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长征路上 《长征》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1:26: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捧着《长征》,我轻轻翻开了它,迎面而来的是悲壮、震撼,涌出的是感谢,伴随泪水,渗入微黄的书页。

我开始寻找,寻找英雄归来,寻找他们留下的足迹。没有照片,没有笔记,甚至没有他们的名字。只有一座座丰碑,一支支短枪,一阵阵感动,还有眼前这一本书《长征》。

翻开了它,我开始铭记,铭记昔日的英雄。

我们可以忘记童年的玩伴,忘记昨天的不幸,但是我们要铭记住他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还有千千万万无名英雄。

我们可以忘记小桥流水的江南,星驰蜡像的中原,但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他们:遵义、大渡河、赤水、氓山……

我们可以忘记手中的一切,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铭记一把镰刀,一片麦穗,还有那一面红旗。

我们铭记伟人,是因为他们曾经率着四万红军,引着四万万中国同胞,带着中国革命,领着中国历史走向辉煌的今天。

我们铭记那些无名英雄,是因为他们用汗水、用鲜血、用生命换来如今的太平盛世。有时,我会想,一个少妇,带着一幼童,夕阳下的村口,等待战士的归来。多年过去了,一个老妇,依然在村口,向一群顽皮的儿童,讲述昔日英雄的故事。而不知在中国,有着多少这样的画面。

我们铭记遵义大渡河,因为哪里,中国转危为安,历史被改变。

我们铭记住了镰刀、麦穗、红旗,因为是他们,指引中国走向现在。

我们铭记是因为感激,

我们选择永远铭记是因为感动,

我们感激是因为他们努力奋斗,

我们感谢是因为他们伟大的付出,

我们感动是因为无言的震撼。

如今,中国的土地上已无昔日的枪声、炮声,有的是建筑工地上幸福的汗水。

如今,中国大地上没有昔日的落后,一条条宽敞的道路,高耸的楼房,飘荡着幸福的歌谣,还有医院里的幸福的孩啼。

如今,中国已没有昔日的杀乱,有的是和谐、法制,闪着老百姓幸福的泪光。

感激拥有,我们怀着一份敬意去铭记。

感激历史,我们怀着一份遗憾去铭记。

感谢他们,我们怀着一份歉意去铭记。

现在,在各地,依然沉睡着他们不朽的灵魂,依然有着等待英雄归来的怀念。

如今,长征路上、沼泽地里、雪山脚下、大渡河中,依然留着他们的尸骨,芳香永在;永远在历史长河中、人们的心里,永恒依然。

在国旗中,有他们流淌的鲜血,

在国歌中,有他们在民族危亡时的悲吼。

在《长征》中,是他们执着拼搏,民族复兴的信念。

不知不觉,轻轻翻到了尾页,静静的合上了书本,看着窗外的一切,再一次铭记住了他们。轻轻地告诉自己:长征路上,没有永远的终点。

长征仍在继续。

长征路上 《长征》读后感800字

长征读后感路上

读《弟子规》有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1000字

读一本好书,你会融入到美丽、善良、淳朴、真诚和快乐之中,让人们的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本身的光彩、高雅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骨,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找回心灵的高尚和纯真。胸怀坦荡地送走每一个黄昏,迎接每一个清晨。岁月依旧,情怀依旧,一本好书,墨香醉心头……

阅读是一种心境,在经典中聆听高山流水、花开花谢,畅想海阔天空,沐浴明媚的阳光,冲淡忧伤与惆怅。阅读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心灵鲜活起来。

流星在夜空无声的划过,成了灵魂深处最美的瞬间。生命的夜空定有颗颗耀眼的明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直到生命旅途的结束,那便是知识,便是文学,便是经典。

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的《弟子规》。《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的巨轮无声的向前滚动着,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而谈到对此作出巨大贡献的“功臣”,我首当推崇《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开篇第一段即点名主旨: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在中国古代,一个人只有孝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只有对父母亲人以孝礼相待,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才会被世人所承认和接受。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考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几乎凡是古之贤人的传记,在其个人介绍中总会有这样一句“性至孝”,可见“孝”是古代评点人好坏的重要依据。在古时候,即使你身份显贵、腰缠万贯、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样会被世人所不齿。北宋有官员名叫李定,为谋高官厚禄瞒母丧不报,其行为实属大逆不道,为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说“首孝悌”。一个人只有对父母孝顺,他的内心才会有感恩,才会对社会有好的作为。所谓“谨信”即做事谨慎、诚实守信。“人以信立其本处其世”,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证明他的社会生命宣告完结,“人无信则不立”。纵观《弟子规》,全篇体现了两个字即“孝”与“信”,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余言为后人留下为人处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笔法之遗风!教人以孝为先,以信立身,在这个以利为主的物质社会就像吹进一阵轻风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孰不知这就是人的本性呢?!这大概也就是《弟子规》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一本本经典让我们成长,看懂人生中的花开花落,我已停不下成长的脚步。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