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 优秀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作文

2022-03-10 00:48:00 栏目:读后感作文 来源:蘑菇文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里的孩子名字跟我一样也叫淼淼,只不过她姓陈,是个女孩子。陈淼淼的妈妈看起来是个普通的妈妈,每天除了煮饭、洗衣服、做家务、帮她补习功课之外,还有一份为报纸画插图的工作。但是这个妈妈又不那么普通,因为她会飞,她会一目千里,还会在照片上印蓝色的花。因为《我的妈妈是精灵》!

这本书里的故事有时候让我觉得很亲切,因为这个叫淼淼的小朋友跟我一样也是一个小学生。在学习上,她也会因为有做不完的作业感到烦恼,也会因为考试感到压力山大,也会因为老师给爸爸打电话感到害怕。在生活中,慈爱的妈妈会做蘑菇炒肉片,严肃的爸爸每天看新民晚报,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看电视,所有的一切都好像就在我们身边。

这个故事有时候又让我觉得既离奇又有趣,谁会想到“49路终点站旁有一棵大树,这棵大树是一个‘精灵车站’,精灵世界的人们坐在大树上低头看着现实世界的人来人往。人们太忙了,从来不抬头看看这棵树,因此精灵们从来都没被发现。”直到有一天,故事里的“爸爸”在抬头看树的时候,看到了身为精灵的“妈妈”,于是“妈妈”那蓝盈盈的透明的精灵的身体开始变重,落到了地上。于是,我在经过车站的时候,也会抬头看看头顶的大树,看看上面是不是真的有那些蓝色的身影,听一听它们是不是在唱着动听的歌。

这个故事有时候也让我觉得很忧伤。尤其是精灵妈妈最后不得不离开人类世界的时候。“深夜安宁,看到妈妈告别时,淡蓝色影子慢慢消失,李雨辰送她的可乐、陈淼淼送她的相片都叮叮当当掉在草丛里——她什么都没带走。”就像精灵妈妈说的:“从心里流出来的胶水是人的世界里最好的东西,透明的,黏糊的,让你的心越来越结实的。你们这个世界的人把它叫做感情。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这样东西。我一想到你,心里就开始冒胶水出来。”我瞬间觉得我的心里也黏黏糊糊的,一定也是流出了胶水。

其实这本书里写的并不是一个精灵妈妈,而是这天底下的每一位妈妈。她们都是最可爱最善良的精灵,她们为了爱,从树上落下来,变成凡人。她们既能满脸柔和地洗衣做饭,又能提起刀剑在职场上拼杀。无论何时何地,她们都冲在最前面,保护孩子,也保护爸爸。她们为了自己爱的人,无所不能,像个战士,更像个勇敢的精灵。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关于妈妈,关于家,关于童年,关于爱的温暖的童话故事!

《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 优秀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我的妈妈精灵优秀

重拾《草房子》 优秀读后感900字

《草房子》是我最早阅读的那批无注音版书籍之一,我很高兴在尚幼时就与它初识。但遗憾那时太不懂事,对读书的重要性知之甚少,却更愿意把时间花在我瞎画一通的涂鸦上。对《草房子》仅稍微认真看了开头半章,对于后面的内容只是马马虎虎扫了几眼便作罢。

本以为与《草房子》的情缘就此中断,不料在某张语文考卷的阅读题上,我看到了第一章《秃鹤》中的某个文段,仿佛触及记忆中很深很深的一个点,我脑中的火花一跳、又一跳,忽然如爆竹炸裂开来——《草房子》!心血来潮的时刻总是不由自主,一放假我就从大书柜中抽出它来。这次的重拾,并非出于功利目的——比如担心下次考试会不会又选其中的文段所以赶紧看掉云云——只是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仿佛当初放弃掉它是一种亏欠,又似乎感受到冥冥之中与它有什么缘分故应重拾起“命运的红线”,反正完全出于自愿就是了,如今再想起,那种愿望真是异常强烈。

摸到它的一瞬,我脑中的火花又跳了三跳——四年没碰过了!手中一紧,我干脆席地而坐读起来。

“桑桑”、“油麻地”这几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映在我的眼中,顿感几分说不出的安心,似乎我来过这个地方,又见过这儿的每一座草房子、每一个人,那是类似于重返故里的温馨与慰籍。

于是在那个晚上,我捧着书,从《秃鹤》看到《纸月》,再看到《红门》,又到《白雀》……每一个朴实安详的名字背后,都卧着一篇融化了淡淡月光的小故事,清新而温暖;而每一个故事之间,都似乎有着莫名的联系——同样的一排草房子,一座小桥,同样的那群朴实村民们,那双月光下清澈温和的双眼,同样的那曲哀婉恳切的竹笛,在月光下如白鸽般纯洁耀眼的信纸在男女两人中传递……月光下大汗淋漓地跑着的男孩桑桑,用他轻快的步伐与天真的幻想——把这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如光洁美丽的珍珠一般小心翼翼地串起——欢快地随着油麻河向前流淌,成一首纯真而绚烂的歌……

重拾《草房子》的一瞬间,翻开书页的一瞬间,接触到曹文轩先生纯美而动人的语言风格的一瞬间,我就意识到——我整个人、整颗心,都被油麻地的月光轻轻拥抱着,缓缓地融化在里面了。作者也许真的会使用魔法,他的文字是有魔力的,能让人滤去心中一切的忧虑纷扰,此时此刻只存一个“纯”字,甘愿静下心来听他讲故事——讲童年的故事,讲爱与人性的故事,讲每个人心中最纯净柔软部分的故事。

重拾《草房子》,我似乎懊悔当初不早早开始认真阅读——不过现在又何谈晚呢?它永远是我的老友——正如每一本我曾阅读过的书那样。我想,不论是什么年龄的人,只要翻开了《草房子》,就永远是油麻地的孩子,永远是这个村落的孩子。正如曹文轩在扉页中说的:也许,谁都离不开童年……

它是我一辈子的书。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