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趋利避害之网络 议论文700字 议论文作文

2022-03-09 23:30:00 栏目:议论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国家步入了新时代。科技愈来愈发达,高科技产品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手机智能化,大至工厂自动化。而网络是这些科技产品的“联络员”,我们可以更加广泛的了解这个世界,海纳百川式地吸收来自全球的信息,开拓我们的眼界。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网络带我们便利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我们忽视掉的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来看待网络,趋利以避害。

网络之利在于联通。在技术、交通极不发达的年代,我们通讯靠官方驿站、所谓的“八百里加急”还有“飞鸽传书”等。消息来之不易且闭塞。自有了网络,信息传递途径变得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发邮件、视频和语音等。网络之利在于便捷。就如上述说的,信息传递不便,人人交往也是极其不便利的。相隔千里,遥望家乡,只能望月兴叹,有了网络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见到家人,浏览我们不曾见过的风景风俗人情。网络之利多不胜数,我们可以在其中获益良多。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害。网络之害主在于用之不文明。网络传播速度极快,正义之事和恶意之举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能很快了解。良性行为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重要意义,然而恶意之举也会腐蚀其根基。例如某网红戏唱国歌视频,某明星逃税漏税等恶劣行为在网上传播,对正在成为我们国家栋梁之材的初中高生来说都是有害而无益的。除了传播恶意行为还有恶意言行,传播谣言者本着不负责的态度在网上大放言论,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我们要始终记着网络是虚拟的,但是使用网络的人是现实的,每个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否则会遭到舆论谴责和法律制裁。

总的来说,网络利大于弊,我们处在一个互联互通的世界,信息技术交流密切,促成我们国家快速发展,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网络,我们要秉承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文明进行网络交往的原则,养成网络自律精神。若既以如此,网络文明之风盛行,每个人都能做到对网络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之网络 议论文700字

趋利避害议论文网络

文化传承法 议论文800字

华夏大地的子民生生不息繁衍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朝,我们该何去何从丶我们该如何传承祖先留下的文化,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深思的。

此刻,故宫博物院遇到了难题。于建院九十周年之际向大众推出十八个展览,有人排队六小时进馆仅为于朋友圈博得一赞赏,因此引人非议:还是设门槛,将没品位的人挡于门外的好!

对此我想说:“中华之文化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任何人都有权利去欣赏丶学习并传承它。”

正所谓“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文化决不能仅仅是少数人的专利!因为文化的垄断,宗教巨著《圣经》成为了教皇统治西方世界的工具,中世纪的西方也因此笼上了黑暗;因为文化的垄断,南北朝时期读书成为了少数贵族的特权,多少寒门士子因此而冻死丶饿死?因为文化的垄断,知识成了反动派作乱新中国的武器,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国家倒退了多少步?

也幸而有马丁·路德的说教——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力,才使得《圣经》重具博爱之光:也正是得益于隋文帝打下科举制的基础,才使得百姓都有了读书做官的权力,帝国也从此生机勃勃;亦要感谢邓小平丶叶剑英的坚持与开明,才阻止了一次“秦始皇焚书坑儒式”的文化浩劫。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传承文化,同时也有义务去虔诚地对待文化。

陈继儒有言:“人之嗜名节,嗜文章,嗜游侠,如好酒然,易动客气,当以德消之”诚如此言,文化并不是一个人可以拿去炫耀的资本,这一行为是对文化的赤裸裸的亵渎行为,我们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应当以自己的德行修养来消除炫耀之心。

藏人往布达拉宫朝圣,于途每行一步路便俯一次首,拜向西方,凡几十里路皆是如此,到了宫中膜拜行礼,静默庄严,对佛像丶对壁画丶乃至对宫外不知何时种下的一草一木,都用一颗欣赏丶敬畏的心去看待。如此是为虔诚,是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中国人去传承文化之心态。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注重文化传承的时代,也是最容易遗忘文化的时代;我们似乎进退两难,却又游刃有余。社会中虽不乏破坏遗迹丶侮辱文化的不良风气,但更多的却是以一生守护文化丶斥巨资追回海外流失文化遗产的事件,我相信我们的去向,国人已了然于心。

以一颗虔诚的心去继承文化,以一颗博爱的心去发扬文化,这才是如何传承文化的正解。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