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舍与得作文(5篇) 优秀议论文作文 议论文作文

2022-03-09 23:42:00 栏目:议论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舍·得

舍——意为舍弃;得——意为获得,极具智慧的中国人竟用这二字组成了“舍得”,这个蕴含深刻人生哲理与规律的词语。

陶渊明面对世事矫揉造作,“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隐居,不与世俗相争,“舍”那“五斗米”的富贵,“得”晚年采菊东篱、悠见南山的天伦之乐;屈原看破官场的昏庸险恶,“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汨罗江边,风拂长髯,放眼滚滚江水,决然投江,“舍”的是单薄一命,“得”的是世人千秋万代赞颂与怀念。海子看到一个纯真时代的终结,风华正茂的诗人在二十五岁生日含泪卧在铁轨上,嘴中还轻吟着“幸福”的诗,眼角还余有温情的泪,一切只为他心中那美好的愿望。祭奠了那个90后的我们无法看到的纯真时代,“舍”掉私己,“得”来浑噩的人们头顶那一声震耳的醒钟。

而今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近乎疯狂的追逐着名利,几乎没有人心甘情愿地去“舍”。

有何不能“舍”,一切事物发生之前就已定好了结局,就如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们能带走的只是一段回忆。既然除了记忆什么都带不走,为何不让那段仅存的记忆变得美好、变得值得回忆,让我们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现在我们所说的“舍”,无非是提前了“舍”的时间。在有生之年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留下美好的回忆和在之后不得不“舍”的地步再舍,相信前者更是大家所期盼的结果。

“舍得”,有舍必有得,如今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为何还不释怀。

紧握拳头,你什么也没有;摊开双手,你就拥有整个世界。

“舍”方能“得”

舍去蓝天的深邃博大,才有白云的飘逸悠然;舍去大海的粗犷豪放,才有小溪的轻盈从容;舍去牡丹的富贵典雅,才有秋菊的轻秀刚毅;舍去杏花烟雨,雾中水月的朦胧,才有萧萧蒿草,黄沙肆掠的沧桑。自然界尚且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只有懂得“舍”方能“得”。

舍去并不代表失去,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获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远离了喧嚣红尘,繁华似锦,五柳先生归隐于“屋上春鸠灵,村边杏花白”的田园里。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让生命化繁为简,让心境归于平和。影栖碧泉,逍遥自在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获得?舍去楚王的千金相邀,舍去相位的尊容华贵,宁可曳尾途中,梦蝶翩跹。那份自由可高歌着“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将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将赤子之心回归自然,著成南华真经,着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获得?

舍去并不代表空洞,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完美。几笔勾勒的渺渺清山,若隐若现的钟楼一角,些许缥扬的暮雨斜丝。。。 舍去大片大片的彩色笔调,中国水墨画以其特有的意境深远成为中国三大国粹之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会在结尾处舍去撷取文字。留下一个疑问或是一行省略号,让读者自已趋揣摩那部分文字或是情节。像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里的滩送的回与不回?像余秋雨大师的《垂钓者》里的瘦老头的钓鱼否?就是那有心的几笔 舍去,才有一种由看是空洞二升华的完美。

舍去并不代表留下只有忧伤,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快乐。想想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了任命的利益 舍去了自己的幸福。想想苏轼,孟会,杜甫为了苍生的安稳舍去个人的富贵。一个人的快乐,并非他得到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多是另一种负担,少并非不足,而是另一种更广阔的拥有。

费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舍人之难舍,方能得人之难得,不居名才能自由思考,不恋权才能正直廉洁。一个懂得舍去的人才能拥有一方广阔的天空。

舍,亦得

俗语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虽然我们失去了娇艳的玫瑰,但却收获了声声赞扬,留下了指间余香。舍,亦得。

三岁,无所知晓的年龄,托尼已然知道了多拿一点,但作为回报的是一无所获,。三岁的托尼只知道多拿一点而一无所获,却不知道放下一点就会获得很多,三岁的托尼知道了得,但却不知道舍,亦得 。

盛唐,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在这样的好时候,谁不想位尊权归?诗仙太白则用“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否定了这污浊的世风,他舍弃了得意的仕途,却得到了千古的赞誉。“诗仙太白”这一雅号名垂千古,无人不晓,这一切只因舍弃官场,舍,亦得。

乱世,国力衰微,民不聊生,在战火蔓延的东晋,当朝圣上又何尝不想寻找一些贤臣来治国安邦?面对御诏,陶渊明选择隐居南山,采菊东篱。面对朝廷俸禄,他选择了回绝。“区区五斗粟米,安能使君折腰?”弃舍五斗白米,换得两袖清风,舍,亦得。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在乱世之中,在烽烟之中,诸葛孔明仍不忘戒子,曾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儿子,也告诫世人,只有淡泊才能明确志向,只有宁静才能达到高远,只有远离世俗的喧嚣才能实现宏图霸业,只有心无旁骛才能至善至美,达到人生最高境界,舍弃杂念,获得成功。舍,亦得 。

舍得之间,人生百年。人生,不过是在得与失间反复辗转。

当三岁的小托尼深谙舍得的真谛时,他真正释怀,却也真正得到了。当他不再拿最大筐的苹果时,当他不再奢求最高额的奖金时,他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奖励,也得到了关于人生的真谛,或许,若干年之后,我们和托尼一样,顿悟了人生的真谛,真切地感受到了有舍才有得。

人生一世,区区百年。只有当我们掌握了一取一舍间的分寸,能够自如地把握尺度,适时放弃,我们才会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光热,在浩瀚的历史画卷上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舍得之星在天空中熠熠生辉。

舍与得

舍——舍弃,得——得到,人生路漫漫,我们必须学会舍与得。“舍得”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精神境界。“舍得”需要智慧,需要勇气。

宋代词人苏东坡讨厌官场上的黑暗与险恶,不愿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便舍高官得清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又聋又哑且双目失明,她能成为一名作家,是因为她舍弃了与伙伴们玩耍的机会,休闲娱乐的时间才得今日之辉煌。

我们不能只得不舍,要有收获,必有付出,付出便是一种舍。虽然它有代价,但人们在此方面付出时定能在彼方面得到数倍的回报。

黄继光胸口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为潜伏忍火烧,这些“最可爱的人”所付出的一条条宝贵鲜活的生命。他们生命的舍去重于泰山,得到的是祖国安全的保障,是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个人生命的“舍” 比起这种“得”来微乎其微。

日常生活中的“舍”与“得”无处不在。学生们经常遭遇到的“舍得”是学校的选择,就读专业的选择。我们中学生面临的则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选择,为了国家用工的需要,我们有时必须舍弃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那些成名成家的人前半生,求功名,求建树,追求绚烂,是“得”的过程。后半生,需要急流勇退,放弃以前的一切执著,回归平淡,这是“舍”的过程。我国历史上“舍”得最漂亮、最潇洒、最动人、最不朽的莫过于陶渊明、朱希真,一篇《归去来兮》、《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将手边功名的舍弃是何等飘逸!不要以为只有能“取得”的人是大智大勇,那些能毅然割舍的人,实在具有更高的智慧与更大的勇气。

“舍”与“得”是一个不等式,二者不可兼得,解好这个不等式的唯一标准是:舍功名得安闲,舍平淡得超俗,舍小义得大义,舍小家得大家。

舍与得

鸟儿舍弃了温暖的巢穴,获得了广阔的天空。树苗舍弃了新生的枝条,获得了粗壮的臂膀。嫩芽舍弃了舒适的土壤,获得了优美的身姿。

其实,舍与得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无用的舍弃,更没有无舍弃的得到。着急赶路的人,是无暇顾及身旁的鲜花与彩红的,目的地才是他最好的安慰。

清末时期的中国战乱不断,动荡不安,中国人受到了侵略和凌辱,正在日本学医的鲁迅想拯救饱受折磨的中国,但事实证明,中国人被侵略的不止是肉体,还有精神,那被鸦片麻木了的心灵。于是他放弃了学业与理想,拿起笔做武器来反抗侵略,表明自己的态度,写出文章作为治病的良药来拯救苦难的中国和已经麻木的中国人。

鲁迅舍弃了自己的理想和曾经的方向,获得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赞美。

我们知道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却难以想象那时简陋的技术和设备以及过程的艰难。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用尽一生的心血,她不图名利,视金钱如粪土,最终年老体衰,头发也已掉光,只为了她所钟爱的事业。

居里夫人舍弃了名利,放弃了青春,获得了世人的赞美,对科学事业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燃烧过后的烟灰,被人嫌弃的放入烟灰缸,他们非常松散,几乎没有重量和形状,它们懒洋洋地趴在那里,好像在冬眠,其实在烟灰内部,栖息着高度警觉的“鸟群”,任何一阵微风吹过,便乘风而起。

烟灰被点燃,沸腾过后,他们安静,聚精会神,只为携带着全部的能量,抵达阳光能到的任何地方。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弃是一种智慧,舍弃是一种幸福,放下顾虑与不开心,向着太阳与希望奔去吧!

舍与得作文(5篇) 优秀议论文作文

作文议论文优秀

忧与爱作文(5篇) 忧与爱议论文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忧与爱

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在生活的巨大悲痛面前,人类的情感战胜了摧毁的力量。满腔的悲愤化为安恬之时,爱才显得那样隽永清新。

而当下的爱似乎与忧无关,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金钱包裹下的爱,简单粗暴而缺乏美感。爱与其它利益混杂之时,失去其纯度。血管里满是金钱,忧伤也就变得廉价。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之时,似越来越不懂得珍惜,因此挥霍情感。用情浅自然不会身处其中,也不易触发心中的忧思。忧与爱这一对饱受磨难的恋人,在生活中隐遁,逃开了人的内心,逃开了这个时代的文字。人类的言语变得轻佻,心灵也就愈发坚硬。

实际上忧与爱是一个深井,向它投入了多少诚挚的泪水,人类的情感就会怎样丰盈。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充满温情。向前世看,在忧与爱中人类开始了文明,在《诗经》的河流中,一代代人吸取了文明的给养;向外看,莎士比亚的妙笔,不仅来自技巧,也来自其内心与主人公的共鸣,对新人的关爱。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中,爱含蓄地出现,并蓬勃地生长。

因此,现代人要寻找忧思,一定需要寻求意境。忧与爱藏在悲剧里,在日常生活的普遍情感里。人们发现不了它们,它们并不藏在游戏和利益里啊!

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它让人暂时逃开生活的漩涡,让人在琐碎而具体的生活中能有一个冥想、清点自己的忧伤的空间。由于生活过于庞大,时代的脚步过分迅疾,小情感都会被不经意地丢弃,好让我们能追上时间。而阅读中,时光徐缓而充实,在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悲剧里,我们得以接触不曾体验过的忧与爱,更接近人类崇高的情感,回忆自己不曾经历的时光,忏悔自己不曾犯下的过错。然后,我们才能认真地爱恋自己的命运,在忧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爱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在这样的体验中认识到,爱并非总是充满欢笑的。我们应了解爱之中所有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平和地忧伤,更正确地给予情感。我们应避开没有情感的爱。

忧与爱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总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用人类的智慧拯救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必能充满美感。忧与爱的力量充满人心,人的表达才有价值,人才能更加富有。

忧与爱

前段时间,“两会”胜利闭幕,满载人们殷望的人大代表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多数代表慷慨陈词发表发展忧思,而竟有少数代表一团和气,只顾“举手”、“赞成”,扬言此乃爱国之举,“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番奇谈怪论实在笑掉人大牙。忧,因爱国而生。因为爱,我们才忧心忡忡。倘使“举手爱国论”成立,每年两会大可不必开了。全票通过,一致同意??没有一点儿忧虑,平顺进行。这样的举动,敢称“爱国”?。

畏惧风险不敢畅谈忧虑,不足以称爱。忧与爱共生,无忧何爱?古时候以经纶济世为己任的强项式文人,不惜“死谏”使帝王回心转意。他们是真正地爱着大好河山,才能看清潜藏在河山之中的隐忧。害怕这诱惑发作,他们必须说出来。而今我们步入民主社会,“讲真话”、“说忧思”早已不须冒杀头之险。直言不讳的代表理应得到掌声。他们才是对这个国家心存热爱的人。他们有气魄,有理想,敢于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控诉无能之辈,针砭时弊,他们是英雄。

美国总统杰斐逊有言:看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只须看这国家的人敢不敢说真话。很欣慰地,我听到我们进步的铿锵脚步声。如今早已不是那个“官青天”的时代。身边有什么黑心厂家,贪官污吏,嘿,我们一个“微博”就让他们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我们深爱着这面五星红旗。我们也有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敢说了!前不久那官商勾结的“毒胶囊”事件的曝光,一举捣毁了七千万粒有毒胶囊;有了微博这个有力武器,我们之间一动就能揪出最精明的“硕鼠”。我们心怀忧与爱,以铁肩担社会之道义,我以我笔书忧思。“中华号”巨轮,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乐当舵手,以爱抒忧,为它实时纠偏驳正的情况下,才能劈波斩浪、日行八百里。而倘若如“举手爱国论”所言,一味高唱赞歌,高唱“我爱你中国”却无实际行动,那我们这艘巨轮可就危险了!

没有忧患意识,社会没有进步;没有“忧”,“爱”便无从谈起。虽无须杞人忧天般不可终日,但保持一颗忧患之心,很有必要。

我坚信,下次“两会”召开,每一枚赞成票都是沉甸甸的。

忧与爱

忧中萌发的爱最有分量,爱里藏含的忧最真实可靠。忧与爱是人们行走于世的坚定的力量。 生活中的忧与爱是支持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父母担忧羽翼未丰的我们是源于他们最真实最纯净的爱。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常感厌烦,面对父母的担心我们常觉得可笑。我们总觉得父母一直将自己当作不谙世事的小孩,总是担心这个忧虑那个,我们渴望离开家,去追求自我。直到在社会上遇挫,知道验证了父母的担忧不是全无理由的,我们才明白这份忧里是爱,而我们也只有在父母的忧与爱里学会人生的道理,才能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

历史中的忧与爱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是源于他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感。无独有偶,杜甫的忧国忧民,辛弃疾的不忘忧国都是源于他们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大爱。真的猛士鲁迅心忧国民,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但他的弃医从文,以笔作枪的举动都表现了他的赤子之心,拯救国民的大爱。从他们的忧与爱里,我们不仅要习得一份忧国之思,更要拥有一颗爱国的、奋发向上的心。

社会中的忧与爱是塑造我们灵魂之形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家昂山素季在对百姓自由的担忧中接过了抗争的大旗。她无法探望深爱的丈夫最后一眼,无法和亲爱的家人团聚,她以瘦弱的身躯扛起了百姓的忧愁,谱写了大爱。同样,在南非总统曼德拉为黑人争取权利,为自由而战的道路上,他的忧与爱正是他灵魂的支点。我想,不论是为人权而战,还是为自由而争,他们的忧与爱都是在为他们的灵魂塑形。同样地,他们的忧与爱也塑造了全人类灵魂应有的形象。

缺乏忧的国家是不安全的,因为只有爱会如浮萍;缺少爱的社会是不幸福的,因为那里会如炼狱。

忧与爱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有忧有爱才是我们能够存活的未来。

不论生活中父母的爱与忧,还是历史人物的大爱与忧愁,亦或是国际社会的忧与爱,都是我们走向光明的力量。

忧与爱

自古诗人词人都抒发过忧国爱民的情感,忧与爱往往是一体的。忧与爱是人必须要具备的。 忧与爱可以让生活更加充实。几乎所有的情感都是由忧与爱所产生的。它是情感的根源。就如我们学生一样,当我们进入高三之后,我们有了忧与爱,爱自己,忧自己的前途。我们由此生出了喜怒哀乐及无数情感,使我们更加忙碌,生活无比充实。至少是目前为止最充实的一年。现代生活中的感情繁多复杂,生活忙碌充实,忧与爱可以解读一切情感和生活,因为它是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它控制着人们其它的情感和生活节奏,引领者人们的生活方向。

忧与爱可以让成就更加巨大。既然忧与爱控制了我们的情感,它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思想和决定。岳飞忧国爱民,投身沙场,抗击金兵,最终流芳百世。“三千越甲可吞吴。”也正是因为勾践的忧与爱而被书写,他卧薪尝胆,担忧爱着自己的国家,最终也成就了一段奇迹。自古又有无数人怀着忧与爱的思想而留名至今,获得成就。忧与爱是人的本质感情,并且是最本质的。它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并通过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而决定我们成就的大小。鲁迅那锋利深刻的思想便是由他的忧与爱所决定,并且他的成就也影响了后人。

倘若我们没有了忧与爱,世界便没有了进步甚至会走向灭亡。当诺基亚占领大部分市场后便没有了忧虑之心,甚至不爱他们的顾客,不提供更高的服务及更尖端的科技,最后被苹果打了当头一棒。诺基亚无了忧与爱,产品没有进步,自然会被苹果打败。“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六国还是因为没有了爱民之心,不懂得“生于忧患”而走向灭亡。秦亦如此,秦不爱六国百姓,认为自己有了天下便无虑,也正是因为没有了忧与爱而走向灭亡。不管什么人,一旦失去最本质的忧与爱,那将会是可怕的。可能自身没了进步或影响到这个社会。

人的情感无数,但忧与爱是无论怎样都要具备的,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成就更加巨大。同时它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