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从闰土的快乐童年说起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400字 议论文作文

2022-03-09 23:24:00 栏目:议论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社会上流传这样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不喜欢的不能硬教。不能按照大人的思维规范儿童。书中所介绍的条条框框,不能强加给儿童。这样的教育观,听起来很不错,很具有民主精神。可是仔细分析,就会知道这种观点漏洞百出,根本不具有可行性。

首先,孩子喜欢什么呢?比如:没有养成直坐习惯的儿童总是喜欢弯着腰坐着。换句话说,弯着要坐是他们喜欢的。那么我们就能顺其喜好而让他们弯腰吗?不能。弯腰对儿童的身体成长不利,必须让他们坐直。有些孩子刚学会说话就喜欢骂人。我们能顺着儿童的喜好任其骂人吗?不能。必须要让儿童学会使用文明语言。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违背儿童的喜好呢?因为儿童初来世界,他们的是非观、价值关都没有建立起来。他们的喜好很可能是错误的,甚至是不道德的。这时候大人就有义务去纠正他们。按照什么标准去更正?就按照我们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标准和价值标准。

其次,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人。让他们学会人类的文明,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与人相处,并在社会中得到他人的喜爱与尊敬。如果确立了这样的教育目标,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培养儿童哪些道德,让儿童学习那些文化。

一个舞蹈演员,必须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纠正。每一个动作都要优美、到位,而不能随意。如此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才能够表演出令人愉悦的、美妙的舞蹈。到那时,他才可以做任意的动作,即使很随意的动作,也都是优美的。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也应该幽雅大方,而不应该随意。那么幽雅大方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能够给人最大的尊敬并且让人感觉到舒服。这种举止行为的培养,越小越好。从很小的时候就应该规范他们的行为。这是一种道德上的培养。有人问:这样教育是不是违背了儿童的天性呢?那么我道要反问:儿童的天性是什么呢?儿童天性贪玩,我们整天陪儿童玩就可以吗?如果这样,是不是等于放弃了教育的责任呢?又回到教育的目标上,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人,还是要任他们当野孩子呢?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前者,就要把大人的规范逐渐渗透在孩子心灵中,让他们成为习惯,这是必须强加给儿童的,否则他们长不大。

最后,成人的观念会不会束缚儿童天真的头脑?很多情况表明,儿童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经常能想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似乎儿童的想象力比大人丰富。但是休莫说“人的想象力,永远超不出他的经验”他用一大堆逻辑去证明,而这里不再去证明这个命题,只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超出经验的想象呢?恐怕没有。为什么儿童能想到很多大人想不到的东西呢?因为往往儿童关注大人所忽略的生活的一面。因为大人忽略了这个部分,所以儿童提起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儿童的想象力更丰富。因此用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并不会影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观察生活。而且给儿童读最好的,最优秀的资料,能够帮助儿童积累经验,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经典不是束缚智慧的绳子,它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否则,他就不是经典了。

对儿童严格的教育会不会摧残他们的心志?不会的。历史上哪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是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润土与鲁迅比,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似乎拥有无限的知识,令鲁迅羡慕不已。他知道怎么捕鸟,知道怎么打野猪。这些应该算自然科学知识了。可是这些知识对他成年没有任何用处,长大后变得迂腐无知。鲁迅的童年没那么好运,得整天读书,他形容的童年没有任何快乐。可是鲁迅却有一个辉煌的一生,其名永世不朽。胡适幼年的命运也类似。自己形容家乡的九年教育没有任何童年的快乐。可是那些有童年快乐的人却没有任何作为。他们都是读的是四书五经长大的,但是这些书也没有束缚他的头脑,而是开启了他的智慧。让他们有能力成为自由主义者,有能力创作,引领中国的文学。

所以我们要反省,只是还儿童快乐就可以吗?一定是不可以的。只要是重要的教育,即使儿童不快乐也得硬教。就像一定要让儿童养成洗手习惯那样。

从闰土的快乐童年说起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1400字

议论文说起童年快乐闰土

高中生活规划 制定计划作文900字

提起规划,率先映入脑里的,就是各种繁琐,充满这种时间的计划。而这种,通常是让人看了后便觉其不可实施。因此,规划要从根本抓起,从关键问题入手。

毛泽东老人家曾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而这规划,就是革命。要分清主次,分清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下面就是我的规划

首先,我要克服从暑假生活中培养的坏习惯,晚睡晚起。在家里,平常七点起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学校,七点已是早自习时间。所以,我首先要克服这一点。

其次是,在上午九点到十点,下午一点到三点这段时间里,我是容易瞌睡的。

在家里,任你睡。在学校,不可以!

而这两段时间,正好是上课时间,因此上课打瞌睡问题也要解决。

这两点很关键,它就是万事开头难的那个头。如果克服这问题,那么,上课不会打瞌睡,上课不打瞌睡了,注意力就自然集中;注意力集中了,听课效率就高;听课效率高了,老师讲的内容自然能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能理解,那么考试就不用担心;考试不用担心,就不会受到紧张这类情绪左右;考试不紧张且老师讲的内容能理解,何愁考试成绩不好?

所以,这是我首先要克服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如同树木的根部一样。

树木的根部好了,就可以从土地里汲取养分,供给树干和树叶。它就如同欧几里得里那几条不证自明的公理一般,从其中繁衍出各种令人头疼的定理和证明。

树,没有根,何谈生长。然,一树桩,亦有根枝。

可是它能生长吗?它能发育吗?

不能,因为它没有粗壮的树干和繁茂的树叶。

这已经不能叫树,只能叫它树桩。

因此,光解决这个问题,依然不够

不能光关注解决晚睡晚起的问题,还要胸怀大志,广瞰全局。

粗壮的树干宛如我们的身体,如果身体不好,其学习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认真听取体育老师的教诲,努力把老师所要求的都做到,争取每节体育课,都能让身体减少一分患病的可能。

而繁茂的树叶,同样或不可缺。

同样两棵树,一棵拥有着满树翠叶,一棵确是滴叶不存。你会去欣赏哪棵?

一棵,生机盎然;一棵,死气弥漫。

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多了树叶,就会给人留下如此大的反差。

再好的树干,如果没有翠叶的陪伴,也只是个令人看上去,滑稽可笑的树干。

树干是身体,那么树叶,就是知识。一个人,仅仅是有着绝好的身体,从未感冒,从未发烧,但是脑袋里没甚知识。

这种人,别人只会说他身体好甚的,而不会去说,这人好有智慧。

根,不能叫树;粗壮的树干,不能叫树;繁茂的树叶,也不能叫树。

它们,只是树的一部分。而广瞰全局就是把这些全部汇总,然后才可称其为,树!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