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忆易安 关于历史名人的作文1000字 1000字高三作文

2022-03-05 22:41:00 栏目:高三作文 来源:蘑菇文

夜静无声,五月的天气总让人感觉捉摸不透。白天里和煦的阳光,习习的微风,一到夜晚便都沉淀在一片宁静祥和当中。我总觉得,这样的晚上思绪便会飞得很远。捧一卷旧书,依旧是我最爱的《宋词》。我只身一人随着历史的浪潮逆流而上,去寻找冥冥之中的心灵相惜,任凭思绪泛滥在指尖。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这是我心灵深处敬仰的一位词人,对她的喜欢、崇敬和惋惜,是任何语言都表达不出的。佛曰: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而我是多期盼与你的一次相遇——李清照。

“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作为词坛婉约派的“宗主”,你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将自然、生活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曾几何时,我也想像你一样,出外郊游尽情享受自然风光。哪怕是“误入藕花深处”,也不恐“惊起一滩鸥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原来你也有如邻家少女般娇羞可爱的心思。在我看来,你虽是“千古第一才女”,却也没有文人墨客的字字珠玑和矫作。“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让人一眼就能洞穿你的失落之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将内心的想法既委婉,又洒脱的展现出来,实在妙绝。你的作品中,让人看到更多的,不是绮丽的藻饰,而是真诚和朴实。大概这也是我最喜欢你的地方。

你曾拥有过一段令人羡慕的婚姻。你与赵明诚,与其说你们是夫妻,不如说你们更像知己。想必那段时光,是你人生中尤为灿烂的光景。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志趣相投,这便是你们共同努力得来的爱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赵明诚在外当官时,你将思念全部付诸在书信和纸笔中。远在异乡的他,一定可以收到你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情愁。然而时过境迁,在赵明诚死后,你的孤独落寞又有谁能真正读懂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孤苦伶仃的你是凭借什么信念支撑下去的呢。而在你人生低谷时,却又遭遇了一段失败的感情。那段不到一百天便结束的婚姻,无疑对你又是重重一击。更让你的清白蒙上世俗的垢沉。是啊,“物是人非事事休”,在经历的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我看到的是“欲语泪先流”,而再也寻不到往日“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的你。

虽然你是女儿身,在你孱弱的身躯下,却有着比男儿还血性的方刚之气。你崇高的爱国情怀,“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的气魄,更是让世人折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你借一首《夏日绝句》痛快淋漓得讽刺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不平。我举目望去,一位娇弱怜人的巾帼,正屹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叹惋着世间的沧桑。

易安,你的才气你的温婉你的刚毅你的坚强,实在让我敬佩不已。你既有巾帼的淑贤,更俱须眉的坚毅。你珍贵的作品,诚挚的感情和起伏的一生,将永远留在世间,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而腐朽。

窗外依旧是一片平静,只是翘首望去,天边无限绵长的黑暗中,多了一颗璀璨耀眼的恒星。

忆易安 关于历史名人的作文1000字

作文历史名人忆易安

粹 身边的传统艺术作文1200字


记忆之隅留着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所有事物经过光阴的洗礼,都会走向或喜或悲的结局。有一部分美好的东西会作为时代的经典得以永存。这种东西,被称之为粹。

粹,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历史的本真。

青花

在遇见青花瓷以前,我并不相信世上存在着“一见钟情”。

如雪的瓷胚上,蜿蜒缠绕着千年的藤蔓。素净而淡雅的青花瓷,褪去了花团锦簇,也不沾染分毫故作的清高。虽说生于火焰蒸腾的窑窖,她却更像是濯于清涟;即使是由泥而成,她也会令人想到是一泓清泉的幻化。

那么温婉,那么淡雅,如同邻家女孩并不令人惊艳,但可以印在梦中的柔柔一笑。青花的美,就是如此。

青花源于数十世纪前的唐代。当时的她,与后世有着相同的清秀、同样的气场。略有不同的是,可以映出一双明眸的白底上勾勒出的,是那样难以形容的一份时代的气势——不是元代的洒脱,并非明代的精致,没有清代的飘逸。那个时期,她所呈现的恰是与大唐相符的气度,是一种轻盈出尘的大方姿态。

尔后,青花娉婷地走过了千余个春秋。她如玉的温润非但没有逝去,反而在岁月的打磨中,映射出别样的色彩。白得纯粹的底面上洇出了山水迤逦,洇出了烟雨氤氲,洇出了花草摇曳,也洇出了一个女子清癯秀丽的面容——那位女子的名字,是青花瓷。

丝竹

从小背诵的《三字经》中有一段话总是让我心醉:“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还有《礼记》中“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的记载,无不说明,“丝竹”是一种极为美好的物品。

尽管历史上无数末代皇帝的荒淫无度中必然有“丝竹之音”的参与,但这无法污染“丝竹”的干净。“丝竹”的干净,深深渗进了她的音质、她的外表、还有她的灵魂。

丝竹中的二胡用一曲《病中吟》描出了社会底层无尽的悲凄;古筝曲里清新优美的《春江花月夜》现出了一个月色皓洁的江畔之夜;一首《十面埋伏》运用琵琶的“起、承、转、合”绘出了曾经的西楚霸王被困垓下的图景……看似纤弱的丝竹竟能如此复杂和灵活,着实令人惊异。

弹、拨、摇、扣、抹、拂……丝竹的圆润,丝竹的舒缓,丝竹的激扬,丝竹的沉稳,丝竹的典雅,丝竹的灵气……丝竹弹奏的曲调被藏在了时光深处。

而我们,是在追寻永恒的丝竹,还是在追寻丝竹的永恒?

绫罗

在旧时,能拥有一件绫罗制成的衣裳,成了多少少女美丽但无法实现的梦想。

自己也曾幻想着可以穿上一件白荷般颜色的绫罗衣裙,让顺滑的丝绸轻抚肌肤,在丝绸那令人倾心的清冽中站在初秋微寒的晚风里,任衣袂飘飘。

一匹上好的绫罗所反射的特殊光芒,照耀了那个时代无数狂热迷恋绫罗的外国人,也照耀了纺织它的能工巧匠大地般金黄色的面庞。

一匹上好的绫罗所独有的光滑质感,抚摸着多少帝王嫔妃无上尊贵的脸颊,也抚摸着多少编织农妇满是皱裂的掌心。

一匹上好的绫罗所带来的华丽光影,装点了各国王室奢侈的王宫,也装点了多少贫苦少女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

绫罗是那样贵重,它是封建社会等级划分的工具之一,但它又是那样优雅绚丽,柔软到令人不忍心触碰。

而在几千年前的古罗马,街头巷尾正在热议东方一个会纺织精美绫罗,古老且神秘的国度。

她是丝国。

丹青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这句话通常用于形容技艺登峰造极的丹青作品。在我的印象里,丹青,是意象、心和手的融合。

四尺见方的宣纸展现于眼前,起身、提笔、泼墨、挥毫。望墨落生宣,品画间千秋。王维的笔起笔落间展现出一个水墨江南,黄公望的细细推敲勾勒了一幅富春山居缺憾的完美,徐悲鸿的满腔热血挥洒为数匹奔腾向前的骏马,李思训的遒劲笔法绘制成“金碧山水”不可复制的曼妙……

丹青,是情感的凝结。

不比油画的奔放炽烈,丹青细腻而冷静地亭亭玉立于画坛,俨然一朵难得的奇葩。宛如旧时的优伶,唱腔优美,面容姣好,却不慕名利。

不过,丹青不在乎。丹青的美是给自己赏阅的。缜密的感情,清丽而温婉,丹青做自己的“悦己者”。为自己而美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心态。

在博大精深的汉语中,“粹”的意思是精华。

青花、丝竹、绫罗、丹青,这些“粹”一直在人们的视线中,从未淡去,永不褪色。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