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议论文作文

2022-03-09 23:52:00 栏目:议论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先贤早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可今人多已不懂“无用”的“大用”了。
看看身边,学钢琴绘画是为了考级;上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英语是为了职称、百万国考大军公务员热…… 面对这样“有用的学,没用的不学”的教育,卢梭认为这样“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华夏文明,浩浩汤汤,历经千年,儒家强调的“六艺”,至圣先师孔子认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传统文化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几乎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却是精神领域、人文领域里的无价之宝。记得陈蔡断粮时,孔子在困厄之地仍弦歌不止,信仰如此坚定。“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正是这不足果腹的学术擎起东方新天地。当下人类苦苦经营几个世纪的启蒙圣殿因“无用”而风雨飘摇,繁华声浪中奏响文化挽歌,文学日渐式微。莫言在获奖的采访时说道,“文学不是粮食棉花……文学就像头发。那挖出的上千年的古墓,连骨头都成泥土了,唯一存下来的是头发……”“大用”正蕴藏在这些“无用”之事里。我们呼唤历千年而不朽,穿透心灵,引领高贵灵魂的文化。
放眼世界,我仿佛看到了高加索山脉托尔斯泰隐绰的身影;多瑙河畔大诗人荷尔德林的吟行;美国瓦尔登湖旁的梭罗;在“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里的狄更斯,美洲神秘的土地的马克西姆…… 他们用精神的力量托起了一个个时代。正所谓“无用之用”,甚至“无用大用”。当下现代的西方文明每年也会培养出几百万个细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熟读《理想国》、《荷马史诗》等富有人文素养的公民。这种深厚的人文思想建筑起来的高墙任一万个好莱坞也是击不破的。正是“无用于事,却有用于心”。
回到现实,“考大学是为了好工作,读硕博是为了更好的工作”,这些想法过分强调“有用”,我们应该脸红;“文科生不爱学数学,理科生学史哲多此一举” 这些想法忽视“无用大用”。熟不知爱因斯坦钟情小提琴,钱学森的艺术修养也很高,恰是艺术的形象思维助力他们激发出创新的火花。文科生加强抽象思维培养,理工科学生充实人文底蕴,无用之中蕴含着“大用”。如此才能更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无用之用 是为大用。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之用无用大用

论功利

论功利
有古至今,人们遇到过无数的困难险阻,却无一不是战胜的,再艰难的问题,在时间的堆积下,也会不应而解。唯独自我,有人认为战胜自我就是超越自己以往的成绩,但我认为战胜自我就是战胜心中的杂念,不过,做到这一点,委实很难。     
我曾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去学了修鞋,最后这个大学生却照样发财了。这是为什么?他放下了身价,名誉,并没有以大学生的身份自居,这其实就是一种战胜自我,他战胜了所谓的名誉,看清了职业平等的道理。
看起来战胜自我很简单,可是又有谁会如此愚蠢的放弃荣誉和地位呢?人为财死,兔为食亡,这是天经地义。许多人说:没有荣誉和地位何来钱财?没有钱财何来生活家庭?相信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时都这样说过,但这样却无疑是让学生为财而学了,只要有这种功利心理注定不会成才,哪怕是天才亦是如此。我们可以为理想而学,但不可为功利而学。
思想学家埃迪曾十分在意功利,不惜放弃自己所爱的哲学来追求功利,最后一事无成,当他醒悟过来时,就发现已经耗费了自己的青春,于是,他便全心投入到哲学中,成为了思想学家,他说:我父亲曾经和我说过,在理想上全心全意的奋斗,胜利是必然的。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在意名利时,反被名利所噬,当他战胜自我重新开始时,名利会自动来找你,就算再将名利弃之以履,也还是会有无穷的名利来找你。我想,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有时,放弃,其实也是一种得到。
也许,你会说我思想太偏激,但事实如此。当你旅行迷路,前方只有一人宽的山洞时,我请你放下你的包袱。因为山洞的那边,也许就是桃花仙境。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