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母爱 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700字记叙文作文

2022-03-09 20:51:00 栏目:记叙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即便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这个词也以其不灭的光芒吸引着文人的笔墨:“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母爱;“孟母三迁,择邻而处”是母爱,传承孝道是我们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从懂事到现在,你是否也一直延续着古往今来的孝道呢?

当我们哇哇啼哭的时候,是母亲用她那瘦弱的臂膀一直抱着我们哄着我们;当我们蹒跚学走路的时候,是母亲弓着腰扶着我们不让我们摔倒;当我们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是母亲每天早上早早地起床给我们做早餐。现在,我们吃得好,穿得暖,又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但即使品学兼优,有一门课还请同学们扪心自问下我们是否及格,这门课程就是——感恩母亲。同学们,让我们来想一想,你是否因为母亲的几句唠叨而和母亲赌气;你是否因为母亲忘记给你烧好吃的菜而责怪母亲,你是否因为母亲不给你买奢侈玩具而哭闹,是否……可当你想生气的那一刻,请试图告诉自己:母亲的唠叨是饱含深情的絮语,教会着我们做人的道理;母亲的一时忘记是因为家庭里有大多事情需要她去处理而分身乏术;母亲的吝啬是因为她想告诉我们“勤俭方能持家”、“由奢入俭难”的生活道理。

当我们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已出现条条细纹;当我们读初中的时候,母亲的乌发中跳跃了几根银丝;当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母亲的眼睛或许不再那么明亮;但我们读大学的时候,母亲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我们,当我们……是啊,我们能陪伴母亲的时光并不多,“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一点一滴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引领,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的感恩母亲吧:为她捶捶背,消除下一天的劳累酸痛;陪她聊聊天,分享一下我们的喜怒哀乐;陪她散散步,让健康和我们一起相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母爱,我永远记在心中。母爱深深,深深母爱,吾愿天下母亲幸福安康。

母爱 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作文母爱感恩为话题

人间正道是沧桑 初中记叙文1200字

八月,树上的枣已经密密麻麻了,又大又圆,有青有红,青如碧玉,红的似玛瑙,在阳光照射下金闪闪的。那个少年站在树下,他一袭青衫头以竹簪束起,身上一股不同于兰麝的木头的淡香,少年姿态娴雅,瞳仁灵动,他灵动的窜上树,坐在树干上,爽朗地笑了,他从树上熟练地摘下一颗枣抛在嘴里,望着街外人来人往,阳光从树叶间的缝隙透在他身上,瞧着十分暖意,那时他正满十五岁,那时似乎微微一笑就能够忘忧。

清冷的月光下,两个少年纵马在无限的原野上奔驰,四蹄翻腾,长鬃飞扬“驾,驾”,远处只听见有马的轻响,两个少年相视一笑,脸上洋溢着轻快的笑容,恍惚间,月光照亮了马蹄扬起的黄沙,那个少年的笑愈发的灿烂。

赤马白衣少年朗,风光霁月世无双。这是追忆,更为流年。

从会当凌绝顶,到忆昔开元盛日,从二十岁到二十九岁,那个少年依恣意漫游,朝气蓬勃,帝国的阴影,帝国的苦难,此时并没进入他的视野,他仍笑着,心境充满了阳光。

可以说由于性格原因和年轻时的漫游经历,使得他对这个世界永远抱着一种希望之情,尤其是天宝三年,他在漫长的途中结识了李白与高适,三位诗人由于性格相近,情投意合,三人一同登高致远,访道寻幽,让那个少年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以至于很多年后,他身陷困境,常回想起那段时光,

怅然,不禁怅然叹世间境遇多变。

天宝四年,那个少年匆匆收拾了行李,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带着“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理想来到长安参加科举,那一年,他三十五岁,已不惑之年的他参加科举,这次的心态与二十四岁那年完全不同,他对这次科举很看重,所以做了充分的准备,考试时,他自信满满,将那张被他皱得有些发汗的试卷反反复复,仔仔细细查看,最后才将那密密麻麻的试卷交了上去。可是,榜文上的那一排字还是让他失望了,“无一人及第。”

这场考试他考的荒唐,只因李林甫为了取悦李隆基,造出了“无人及第”的假象,让皇帝以为天底下的才子全都被朝廷录用,天下没有一个人才被淹没。

这种做法让李隆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对杜甫来说,这个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将此科举看做自己成功的唯一机会,却惨败而归,他的内心是充满绝望的。

此五年间,他过着“卖药都市,寄食亲朋”的生活,身体情况也愈向愈下,也正是这五年,他看懂了这人间的世情险恶,人情冷暖。苦难升华为忧思,他的双眼,开始盯上了人间的苦难,他看见路边冻死骨,他看见了男儿战死沙场,他看见了咸阳桥上来来往往,化成尘埃,一去不回了,刚叹口气,叹这个唐朝之凄凉,可又谁能懂?只能化笔为武器,作利刀,对自己诉说了。

上天并没有放弃他,四十三岁时,被任“河西县尉”,但他拒绝了,他不忍心于看见更多平民百姓受灾,更无法容忍让他将武器对着毫无还手之力,更是他最同情的百姓。

至德二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他回到家乡,安顿好妻儿,投奔唐苏宗,坚信国不会灭,谁知,却被叛军抓住,押送长安,他的衣服褴褛不堪,头发也挡住了眼睛,随意地落着。他很平静,慢慢跟在后,却没人听见那轻轻一声叹息。夜晚,他看见月圆了,想起远在廊州的儿女,不禁黯然神伤,面对儿女的期盼,他们满满惭愧,却只能转身离开,黯然拭泪……

严武去世,杜甫再次迁徒,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候鸟,几十年显过,没有人,留意他的抱负和理想,而志在报国的胸襟,总被名扬天下的诗句掩遮,现在,似乎人也体弱多病,也只能休官养性,不问世事了,夜色中,一声凄叹穿过,百年风雨。这尘世飘然一生,又能给时光留什么念想,也许自己是那么无依无靠的沙鸥,任沧桑的翅膀,飞过中唐的大地于天空……

恍惚间,他的眼睛模糊了,一滴泪悄然而落……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