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让我感动的《纳兰词》 优秀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1:30: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若是问如今谁人的词能打动我心,恐怕五千年来,也只有纳兰容若一人吧!

初读《纳兰词》,是夏日的某一个寂静的夜晚,空气干燥,令人心烦意乱。无事便抽出父亲书柜中的一本书,拿来细细品读。封面是纯白色的,印着“纳兰词”三个字,右下角是仿印章似的敲的“典评”二字。典雅,素朴,或许就是因为这装帧,是我对纳兰词有了初步的好感。意犹未尽的读完正本书,脑中浮现的满是一篇篇哀婉的词曲。我的烦躁随着读完整本书而渐渐消失,让我在这个寂静的夏夜,感到一丝丝的悲怆与哀伤。

《画堂春》,令我印象最深的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明明天造地设的一双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销魂伤神,相思相望。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日,他们在常人的十分中里年华老去。纵使翼北莺天,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并非真实发生过的事情。万年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诗篇悠扬哀婉,悦耳动听。开头,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用的是骆宾王的一首诗,诗名早已记不得了。原诗并不出名,但那两句却被容若用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由此可见容若的才华横溢。若是细细品读,你会发现,这位才子充满了纯真。

《纳兰词》,大多以情感为主,容若怀念那些他曾深爱着的女子,那些红尘往事而写下的。《蝶恋花》,《画堂春》等都是悼念他亡妻卢氏而即兴作的。这类悼文并不多,著名的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元稹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本都是抒怀于具体的个人,却写尽了一种普世的悲情。容若的一生都在情感的世界中徘徊,迷失。其实,他想要的并不多,只是一张床,一些书,一些笔墨干粮,与一个红颜知己。以容若的家底,这完全可以办到,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是八旗子弟,要为家庭,为天子,为国家做事,这就是生于臣子之家的悲哀。

欣赏容若,是因为容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他的悲怆,他的困扰,他对所爱女子的痴情,令人感动,为之着迷。生于温柔富贵,却满篇哀感顽艳;身处花柳繁华,心却游离于喧嚣之外;真正的八旗子弟,却喜结交落拓文人;行走于仕途,一生却为情所累;风华正茂之时,却匆匆离世……容若就是一面适合许多人的镜子,我们总是能在他的身上发现自己抑或是臆想中的自己。痴情的容若,哀戚的容若,泪泫的容若,为情所困的容若,有人曾对我说,纳兰性德不过是一个花心的,见异思迁的人罢了,只是多了几份忧郁。我的回答只是一抹似有似无的轻笑。没有真正体会到容若的内心世界,是不会明白从古至今那些人为何追捧容若的。因为容若的身上,有我还有那些欣赏他的人所追求的一份真真实实的悲恸。

容若,一个用天真和孤独雕成的小孩,一位几乎拥有世间一切的惆怅男子,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上,演绎了一段三百年来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各家词人争斗时,谁知纳兰心中事……

让我感动的《纳兰词》 优秀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纳兰让我感动优秀

《克拉拉的箱子》读后感 小学读后感600字

故事发生在座小城的学校,美丽善良的克拉拉老师患上了绝症,她想与同学们快乐地度过最后段时间。尽管遭到小孩朱利母亲的极力反对。为了让克拉拉老师开心,内向的朱利主动敞开心扉与母亲,克拉拉老师及同学交谈,一步一步地了解了生命的真谛。在克拉拉老师病情还不是很严重时,能经常到教室里来。于是同学们在教室的角落里热火朝天地建造了一座海滩。因为克拉拉老师喜欢悠闲与清静,所以孩子们天真地认为只要这样就能永远留住克拉拉老师了。

一个学期下来克拉拉老师病情重了,须在家静养,朱利时常去探望她。期间还与克拉拉的先生为克拉拉种植了一颗苹果树每当看到那鲜红的苹果,克拉拉老师心就会涌起一股自信。

朱利发现,妈妈对死特别敏感,一追问才得知自已先前还有一个未出生的姐姐——茱莉亚。联想到即将离世的克拉拉老师,朱利决定厚葬茱莉亚。

因为一个梦境,朱利想要送给克拉拉一件礼物,一件独一无二的礼物。他找到了外公,请求其帮助制作一个“箱子”朱利的小伙伴也陆续加入到这项工作中。

但好景不长,这件事很快就被疑神疑鬼的妈妈知道了,朱利虽遭到一顿臭骂,但并未放弃这份礼物。在外公的暗箱操作下,朱利终于和朋友千辛万苦完成了这个箱子。箱子上被各种稚嫩的涂鸦填满,充满了童趣气息。“克拉拉老师躺在这个箱子里,一定不会害怕。”朱利对他的“杰作”感到非常自信。就这样,朱利和小伙伴们一路又唱又跳来到了克拉拉老师家门口。克拉拉老师病情已十分严重了,甚至都抬不起手来,她鬓角的白发稀稀疏疏,时不时咳嗽几下,但还是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楼下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就知道,他们一定会来的…”克拉拉老师心满意足地闭上了双眼。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收获颇丰,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谛和相处的方式。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