诵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静静地躲到外边,以免打扰了我。等到我骄傲地给妈妈背诵的时候,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学不知道,一学真奇妙,原来这“三字经”中的内容竟然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学、历史、民间故事,每一段都有几个小故事,真佩服古人的惜墨如金呀,三个字就能说明一个道理或者是引用一个故事。一天,两天,三天,我完全沉迷到背“经”这件事里了。走也背,坐下背,躺也背,甚至半夜睡觉嘴里都念念有词的。

一个暑假下来,我和妈妈都成了背“经”高手。我们还经常在晚上散步的时候一人一句的接龙,走在路上,常常会引得路人向我们侧目而视,直到现在,我们还能背得滚瓜烂熟,在生活中经常会冒出一句,然后我们会相视一笑。

通过对《三字经》的背诵,我不但了解了《三字经》中所讲的道理和一些常识,让我对祖国的国学一下有了兴趣,对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学《三字经》的故事 国学经典读后感700字

读后感国学我学三字故事

看悟空成长,品人生道理 读《西游记》有感1200字

《西游记》是一本家喻户晓的书,它与《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一同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看动画版的《西游记》是我儿时的一大爱好,那时的我就大概了解了《西游记》的内容。里边的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我最喜欢的是古灵精怪的孙悟空,而我的喜欢也不同于别人的喜欢,因为我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中感悟到了人生道理。

《西游记》从孙悟空的出世写起,孙悟空是从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中孕育出来的,人称石猴儿。他一出生就惊天动地,连玉皇大帝都知道了。石猴儿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这是我喜欢石猴儿众多理由之一。石猴儿与众多山猴一起玩乐,并依靠自身的勇敢为众猴找到了一个神仙一样的居所,自己则摇身一变,变成了“美猴王”,做了猴子们的头头,花果山的主人。每当看到这,我都不由的想:如果石猴儿再穿过大瀑布前,害怕那后面有狮子老虎什么的,那么他就不会发现洞天福地的水帘洞,也不会成为受众猴拥戴的美猴王,更不会有以后的传奇经历。可喜的是石猴儿珍惜了眼前所拥有的,凭借着勇气成功的“飞翔”了。我非常敬佩石猴儿的这种勇敢,无所畏惧的精神。联系我们自己,有时机会就在我们面前,只要有勇气把握住机会就成功了,可我们做事却畏首畏尾,害怕失败,结果却让好好的机会白白溜走。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过了这村没这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想人生就应像石猴儿那样,有一份勇气,一份果断,一份积极进取的精神!

美猴王带领群猴每天进出于花果山水帘洞,过着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真是赛过神仙啊。可是美猴王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足,想拜师学艺,于是漂洋过海去学习,这种不满足现状也是我最喜欢的。正是因此美猴王又成了孙悟空,有名有姓,成了“社会”中的一员,他异常高兴,手舞足蹈,表现的率性可爱。认真想想,由石猴儿到孙悟空的成长是可喜可贺的,但从此孙悟空就开始受世俗的约束了,他天不怕地不怕要吃不开了,孩童的自由将被一点一点吞噬。学艺期间他非常努力,不仅学习了礼节、语言,还听师傅讲道,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七十二变。可是自由习惯了的孙悟空在师傅眼中总是不那么稳重,还有些哗众取宠,随随便便就在别人面前露本事。

正是由于自由成性,孙悟空最终不光被赶出师门,还惹了许多大祸,龙宫“探”宝,打伤龙王太子,大闹天宫……这些故事都彰显了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却不被天地所容,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一压就是五百年。每次看到这我都不禁感叹,这就是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的结局。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纵然你有七十二变也没能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你的个性要想展现,就要受压制,个性越强,受的压制就越强。

再到后来唐僧,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都一一出场,表演一路取经的过程,孙悟空成了孙行者,取经途中他机智勇敢,明辨是非,不怕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对师傅忠心耿耿,这都是我所敬佩的性格。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真经取回来了,孙悟空从妖成了佛,可我总有一点遗憾:孙悟空一路降妖除魔,可他却是在那个紧箍咒的约束下完成的。原来在花果山的自由生活哪里去了?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无拘无束的去做美猴王了。孙悟空从一个“顽劣不化”的石猴儿成长为一个标准的佛,就像一个率真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循规蹈矩的成人一样。唉,难道只有失去了原有的无拘无束的性格,失去了自由,才能换来成长吗?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没学艺,没见唐僧以前的孙悟空,当初的石猴儿就像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一样,不满现状,勇于进取。可传统教育磨掉了孩子先天的创造力,想象力,让所有人都向着一个方向发展。让你面对一个“○”,你只知道它是一个“○”,而将这个“○”放到没受世俗教育的小孩面前,这个“○”简直就是一个丰富奇特的世界。是的,由“猴”成长为“佛”,是进取,是进步,但我不得不想,我喜欢的石猴儿哪去了?哦,是被那些权威力量消灭了。

我的人生也会像“孙悟空”一样成长吗?每当我读《西游记》时看到孙悟空的故事,我都会陷入这样的沉思。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