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字数

体裁

话题

【叙事作文】童年趣事 叙事作文

2022-03-09 08:34:00 栏目:叙事作文 来源:蘑菇文

  记得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那天中午,我正在房间里抱着爸爸给我新买的那本《十万个为什么》,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妈妈正在厨房里为了做菜忙得火热朝天。

  忽然,听到妈妈喊一句:“儿子啊,没有味精了!你帮我到公园门口的小超市买一包味精回来好不?”我在看书,正看的起劲,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好。妈妈塞了20元钱到我手里。我还沉浸在书里,一手拿住书,另一手拿住钱,穿好鞋子就边看书边走到了小卖部门口。”

  我照妈妈的话,用极高的童音对着小卖部里面的阿姨说:“阿姨,要一条围巾。”

  里面的那位阿姨很是奇怪:“现在大热天的买什么围巾啊?”

  我说:“我也不知道,我妈妈要我买的。”

  那位阿姨就拿了一条便宜的17元的围巾给我,找回我3元钱后,我看着书回到了家里。

  刚进家门,妈妈就高兴地欢呼:“噢,味精来了,味精来了。”

  我说:“妈啊,你大热天的买围巾干什么?”

  妈妈说:“做菜要用啊!做菜不给味精味道就差很多!”

  我心里暗暗默念:以后如果我会做菜了,一定每次都要给一条围巾......就把那条围巾递给了妈妈。

  妈妈拿到围巾,顿时傻了眼:“我要你买的味精,你买围巾回来干什么?”

  我大惑不解:“就是你要我买围巾回来的啊!”

  这时我忽然想起妈妈吩咐我的时候我的脑袋里全是书,当然会听错。便说:“......不好意思......我看书太认真......听错了......”脸涨得通红。

  妈妈开心地笑了,把我搂进怀里......

  这件事再回想起来,还能让我开怀大笑......

  点评:

  1.文章讲述了童年时做的一件糊涂事:“我”出门帮妈妈买东西,结果错将“味精”听成“围巾”,闹出了笑话。整个故事叙述具体完整,结构清晰,中心明确。

  2.虽然故事中的错误犯得有些离谱,但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一心钻进了书本里,所以竟然连一点儿最基础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反应过来。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对话真是而又趣味十足,尤其是“我”牢记“围巾可以调味”时的心理活动更是让人捧腹。

  3.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明了,事件发展自然流畅,文章妙趣横生。

【叙事作文】童年趣事

作文叙事趣事童年

寻人启事(二年级)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以久。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为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我,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李建时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登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以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的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门铃,开门的确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寻母,速归。

-热门专题-
-精选推荐-