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游记作文900字 内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之行 900字游记作文

2022-03-09 14:50:00 栏目:游记作文 来源:蘑菇文

一说到草原,我会想起一首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和妈妈怀着期待的心情,一同来到了内蒙古的希拉穆仁大草原。

我们从旅游车上下来感到寒风习习,仿佛从炎热的夏天一下子回到了寒冷的冬天。我还没从寒冷的冬天中“苏醒”过来,导游就把我们带到了草原马场。在马场里的匹匹马都是膘肥体壮的“青年”。我和妈妈选择好骑马的路线和马匹,并在马导游的陪同下出发了。我们骑在马上观赏草原的大好风光。本以为这里草原的草会像诗里描写的景色一样,可当我骑过去看到的景象却跟诗里描写完全不同,这是一片又稀疏又矮的草原。虽然这个草原没有我让我感到满意。但五彩缤纷的小野花在小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精神,成群的牛羊也在绿茵茵的草原上惬意地“用餐”,温顺的马儿在草原上奔跑,嬉戏。

在美景的“陪伴”下我们来到了当地人用来许愿的大石堆敖包。据说,在敖包上取下一颗小石头,围着敖包转三圈,并在转圈时默默许下自己的愿望,准能成真。我和妈妈也入乡随俗,许下了美好的愿望。我们正准备离开时,我看见了一位老婆婆牵着一只可爱的小羊羔,我们走过去问老婆婆可以给我抱一下小羊羔吗?可以。老婆婆回答。老婆婆为我穿上蒙古服,我抱起小羊羔,照了许多相后。我仍对小羊羔爱不释手,但我最终还是放下了小羊羔,骑上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们离开了敖包来到了沼泽和河流,这里的沼泽和河流都像广州雨后的草地上的小水潭,这令我极为失望。我好奇地问马导游为什么这里的水会这么少?马导游叔叔说因为这里长年缺少降雨,和过度使用地下水,所以才会河流和沼泽才会这么干旱。我们离开了河流和沼泽后来到了旁边的保护区,保护区里禁止放养牛羊,所以草才到我的腰这么高。看过了保护区,看过了沼泽和河流,看过了敖包,现在我们要去最后一个地方——牧民家。我们骑马全速赶到了牧民家,热情的牧民为我们准备了当地特色的点心:奶茶、奶片、奶条、奶糖、黄油条、小米。我们吃完点心后,感谢了牧民离开了。

下午,我们观看了精彩的赛马摔跤表演。观看完表演后,我们迎来了晚上的篝火晚会。我们一同欣赏了蒙古舞、马头琴演奏的歌曲、蒙古语演唱的歌曲……随着高潮的音乐声响起,我们载歌载舞。

在草原的旅游中我们看见了广阔的草原、奔跑的马群、遍地的牛羊、美丽的舞蹈……我们还感受到了豪放的民族、美味的点心……让我们当了一天真正的蒙古人!

游记作文900字 内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之行

内蒙古作文之行大草原游记

游记作文1200字 心中的桃花源

四月七日,我们12人分开两辆车,慕名前往有着“世外仙境”美誉的旅游胜地——桃花源。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中,在沾衣欲湿的杏花雨里,我们沿途听着关于桃花源的种种神奇传说,恨不得插上翅膀,快些到达目的地。

两个小时的路程,刻着“桃花源”三个遒劲大字的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牌坊两旁大柱上的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令人精神顿时振奋。

过牌坊,上桃花山。这是一片恍若花海的桃林。此时,桃花依然开得正艳,有的艳丽如胭脂,有的殷红若鲜血,千树万树,恰似一幅连绵不断的织锦,置身其中,犹如踏入仙境。一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林的尽头,迎面而来的是一条水流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桃花溪。穷林桥就隐藏其中。

穿过菊圃和碑廊,拾级而上,看见方竹亭。我非常好奇地问:“这竹子看起来圆润光滑,怎么可能是方的呢?”爸爸笑着说:“你最好自己摸一下就知道了。”我迫不及待地上前,一根一根仔细摸起来,果然根根竹子都是方方的。方竹亭雪白的粉墙、浑厚的亭身和生辉的碧瓦翼然独立于翠竹丛中。入亭仰观穹窿内顶无梁无柱,即使慢步轻语,亭内仍能发出嗡嗡的回声。据说,每当夜幕降临,跻身于方竹亭边,万籁俱寂,月影移墙,听溪水潺潺,钟声悠悠,风来竹枝摩娑,其声如远古遗音,令人神逸飘飘。难怪清代文人唐子木曾忍不住惊呼:“方竹亭前万杆竹,夜来时听隔林钟!”

方竹亭前有百十块古碑,经风雨的剥蚀、青苔的侵袭和绿衣的攀爬,一块块残缺不全的诗碑上字迹布满沧桑。令人叫绝的是这些碑上的回文诗。如清代陈士本的《桃源山中即事》碑就是这样一首诗:深山万石拥闲云,碧树高栖白鹤群。吟句好随红叶落,琴鸣竹里夜香焚。如将这首诗倒过来读,则变成——焚香夜里竹鸣琴,落叶红随好句吟。群鹤白栖高树碧,云闲拥石万山深。

我们一路小跑,不知登了多少级台阶,只想早点登临高举阁,体味一番“金榜题名,扬名天下”的酣畅淋漓。高举阁地处山巅,极目远眺,桃源胜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四个小朋友一一在此拍照,以待他日学业有成,再次故地重游。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我们开始感到饥肠咕噜,早听说擂茶生津止渴,清爽可口,便异口同声要求喝擂茶,于是我们围桌而坐。一眨眼功夫,圆桌上就摆上了满满一桌薯片、煎饼、各色特色腌菜等,不下十余种,每人还添上一碗擂茶,这种茶,甜、咸、辣兼有,色、香、味俱全。我们毫不客气的狼吞虎咽起来,大快朵颐后,一会儿桌上已是杯盘狼藉,我们大呼过瘾。

下得高举阁,沿着月牙形的山湾,修筑着一条长600米的竹廊,令人称绝。竹廊不远处,有土地平旷的千丘田和屋舍俨然的豁然亭,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正灿烂,几只鸡在四处悠闲觅食,鸭子在池塘时不时拍棱这翅膀。好一幅“鸡犬之声相闻”的和谐景象。

我们登台而上,来到秦人古洞。相传这洞是秦时人们躲避战乱时用来藏身的。洞很狭窄,只有数十寸,穿洞匍匐而过,丝丝凉气直逼脊背。

出得洞来,顺势而下。由于天色渐晚,我们匆匆结束了桃花源的探寻之旅。带着留恋,怀着不舍,驾车离开。我们一步一回首,当桃花源的胜景在车窗外渐行渐远,我的耳边再次萦绕起爸爸“深情”的歌声:“心中的桃花源,红尘中能不能再相见,你为我留下的那首歌,我会把它唱到永远……”。这次,我没有发笑,我觉得很美,真的。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