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初中议论文600字 经久不衰的“礼” 议论文作文

2022-03-09 23:37:00 栏目:议论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礼在中国古代有极高的地位,人们遵守礼法,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要求他人。而倘若有人不遵守礼法,将因此受到他人的斥责,甚至因此而被社会所排斥。礼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行为,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皇帝,没有人能逃过礼的束缚。如汉武帝仅因为衣冠不整而被大臣汲黯当众斥责,颜面尽失,明世宗朱厚熜也因为礼制而被要求不能认自己父母为父母。

毫无疑问,礼作为古代维护社会秩序的利器,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礼可以成为构建大同社会的基础,用不好,礼就会变成封建礼教害人的帮凶!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礼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在除去礼中的的“糟粕”之后,把礼当作自己行事的规范!

礼是千百年来人们道德观念的汇集,是社会的道德底限的具体表现,礼规定了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人们能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周围的人去遵守礼。可以说,只要我们能做到依礼而行,那么我们的社会总不至于陷入无序与混乱。而且,当知礼、守礼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后,我们的社会必然会迈向更和谐的阶段,我们的人民的整体素质也必然会有更大的提升。

除此之外,礼不仅让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规定了合理的家庭关系。除去“愚孝”、“三纲五常”等消极的部分,礼让中国人学会了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兄弟和睦,这对维护稳定的家庭环境,维护亲人间的和睦关系,无疑有巨大的作用。由小家延伸大家,我们在礼的影响下,自觉地各种礼的规定,这给人们带来了融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礼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如孔子所说的:“不学礼,无以立。”是的,只有一个知道礼的人才会知道如何为人处世。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将经久不衰!

初中议论文600字 经久不衰的“礼”

议论文经久不衰初中

议论文作文900字 论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个或一串奇怪的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地追问“为什么”,可别小看了孩子的好奇心!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正像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所说的:“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没有强烈的好奇心,瓦特发明不了蒸汽机、牛顿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求知愿望,是一种对知识的饥饿感,渴望将事情弄得明明白白,渴望将道理弄得真真切切。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所发现、有所成就的前提,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越强烈,就越具有探索的眼光。父母和老师要有发现的眼光,能捕捉住激发孩子进行有价值的发现与创新的视角或素材。孩子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质疑可以激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参与。质疑的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学习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随时质疑,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家长和老师。一味地呵斥和责骂,只会挫伤孩子探究的积极性,不少孩子的好奇心就在成人的埋怨声中永远地丢失了!孩子丧失了好奇心,也就丧失了最起码的创造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的创造是根本之根本,而教育的一个宗旨就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学习也是一项具有“探险”性质的创造性工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不断创造的过程,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创造。

孔子侍坐畅谈式的教学模式,营造的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老师循循善诱,点拨引导,难怪孔子的3000弟子中涌现出了72位治国平天下的贤人。中国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挖掘自己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要多参加校园活动和报告会, 只有当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加上不断的勤奋努力,创新才有希望。当然,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的引导,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也有可能断送孩子的美好前程。不少走上偷盗、抢劫、吸毒等不归之路的少年犯,最初也是因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好奇,冒险尝试而越陷越深的。这样的教训应当记取。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好孩子的好奇心,就是在培养我们民族的瓦特和牛顿!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