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我有新家了 小学记叙文500字 记叙文作文

2022-03-09 20:24:00 栏目:记叙文作文 来源:蘑菇文

清晨,我站在7楼的阳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五年前,我随父母从江西老家来到福建南平,租住在一间破旧简陋的民房里,爸爸整天早出晚归,靠拾纸皮、收破烂维持生活。后来,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废品收购点,爸爸买了一辆三轮车到各处去收购废品,妈妈整天顾在店里,把收来的废品进行分类、捆绑、装袋,生意越做越红火。我要读书了,爸爸就租了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有厨房、有卫生间,有阳台,我第一回有了个小房间,我可高兴啦!我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小学读书,学校老师不收我的学费,还带我到大单位与大哥哥、大姐姐“手拉手”,他们请我吃水果,还送我好多的学习用品,我感到很快乐!

去年春节,爸爸向银行贷款,在市中心买了一套大房子,我们有了自己的家。搬新家时,我们乘坐电梯到17楼,走进家门,映入眼前的是:洁白的墙壁,晶莹的吊灯,软软的沙发,整齐的衣柜,平滑的地板。走进我的房间,仿佛来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崭新的书厨上镶嵌着绿色的玻璃,玻璃上贴着卡通图画,透过玻璃,整齐地摆放着我心爱的书,地面上铺着各种动物图案的泡沫板,真是太美了。

有了新家,我更加懂事听话了,在家里能帮妈妈洗碗、扫地、擦地板;在学校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各门功课都是优,还当上了班干部,老师常常表扬我,发给我奖状,我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决定去一趟江西老家,把爷爷奶奶接到南平来住,让他老人家也一同享受新家的温馨和快乐,享受幸福的晚年,享受党的温暖阳光!

我有新家了 小学记叙文500字

记叙文我有家了小学

老子——感悟中国式智慧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2000字

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不争、崇俭节欲的思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直闪烁着智慧之光,在当代同样具有时代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心理状态,选择行动方案,豁达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许多问题。老子的人生智慧,将为人们构建完美的人生提供肥沃、厚实的精神土壤。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老子说:不尚贤,使民无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认为,不推崇贤能以免人们争功邀名,不看重宝物以免人们竞相为盗,不炫耀可以引起欲望的东西以免人们心思惑乱。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遵循自然之理,顺势以举事,而不能妄因己见,为所欲为。因此,他数有为无为、无为无不为之说。对这种无为而治的领导智慧,老子有一种形象的比喻,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鲜者,鱼也,烹小鱼无须翻挠,待时可成;治大国同样不必兴作,顺势便能收到功效。

对于为什么要无为的问题,老子从无为的最终有为和有为的最终无为两方面做了论证。对于前者,他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对于后者,他则主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那么如何才算无为呢?老子认为应当是去甚、去奢、去泰,即因势利导,舍弃一切过度的措施,取消一切不适当的政举,去除奢费行径。老子激烈地斥责了统治者的有为,他把人民的饥饿、贫困归因于统治者的贪婪和有为,可谓一语中的。

老子无为而治的智慧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理论。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乘时顺势而动,不违背自然和社会法则去恣意妄为。恣意妄为只会事与愿违,顺应自然才能建功立业。正因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命意在此,所以它才可能被后世一些有头脑的统治者所采用,才会在后人中产生历久不衰的影响。今天,不尊重客观规律,凭着个人的冲动和喜好办事的还不乏其人,对这些人来说,应当认真学习一下老子的智慧。

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老子认为,世界的生成模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指阴阳未分前,宇宙混沌一体;二,指宇宙分为阴阳;三,即阴、阳、和;所谓三生万物,即通过阴阳对立、和合,生成新的统一体。

由于道是一个无形无象的形而上存体,因此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概念对它进行命名、称呼。任何名称一旦确定,所指的关系就确定了,即对象的物质体的特性也就确定了。譬如我们用地球这个概念指称地球,那么地球二字的范围也就被规定了,月球、太阳等就不能再用地球来指称。道是一个永恒的、不可限定的存在,所以不能用一个具体概念去指称。

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即道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它无形、无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一句话,是虚,是无。所以,道生万物,即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是自然而然的,对万物的生长,它不强制,不干预,顺其自然。它产生万物而又不据为己有,有利于万物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这种玄德,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由道出发,老子认为人要虚其心、知足、不争、无为、自然。

对于我们而言,只有认识这些规律,顺从这些规律、适应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规律要顺从而不是违背。可是,纵观我们人类的昨天和今天,在人类对万物的认识中,对规律的作用和性质还是没有足够的认识。许多人只知孜孜追求名利,拼命去实现各种欲望,对宇宙和自然的规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告诉我们,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是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是难以描述的。难以描述,是因为我们人类思维、语言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由此我们应该知道,不管你对道的认识如何,都是有局限的,所以,不应停留在原地而不思进取。要想不断发展和强大自己,必须不断地加以认识,这才是认识道的正确方法。

我们一旦真正认识了道的深邃难测、微妙难识的本质,也就打开了认识世界万物的根源和运动、发展、进化的奥秘,也就找到了我们立身处世的原理,我们便会在这宇宙和自然的大道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却不屑一顾,做了许多违背规律的事情。

《道德经》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提出去甚,去奢,去泰,意谓圣人应顺应自然,常保尊贵的地位,做事一定不要过分,不要奢侈,不要过头,不要勉强他人,这样才能常有而不失,常胜而不败,常贵而不贱。

老子要求把太甚的、过分的、极端的、奢侈的、多余的东西去掉。老子去奢的思想在当今仍有很重要的意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概括。我国历史上曾涌现出晏子、杨震、于成龙等尚俭去奢的廉吏,为后人所称道。奢侈是最危险的东西,虽然它没有牙齿,却可以吃掉你的理想;它没有双脚,却可以引导你走向歧途;它没有烟味,却可以熏黑你的灵魂;它没有砒霜,却可以毒害你的情操、意志和人格因此,去奢至今仍重如千钧。

弃智则智,取法于天地自然

老子认为人应该取法天地自然。自然界水流花开,鸢飞鱼跃,春华秋实,这一切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大自然是无意识的,但处处充满了生机;天地并不想去实现什么,但又样样都实现了。而人类的无穷私欲却很少能得到满足,万丈雄心最终大多都化为泡影,千般愿望又有几多能够实现?不知多少人曾有过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哀叹,不知多少人曾留下壮志成虚的遗憾。既然如此,人类何不像大自然那样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对待人生呢?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背离自然去追求个人的目的,这样反而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老子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一无所求却什么都能得到,毫不贪婪却任何愿望都能实现,无目的然而又合目的,事无事然而又无事不能办成。

卖弄小聪明只是自作聪明,投机取巧更是愚不可及,因为这样违背了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老子认为只有抛弃机巧才是大巧。最圆滑的东西好像有所欠缺,可是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实的东西好像仍旧空虚,可是它的作用不会穷尽;最正直的好像弯曲的,最灵巧的好像笨拙的,最好的口才好像结结巴巴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大智若愚,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智慧,它和无为而无不为一样,是老子正言若反这一独特反向思维的典型例子。老子认为人类纷争和烦恼的病根不是由于无知和愚蠢,而是由于大家过分地机巧滑头。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诚实,那么谁也不会受到欺骗;如果个个都待人忠厚,那谁也不会被别人欺凌;如果大家都为人淳朴,无疑更容易取得他人的信任,也更容易把事情办成。弄巧必成拙,大愚却不愚。

世人常误把自私、贪婪看成机灵,把大公无私当作傻气。他们像蠹虫一样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宁可蛀空别人的大梁;他们为了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不惜烧毁别人一栋房子。然而,自私者到头来总是一事无成,坑害别人最后必然坑害了自己。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就是因为天地不为自己而活着,也正是因为不为自己生存它反而能得以长生。假如人能像天地那样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头,就会赢得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要是总把别人的冷暖放在心头,就会被大家拥戴为首领;要是从来不打自己的小算盘,也许更易于成就一番自己的大事业。

老子这种不用机巧的巧妙,不用智慧的智慧,使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大智若愚的典型。

仁慈崇俭,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老子三宝的第一宝是慈。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即爱心加上同情。慈,不仅是仁慈加于人,而且还要不做害人之事,不说损人之话;仁爱加于兵,使之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同样可以慈心于一切物,戒杀生以惜物命,慎剪伐以养天和。就是要慈心于胸中,使之慈祥、平和之气充盈其中。慈是三宝的首要原则,用慈进攻可以得胜,退守则可坚固。

老子三宝的第二宝是俭。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俭的内涵有两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老子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这就是说,对于俭,不仅只在用财当俭,一切事情均可用俭,俭于饮食可养脾胃,俭于嗜欲可聚精神,俭于思虑可除烦恼,俭于言语可养气息,俭于酬酢可息身劳,俭于夜读可安神思。

老子三宝中的第三宝是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老子的三宝是他对于道和德的社会实践意义上的总结。老子身处战乱,目击了太多的暴力和残酷场面,深深地感受到治国安邦离不开这三宝,因而才极力加以阐扬。老子认为使用这三宝于社会诸领域就能取得胜利,反之,会导致失败。

恬淡为上,不战而胜的智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将帅,善于领导的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不轻易动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不用与敌人交锋,善于带兵的对士兵关爱谦下。

老子认为,逞勇尚武便嗜杀好斗,想以强大的武力屈人,这违背了天道不争的原则,违背了以慈用兵的盛德。以武力屈人必然激起武力的反抗,违背天道更为天道所不容,逞勇尚武嗜杀成性一定会招致天怒人怨,天怒人怨哪能不一败涂地?

即使用兵也应当以恬淡为上,真正的善战者不会轻易动怒。有道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对别人、别国侵伐暴戾,兴兵不是为了自卫便是为了正义而战。以正义战胜邪恶不同于意气之争,所以无须盛怒后的血气之勇。

百战百胜似乎是对一个将军最高的评价,杀得敌人片甲不留好像是一次战役的最大胜利。不过,不战而胜才是真正的善战将军,未等交战敌军就全部降服才是真正的胜仗。诉诸战争原本就是事出无奈,在战场上歼灭敌人也实属下策,最好是在兵刃未接之前就降服敌人,这不是靠兵力强大以凌人,而是因道德的高尚而感人。

古今良将无不爱兵若子,将军只在战时对士兵发号施令,平时对他们的冷暖麻木不仁,以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的军队不将士离心士气消沉才怪。将军只有对士卒有发自内心的慈爱,士卒才会与将军同心同德,愿意为将军而生,乐意为将军而死,这样的军队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顺其自然,以平和之心对待名利

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不做那些违背本性、背离自然意志、束缚心灵和异化人性的事,如儒家所追求的礼制,又如世人所热衷的功名利禄,在老子看来,都是违反自然人性的、使人异化的东西。

老子的无为,就是不妄为,顺其自然的意思。无为不但是老子所提倡的生活态度,也是老子的一个哲学观,被他运用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如政治上的无为而治等。行不言之教与处无为之事都是希望统治者能不去发布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教令,不去勉强实现自己的主观意志。明智的统治者往往通过自身对百姓的示范效应来行不言之教。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反映在处世原则上,就是一种顺其自然,不争功名的思想。在今天看来,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生死一体,欣然接受世间一切

生与死是人类永远猜不破的大谜。道家的创始者老子。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